陕西文化的机遇与战略
时间:2022-12-24 11:13:24
导语:陕西文化的机遇与战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田新玲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一直未能走到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结构调整缓慢,政策法规不完善。长期以来,陕西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效益低下,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严重。近几年陕西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欠缺,而市场需求变化快,产业经济发展应有的条件难以使文化产业按自身的规律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融资投资较难也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由于陕西省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回报周期长、价值评估难于确定,文化产业项目难以取得银行贷款,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制约陕西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3]。在投资准入方面,对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致使国有和非公有文化企业事实上处于一种二元结构的分离状态,难以融为一体。各类文化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改制融资、进行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限制。不过,制约陕西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陕西较低的产业能力和保守的消费观念。毕竟内陆的经济发展要比东部逊色,陕西文化经济除了西影、曲江新区等几个知名的集团和基地外,还没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而且,陕西文化消费差距较大,消费呈现出信息获取渠道不平衡、文化产品消费形态较为单一、衍生产品消费关联度不高等特点。文化群体的不健全、市场的不成熟,严重影响了陕西文化产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门的视野和决策力度[4]。鉴于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十二五”期间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
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其他产业的能力,推进产业融合进程文化创意位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上端,它不仅为价值链下端提供原创文化和理念,而且还可以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改变我国制造产品普遍缺乏品牌、创意的低端特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陕西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榆林和延安两市组成的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然而,随着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匮乏日渐凸显:水资源短缺、地表塌陷、水源污染、植被破坏以及能源资源浪费、开发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从黑色转向绿色,陕西的能源化工产业才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而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可在塑造陕北能源化工的绿色形象、品牌营销与建设等方面促进陕西石化工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取得突破。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明显加大了发展服务业的力度,包括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支持,具体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那么,对于陕西来讲,应该借助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机会,让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也是融合了网络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西安曲江新区已经形成文化产业核心区和辐射区六大板块,包括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城墙景区、临潼休闲度假区、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跨区域融合发展大格局已经形成,只是在融合深度、广度方面有待增强,比如:曲江八大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影视投资产业、文化演艺产业、出版传媒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国际会展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体育休闲产业,应该在文化产业内部增强互动程度。而在文化产业外部,陕西也应强化引导,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实现产业文化化。从结构上看,产业融合的过程是由纵向产业结构向横向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产业融合是一个多维空间的概念,它包括了技术、产品、企业组织及市场等多个维度。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使不同产业和行业相互渗透,逐步融合为一体,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期间有的产业逐渐消失,有的产生新型综合的融合性产业和行业[5]。“十二五”期间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向其他产业的辐射能力、融合能力,推进产业融合进程,是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战略举措。
与现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接轨,既能把国外文化“引进来”,又能使陕西文化“走出去”曲江新区把发展目标定为“建成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华夏文明的重要展示基地、生态科技示范城区和西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新区”。可以申请开办“迪斯尼乐园”等现代化国际级别的主题公园,将国际元素融入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中。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国际现代化相结合。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后现代的旅游资源,是专门为旅游者、休闲者所设计的文化娱乐、购物、休闲场所,所具备的功能呈多元化和综合性,而国际性的主题公园在文化的兼容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上则有更高的要求。陕西具有引进国际性主题公园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优势,完全可以进行考察并提出完备的申请建立的要求,一旦申办成功,将大增陕西文化旅游业的现代色彩。要把陕西文化推广到世界中去,应充分认识西方市场。海内外在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差异,但中西不同文化之间也有着普适价值的存在,有着共通共融的方面,关键是看我们的传媒人如何找准这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对接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代新载体来弘扬陕西文化,如网络、直播卫星、影视等新的文化推广工具;可以通过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以增强文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文化推广项目的具体实施;可以分析西方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输出文化数字产品,比如大唐长安的文学故事等。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文学资源尽管丰厚无比,却没能够像希腊神话、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究其原因,在于挑选版权输出题材时没有找准对接口。陕西西安作为大唐长安的历史名城享誉世界,可鉴于此向国际输出历史文化产品,发展外向型文化经济。
提升城市传媒整合能力,促进市民消费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往往是集团化的现代传媒。提升城市传媒的整合能力,是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策略。从传播内容产品的开发来看,固化的、适合地方营销和作为文化遗产来开发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为第一代文化产业产品开发模式,比如旅游观光业、体育盛会、嘉年华等偏重于城市物质环境的项目就属于第一代传统文化产业,其特点是不可移动。而第二代文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开发可移动和易传播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如在全球范围出口销售的视听产品、多媒体产品以及文化设计类的艺术产品,这类文化产业属于以创意为中心的现代文化产业。城市是文化创意的中心,应当发挥其整合各种资源、实现集体创意的能力。当今时代,传播科技高度发达,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无处不在,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传媒产业与文化产业因而具有了完全超出传统含义的关联性,两者融合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向度。传媒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城市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早在2001年,陕西省成功剥离原分属省、市、县三级的广电网络,组建了全国首家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将陕西省传媒业纳入到了一个正规的发展渠道,展现出了强劲的发挥势头,然而报业整合能力较差,尤其在各地市甚至没有商业报纸。在华商报业集团的示范下,陕西应该建立包括各地市县级的大型集团,以便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起到整合作用。在文化产品的流通中,市民消费是拉动文化产业的驱动力,除了运用传媒进行消费宣传与引导外,要注重有意识地培养当代消费者。再就是出台一系列拉动消费的政策,比如减少市民工作时间,让市民多一些时间进行消费;提高市民工资;完善一些文化公共服务设施,营造消费舆论环境等。只有提升市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文化产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经济增长。此外,发挥陕西教育优势、提高陕西高校科研产业化水平、建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举措,都是“十二五”期间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注重的。总之,陕西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向文化强省迈进。
- 上一篇:组织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探索
- 下一篇:档案文化现存的问题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