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俗文化移动互联网传播研究
时间:2022-11-24 02:54:22
导语:满族民俗文化移动互联网传播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俗文化是反映人文风貌、记录历史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活态文化,在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有重要的价值。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传统文化发展时间长达几千年。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吉林省满族的民俗文化传播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年轻人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缺少了解,这也导致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等受到阻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也给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吉林省文化部门需要结合这一背景做好满族民俗文化的移动互联网传播。
关键词:满族;互联网+;民俗文化;传播;移动互联网
在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要素当中,民俗文化是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各个民族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民俗文化在我国的分布有广阔性特点,且不同民族民俗文化的内容十分多样,存在各自的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是发展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据相关史实资料显示,满族最早可以追溯至夏朝的肃慎。我国吉林省有很多满族人口聚居、生活,吉林省的满族民俗文化类型也较为丰富。在“互联网+”时代下,如果利用移动互联网做好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成为吉林省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的重要工作,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概述
(一)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吉林省是满族民俗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大量的文化遗址,可谓资源积淀丰厚。吉林省有多达180处满族重要遗存,其中有22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中,伊通满族自治县与叶赫满族镇、萨满之乡等较有特色。除了历史遗址,吉林省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九台市被称为我国萨满文化之乡,也是猎鹰文化的发祥地。此外,吉林满族说部、长白山的满族剪纸、满族的珍珠球与枕头顶刺绣等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还体现在祭祀、饮食、服饰与建筑等多个方面,吉林省目前还有很多满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比如春节期间的满族秧歌、正月十五的“火祭”、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欻嘎拉哈”等,都是满族民俗文化的主要构成。(二)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现状。目前,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面对一些困难,这也导致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受到局限,未能实现大面积、广泛性传播,未能让很多人了解、喜爱上满族民俗文化。影响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的一大原因就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有调查研究显示,满族人口数量从此前的全国第三大少数民族下降为第四位,且人口总数已经被回族超越。而在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满族的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此外,东北整体经济的衰落也是导致满族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目前,很多满族人会离开聚居区,选择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生活,这些都导致年轻人与满族民俗文化距离越来越远,了解程度越来越少。语言也是影响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的一大原因,虽然我国不断出台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政策,但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刻意回避使用满语,只有老一辈的满语使用者才真正掌握满语的传播要义等,这也限制了满语的传播。
二、“互联网+”对于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激发民俗文化发展潜力。在文化资源当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容忽视。而在民俗文化当中,物质、社会与价值民俗都是文化资源,需要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滋养。从另一层面说,只有获得发展,才能让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民俗文化的内在资源潜力,将民俗文化与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进而形成新型的民俗文化架构,也能形成新的民俗文化意识,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奠定新的基础。(二)推动民俗文化主体传播。对于民俗文化而言,其内在价值在于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生产、消费,这样才能实现民俗文化自身价值的延续。而这种价值延续,对于消费者则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并且实现民俗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入传承。这样一来,可以带动民俗文化产业的深远发展,也能实现民俗文化的合理创新、重塑。可以说,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不仅不会造成民俗文化资源枯竭,反而可以产生大量新的民俗文化素材,实现其长久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民俗文化不再是单纯的展示工具,也能成为人们创业、创新的新方向。人们利用网络设备、移动终端等,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线上可以了解满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内容与发展状况等,并且可以对满族民俗文化进行新的生产、再加工,将科技与思维相结合,从而为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创意,也能带动人们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的热情,提高主动传播的意识。(三)丰富民俗文化的内在素材。对于民俗文化而言,合适的生存空间是其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基础,如果缺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民俗文化的内在意义就无法凸显,其生命力也会较为匮乏看,这样不仅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更会让其与新时代出现脱节。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设备、信息技术等可以突破民俗文化的传播界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创兴提供新的空间。“互联网+”可以将图文资源等进行快速、高效的传播,这样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进行欣赏、体验,也可以让用户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主动传播。“互联网+”可以大量、广泛利用网络信息媒介,不断突破民俗文化传播的范围,让民俗文化出现快速流变,消除民俗文化自身的地域限制,让其成为被大众了解的文化资源。“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可以对民俗文化进行载入、转化等,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在线体验,此外,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可以对民俗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不断完善民俗文化的内在系统,为其广泛传播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互联网+”时代吉林满族民俗文化互联网传播策略
(一)搭建“互联网+”平台。吉林省已经有很多满族民俗文化资源被列入省级、国家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但是,当地很多群众对于地域特色明显、历史悠久的满族民俗文化却存在陌生感、疏离感,无法做到耳熟能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被打破,与民俗文化资源与人的距离变得更近。因此,吉林省当地需要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让其作为满族民俗文化的推广平台,通过对吉林省的满族民俗文化形式、内容等进行分类,从而进行清晰的展示。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将满族民俗文化与吉林省当地的旅游业、服务业等进行结合,利用搭建的平台去打造民俗文化的品牌。研发人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VR技术等,设计一款满族民俗文化方面的APP,让用户在APP中直观感受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内容,进而实现广泛传播。(二)积极开发满族民俗文化产品。在“互联网+”时代,需要认识到民俗艺术的重要价值,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吉林省的满族民俗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开发、打造为文创产品的资源,比如满族剪纸、满族服饰、萨其马等满族传统饮食等。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找到生产厂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饮食口味等,利用新型的生产技术,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产品,比如改良的满族服饰、多种口味的满族食品,并且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进行推广、销售,这样可以实现经济价值,也能让满族民俗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互联网+”背景还可以利用技术优势等,打造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比如将满族民俗文化融入影视剧、出版物、动漫、游戏当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将其作为满族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手段,从而挖掘满族民俗文化中存在的附加值。传播载体变得丰富,也能让满族民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吸引人们的兴趣,实现有效传播。(三)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针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发展,离不开吉林省政府部门的支持,当地政府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文件等,认识到满族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满族民俗文化实现新的发展。吉林省当地的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多部门联动对满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加大扶持的力度,增加经费的投入,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吉林省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加强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为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满族民俗文化传播找到准确的方向,让其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政策相一致。此外,政府部门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可以将政府财政拨款作为主要方式,必要时结合银行信贷、企业合作等方式吸纳资金,为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政府部门也应当结合人们的反馈等,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其快速、稳定传播。(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想实现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的互联网传播,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依托。吉林省应当认识到人口外流这一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从事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对于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支持,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发放补贴等方式给予其物质层面的补贴,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可以让其安心从事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工作。此外,吉林省也应当在高校当中开设相关的课程,选择网络课程与实地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让其可以在线上学习相关的知识,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为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培养一大批人才。如果有年轻的外来人才想要参与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吉林省政府部门需要为其创造便利的条件,可以为其安排相应的就业岗位等,也可以为其解决住宿问题等,让其安心投入民俗文化传播中,借此吸收大量人才。(五)重视移动互联网宣传。除了以上内容,对于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的互联网传播,相关人员还需要认识到互联网宣传的重要意义。目前,“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的社会发展特点,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接受讯息成了解新事物、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吉林省相关部门在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中,需要重视移动互联网宣传,可以专门开发满族民俗文化的网站,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推送一些满族民俗文化的视频、文字内容等。通过互联网宣传,可以让更多喜欢网络的年轻人对满族民俗文化产生兴趣,不断激发其参与文化传播的动力。
四、结束语
民俗文化主要来自我国各个民族的生活实践,也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源于历史,也存于现实。如果可以做好民俗文化的推动、传播,就可以不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旨。针对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播,相关部门需要把握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特点等,并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价值,将两者进行结合,选择多种策略实现广泛、高效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兴.论辽东满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精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6):100-105.
[2]邹欣星.新媒体时代西安民俗文化的传播、创新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04):37-40.
[3]孙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档保护与传承——以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族传统文化为例[J].兰台世界,2019(S2):31-32.
[4]王兰.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基于三种发展模式的调研[J].经济视角,2019(06):43-49.
[5]张欣阳.网络传媒对当代满族文化传承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9,41(02):205-206.
作者:刘乃千 陈志超 单位: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上一篇:精准扶贫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 下一篇:民俗文化在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