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25 02:48:00
导语:高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发展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成果导向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设计”课程旨在通过民俗文化的熏染,提升文化对职前教育的影响,培养未来幼师的综合素养。但当下高职院校在成果导向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发展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教师缺乏对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学前教育专业的民俗文化资源缺乏;民俗文化游戏类项目有限,创编少;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展未落地实施。鉴于此,探讨其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便成为高职课程改革和开发实践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民俗文化;成果导向;学前教育
一、引言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里面加入民俗文化,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当前文化背景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自身通过学习对教育经验主动获取,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促进意义。[1]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入民俗文化,是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和民俗文化、知识尊重的表现。在独特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把各种类型的知识跟民俗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上增加积极性。同时,在动态社会环境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在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智力等方面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以此实现自身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民俗文化设计课程的价值
(一)有利于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把口头传统文化,包含传统表演艺术、文化载体的语言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礼仪,有关民间传统的民俗类实践和文化知识,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面相同形式的文化载体等,都规划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2]这些规划进去的类目大多跟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将民俗文化课程加入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当中,是对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需要和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人类社会世代积累的特殊文化现象就是民俗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拥有很强的凝聚力。钟敬文说:“这种具有高凝聚力的民俗文化,不但会使那些日夜生活在一起的人们被那看不见的绳索捆绑在一起,把逝去的先人跟当前活着的人们链接在一起,并且还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们团结在一起。”[3]在民族文化当中,习俗风尚和民间习俗所形成的凝聚作用,是值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关注和应用融入的。它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同时还能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对大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爱国精神有重大作用,另外,还对日后教育对象———幼儿园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
(三)有益于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很多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了优秀的民俗文化。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主要指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专业技能以及教学工作和道德品质上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4]输送幼儿园一线的幼儿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培养准幼儿教师。优秀的民俗文化中包含多种元素,不仅有敬业、仁爱和诚信等思想道德内容,还有启蒙益智文化和多方面的社会认知等内容,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里面加入优秀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道德涵养以及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让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增强开展优秀民俗文化教学的职业能力,以此让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优化。因此,将优秀的民俗文化融入教育专业课程中是当下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育的迫切需要。
(四)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
专业建设可以体现办学特色。民俗文化具备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通过对优秀部分进行保留,对糟粕部分直接丢弃,各个地方的优秀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入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不仅是建设高职学前特色专业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求。
三、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关于民俗文化课程开展的不足
(一)教师缺乏对民俗文化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
因为当前民俗文化教材较为缺乏,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课程时只能依据自身经验和知识,而对怎样将民俗文化的含义以及来源和特色进行系统化的介绍、怎么将其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良好的结合、怎样选择合适的民俗文化、怎样在让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留的同时让幼儿喜欢等问题都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正因为相关系统的培训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民俗文化被教师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教师在民俗文化的认知上所处的层次不一,部分教师还认为民俗文化的作用较小。另外,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很容易和我们的民俗文化混淆,教师难以找到两者的区别。部分教师将我们的文化安置在其他民族上,或者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承安置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这也说明在民族文化认知素养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部分教师对于民俗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研究。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民俗文化资源缺乏
民俗文化是从民间得来的。在古代,人们通过顺手拿的材料制造各种玩具,取材随意、简单。而现在,出生在城市的幼儿远离乡间生活,较少见到农村自然环境中的原始手工材料。而部分玩具在制作过程中缺少原材料,比如陀螺,需要用到天然木材。所以,民俗文化的课程能否开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原材料是否充足。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辅助器材会在教学中用到,如果资源缺乏,那么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教师自身生活环境以及资金方面的限制,难以配齐每项民俗文化需要的材料,这变相地阻止了民族文化的利用和发展。[5]另外,关于民俗文化的活动书籍也非常缺少,在调查中发现,这方面的资源很难找到和获取。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三)民俗文化游戏类项目有限,创编少
通过观察发现,教师首次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对教学活动和游戏玩法做一次正式介绍。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而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开始慢慢衰退。另外,虽然学校有意识地开展儿童民俗文化活动,但是项目的选择极其有限,且形式简单,其组织形式和玩法都是一成不变的,创新很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常见的民俗文化,如抛绣球和竹竿舞等,这些活动玩法相对固定,创新较少。教师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在内容开展过程中进行少量的改编,校本设计只在开展过的游戏中进行。而对于那些极少见的项目,教师则很少去挖掘。再加上现代的教师对于民俗文化缺少了解,这些都造成了游戏资源缺乏。
(四)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展未落地实施
素质教育应该将民俗文化教育纳入其中。部分高校对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在已设立有民俗文化相关课程的高校里,一部分学校教师认为民俗文化课程的开设更多地是为了应对上级要求或者是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绩。当前在高等教育里面,除了有民俗学学科以外,民俗文化教育表现为一种杂乱无序的形式,在教学计划上没有循序渐进和统筹安排。另外,上级教育单位虽然知道传承民俗文化在高等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但是却没有让专业人士对该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因地制宜式的设计和课程研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民俗教育文化课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把民俗文化简单地当作旧时代的产物、对其中一些不好的知识进行不适宜的宣讲等,这极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四、高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发展的策略
在学前教育里面,教学任务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看作教学的某个因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俗课程当中,让他们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体验,以此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育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应该在学前教育民俗课程中体现出来,而不是单一地传输知识。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创立,如让学生在自然环境或者民俗环境下学习,将抽象和具象的知识融合一起,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度,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主动性,指引学生在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中自由翱翔。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不单激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会指引学生进行探索,以此来获得全面的发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也能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智慧进行调动,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利用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可以让教师跟学生实现共同成长。
(一)丰富课程内容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学前教育和民俗文化融合一起,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具备更多元化的思想,视野上变得更加开阔,建立一种文化包容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美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针对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开展研究,可以让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弘扬,促进民族文化顺利传承,实现民俗文化多元化发展,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学院这些众多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真正看到民俗活动的魅力,同时指引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从而为顺利走上幼儿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内只有20多所高校建立了民俗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开设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从接受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来看,高等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水平是不均衡的。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观念上不够重视,课程开发能力较低。高校学前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的课程实施不仅要引入地方优秀的艺人,让他们对文化和技能进行传授,同时还应该对教师加强教育和培养,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让教师的民俗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提倡教师对民俗文化课程进行开发。
(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一直就是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组织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地把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列入重点工作,加强地方的引导,提升组织专业化程度。其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加入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就是资金到账,这就必须让地方政府参与进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相关研究和活动可以正常开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民俗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当中,主要是想借助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得到增强。另外,学生的职业需求跟成果导向结合,对幼儿园民俗文化启蒙教育活动能力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稳步进步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学生日后在幼教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美美.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多元化[J].新智慧,2020(4):31.
[2]张帅.探讨加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J].黄河之声,2020(5):128-129.
[3]陈莹.学前教育与民俗文化课程的融合[J].读与写,2019(6):1-2.
[4]张国民.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实践和研究[J].戏剧之家,2019(15):145-146.
[5]陆莉莉.传统民族文化技艺融入艺术技能课程的探究———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1):158-160.
作者:王秀娟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小学美术学科育人路径与实践
- 下一篇:传统文化观建筑设计基础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