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时间:2022-08-19 10:59:42

导语:民俗体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俗体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摘要:文章系统应用文献资料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对场域演化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场域演化这种因素促使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民俗体育文化属于我国丰富文化体系的一种,其在宗族力量主导场域中,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呈现“复刻性”特征;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国家主流文化、外部环境等从多个方面促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再生产特征。发展“现代民俗体育”,需要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在吸取最新元素的同时保持发展本性,进而推动民俗体育发展呈现科学化特征。

关键词:场域演化;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文化场域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具有体现区域特色以及民族特征的独特文化,文化发展应坚持创新性原则,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优质文化特色应当大力传承、发扬,对于新时期新领域出现的正确文化营养要充分汲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再发展[1]。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的三十年使得我国很多地区都实现了城镇化发展,不可否认,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所具备的原始特性在不断减少,民俗体育文化这种具有浓厚乡土属性的文化资源面临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越来越窄,在此背景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者需要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与提升,通过创新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最新动力。发展民俗体育文化不仅是单单促进文化发展,更是是发扬、传承民俗体育的重要路径。因此,必须深入把握当前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再提升的制约因素,充分考虑任何方面的作用力量,这样才能确保民俗体育文化不断传承、不断创新发展。

一、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所具备的“复刻性”特征

中国历史发展悠久,丰富的文化体系使得我国社会具有典型的乡土社会结构特征。我国社会之所以呈现典型的乡土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几千年来全国各个地区几乎都是以农耕为主,农耕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土地是民众的重要生产资源,基于土地进行生产、劳作的劳动力很难实现充分流动发展,这也使得传统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下。人们对于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人们进行的日常生产、生活、娱乐等都与土地息息相关,并形成了以土地作为主要因素的生产制度与文化体系,这也使得乡土特征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特色。土地生产制度的确立使得各个地区人口发展呈现宗族组织这一形态。宗族组织的存在以及发展讲究辈分、伦理化,民俗体育文化是乡土社会产生并持久发展的一种特殊文化资源,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宗族组织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各个农耕节气都存在相应传统文化活动,如很多地区在春节期间会进行舞狮、舞龙活动,农耕节气成为传统文化活动存在的载体,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气时点进行祭祖、村社社戏、迎神庙会等民俗体育庆典活动。宗族力量从多个方面影响民俗体育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民俗体育所具备的技术形态、发展理念、思维观念等具有典型的宗族文化特征。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是人们表达对自然、祖先的敬畏,通过这些活动祈求生产、生活等顺利繁荣。民俗体育具有多种属性,娱乐文化功能是其体系特征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民族体育也是一个宗族进行管理、秩序维护的重要手段,通过民俗体育实现宗族认同感。因此,尽管民俗体育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只要再生产场域的主导力量也就是宗族力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形态稳定,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将会始终存在“复刻”性特征。

二、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再发展具有“多样性”特征

2.1国家力量促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具有“同质性”特征。国家力量的存在是一个国家生产、进步的主要力量,国家力量会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通过发展经济、繁荣社会为各种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资源。国家力量使得乡村文化在统一控制体系范围内存在并进步,民俗体育文化因为国家力量的作用而呈现同质化再生产特征。1949年之前新中国尚未成立时,我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乡绅阶层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能,乡绅阶层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控制着绝对的乡村资源,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2]。典型的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等都是乡绅力量主导模式下乡村社会特有的文化展现形式,可以说乡绅阶层对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旧社会存在的一些落后体系进行优化,乡绅阶层的思想意识形态在改造后逐步先进化,民俗体育活动同之前相比受关注度不再那么高。城市由于集结了大量就业、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资源,其发展优势相比农村来说日益增大,这也使得民俗体育文化慢慢开始衰落。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规范化,先进管理制度、体系的布局使得乡村发展不再是旧社会乡绅阶层主导时的形态,乡村生产资源属于国家或者人民集体所有。乡村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开始呈现统一性特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来源于传统的乡土文化体系,原本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开始呈现同质化特征。1978年我国开始开放经济发展之后,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开始开放政策、资源进行经济发展,乡村地区也逐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各种资源开始涌入乡村,乡村特有的旅游等发展因素受到了国家以及各个经济主体的重视,民俗体育文化由于具备巨大的开发价值开始成为资本的关注点,人们不再简单地将民俗文化视为“落后”的事物,开始以积极的发展目光关注民俗体育文化。很多地区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民俗体育原本的技术形态、发展规律等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市场资本开发的过程中出现同质化特征。2.2市场经济发展使得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呈现“浅表性”特征。市场经济发展以资本获取利润作为基本原则,市场力量促进各种资源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商业价值,各个地方的政府开始将经济作为第一发展要务,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大量社会资金的引入使得乡村得到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开始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失去本质属性,民俗体育文化在市场经济规律摆布下成为人们获得交换价值的商品。获取利润、实现价值增值使得民俗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本质文化属性渐渐缺失,功利性特征成为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要属性[3]。从长远角度来看,追逐价值增值的功利性特征会进一步压缩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使得不同民俗体育文化渐渐失去已有的独特品质,乡村开始简单地模仿城市文化发展。民俗体育文化价值观也体现出“城市中心主义”特征。近些年来,各个地区都在进行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对自身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宣传,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所有这些都是城市消费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各个地区所举办的文化推广活动都是基于经济发展目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各个地区实现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传承传统文化则成为了附属功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念,比如舞龙、舞狮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仪式意义,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文化信仰,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只有这种民俗体育文化能够吸引人们的关心、资本的关注才能获得市场开发,进而实现经济价值,所以说,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具有浅表性特征。民俗体育文化独特的活动特征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这种形式的发展已经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属性。2.3传统力量的回场作用使得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呈现“内卷性”特征。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镇化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去本质价值,当前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傲人成就,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大为改善,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传统力量的回场体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城镇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俗体育文化延续发展的态势,但多数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价值本性、特色依旧牢牢存在于乡土社会当中。尽管现代文明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乡土文化的发展,离土化进程也使得人们的乡土情怀逐渐消失,民俗体育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依旧将本色留存于社会。传统文化资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乡土社会形成的礼仪、习俗等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体系当中,并且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态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城镇化的扩张使得现代文明不断覆盖在社会发展中的每个角落,但其无法摧毁乡土社会发展起来的逻辑传统。人们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行城镇化去提升生活水准。不可否认,现代文明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延续存在一定的危机,但现实是乡土社会中的“人伦纲常”对人们之间的交际依旧起着主要的规范作用,传统力量的强势回场使得社会各个主体开始重视民俗体育文化的本质发展,从而促使民俗体育文化开始进行内卷化发展[4]。传统力量强调文化传承应当摒弃商业因素,对民俗体育文化背后拥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应当保护并毫无保留的发展下去,但传统文化力量也深知当前环境下外来文化对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既明白商业经营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又非常担心商业运作会使得民俗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体系逐渐消失。所以,民俗体育文化就在两种力量制衡的作用下开发传承。传统力量对于民俗体育文化背后的价值意义非常敬畏,民俗体育文化在存在形态、展现形式上不断变化,但其内在寓意却存在内卷化再生产态势。

三、民俗体育文化在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进行再生产

从当前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因素来看,“国家、市场、传统”这三种力量从不同方面决定着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态势,多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推动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多元化发展。根据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观点,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产物,其具有非常强大的创造性,不断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传统社会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非常稳定的外部环境,文化升级、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当前场域演化迅速,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力量相互交织,民俗体育面临的生产环境不再具有“超稳态特征,这也使得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以更加新颖的形式进行。多种环境、多种力量的影响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具备多样性特征。城镇化进程促使民俗体育文化特有的乡土情怀被商业价值逐步覆盖,但传统力量的始终存在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统寓意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并延续,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核精神依旧深植于乡村社会结构之中[5]。人们的交际方式、手段等依旧受传统文化的深深影响。多重力量共存场域为民俗体育生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外部环境,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文化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消亡,但另外一部分也就是体现传统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却不断变化形式存在。当前各个地区普遍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就是新时期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民俗体育文化不断汲取现代文明元素,对传统内核思想也积极保留并传承,在多种力量并存的场域环境下进行再生产。

四、结语

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使得民俗体育生存面临的文化场域不断发生改变,传统乡土社会民俗体育再生产所拥有的稳定性发展特征已不复存在,当前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于民俗体育文化,使得其再生产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特征。在此情况下,发展民俗体育文化首先要以积极、科学的眼光看待现代文明迅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进行复古式保护发展,对于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多种场域要充分尊重。其次,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离不开商业经济开发经营因素的支持,但文化终究具备价值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片面追求文化的经济价值而将其主体价值抛弃,更不能为了迎合外界的消费喜好而进行伪民俗体育。新时期民俗体育文化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发展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对于积极的因素要努力发挥其价值,对于不利的因素要大力规避,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传承与创新,只有这样,民俗体育文化才能始终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庆辉.村落体育视域下我国民俗体育的变迁———以个案富禄抢花炮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05):36-40.

[2]张韶光.“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81-82.

[3]刘轶,杨戬,曾吉.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变迁与调适[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10):855-857.

[4]李精华,陶坤.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民俗体育开展与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9,4(09):107-109.

[5]王斐,王辉.陕西民俗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2):61-62.

作者:肖博文 肖威 单位: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