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研究
时间:2022-05-25 09:57:15
导语:民俗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为陕西文化“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如何将饱含民族历史及特色的陕西文化负载词翻译得当,生态翻译学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笔者以西安永兴坊为例,利用生态翻译学说中关于翻译生态环境、适应与选择和多维度转换的观点,分析了西安永兴坊内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良意见,为省内其他文化精品项目中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翻译;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多维转换
1研究背景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是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文化信息、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社会生活的词、词组和习语等(廖七一,2000)。文化负载词是凝结民族历史与特色的符号,时常因难以实现对等的表述而出现原语有而译语缺失的情况(Baker,2000)。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和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为架起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让更多外国友人通过英语了解陕西民俗及其文化负载词,笔者从生态翻译(Eco-Transla-tology)的视角,以西安永兴坊为例,开展对陕西民俗及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2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起步于2001年,奠基于2003年(Hu,2003),整合于2006年,兴起于2009年,是一门新兴的翻译学说,推动了中国翻译从“照着说”到“接着说”再到“领着说”的巨变(贾延玲等,2017)。生态翻译理论建议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强调“翻译即适应与选择”,它将翻译过程描述为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多维度(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具体的方法就是“三维”转换(胡庚申,2004)。生态翻译理论还建立了一套翻译评级标准,即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胡庚申,2004)。其中,语言维的转换,可以被理解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转换,鼓励译者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适应性转换;交际维的转换,要求译者把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13)。
3陕西民俗文化和西安永兴坊
3.1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累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涵盖物质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口承语言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为了集中且系统地展示陕西民俗文化,陕西政府主持兴建了一批文化精品项目,西安永兴坊就是其中之一。于2014年12月20日首播的陕西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美丽陕西》第32集,展示的就是陕西民俗文化的旅游名片——西安永兴坊。
3.2西安永兴坊
永兴坊位于西安市小东门里,紧邻西安城墙中山门,占地约15亩,原为唐朝名相魏征的府邸,现为仿古“坊”“肆”建筑群。建筑方面,在还原仿古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陕西民俗元素,其中包括唐太宗嘉奖魏征直言进谏的“镜鉴”、陕西方言广场和陕西“八大怪”铁艺、剪纸等。经营内容方面,以省级非物质文化美食、市级非物质文化美食和各地名小吃为主,伴有手工民俗技艺表演等(永兴坊景区介绍)。
4西安永兴坊内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研究
4.1西安永兴坊的英译现状
西安永兴坊由塞纳河企业集团全程运营,现有下属西安永兴坊文商旅策划运营有限公司经营的“永兴坊文商旅”公众号不定期更新信息,在公众号内未查找到西安永兴坊翻译团队的相关内容,译者素质无从得知。受肺炎疫情影响,英语母语国读者反馈的翻译评价标准难以实施。经过实地考察(2020年10月),笔者从多维转换的程度入手,评析西安永兴坊内实现中英对照翻译的陕西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镜鉴”。
4.2陕西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镜鉴”的多维转换程度分析
陕西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镜鉴”的中英对照翻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名词解释和来源出处;第二部分为故事详解和精神总结.
作者:刘思齐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 下一篇: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