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下饽饽艺术形式及内涵研究
时间:2022-06-04 10:07:26
导语:民俗文化下饽饽艺术形式及内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胶东饽饽历史悠久,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饽饽种类众多、形态逼真,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被用于庆祝、祈愿、馈赠等民俗活动中。本文以民俗文化为背景,对胶东饽饽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探究胶东饽饽艺术形式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胶东饽饽;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文化内涵
1研究背景
(1)地理特征背景。胶东半岛主要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地处中国华北平原东北部沿海地区,山东省东部,多丘陵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胶东半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合生长小麦,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胶东半岛的居民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因此胶东饽饽慢慢的形成,并且在胶东的饮食结构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2)民俗文化背景。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胶东居民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非常重视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用胶东饽饽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除此之外,胶东居民对人生成长历程的每个重要阶段也非常重视,胶东饽饽就成为这些重要场合的必备品。
2研究现状
胶东饽饽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胶东民俗文化的产物,胶东饽饽的艺术形式以及它的文化内涵成为很多文化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薛昊在《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胶东面塑艺术诠释》一文中写道: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薛洁在《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中提到胶东面塑种类繁多,其题材包含了独特的乡土审美意识和强烈的民俗文化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除此之外,很多山东籍、胶东籍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在为研究与传承胶东传统文化而努力着。
3艺术形式
3.1胶东饽饽的类别。(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七月七、春节都有自己象征性的胶东饽饽。在胶东七夕的面塑俗称“巧果”、“小果”等,它与其他饽饽略有不同的是需要模具,如图1所示。模具具有一定的图案,将面放进模具按压出一定的形状和花纹。每逢七夕,胶东妇女会用模具给孩子们制作各种巧果,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孩子们会带着母亲制作的巧果到大街上与朋友们分享,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快乐。图1巧果模具春节的胶东饽饽形式是“枣饽饽”等,如图2所示。每逢春节来临,胶东妇女就开始忙碌,蒸“枣饽饽”,这是对一年丰收的喜悦,对下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除此之外还会做一些形状各异的饽饽:生肖、元宝、如意、莲子等,象征五谷丰登。(2)成长礼仪。胶东饽饽在胶东人民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据浓重的一笔,它伴随着胶东居民从出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出生、百岁、周岁、结婚乃至到死亡都有饽饽的陪伴。胶东姑娘出嫁娘家会陪嫁花饽饽,姑娘的舅妈、姨妈、姑姑等都会给姑娘蒸花饽饽作为出嫁当天的陪嫁礼。其中最隆重的一个是姑娘婚礼当天手里捧的那个花饽饽,如图3所示,样式之复杂,形象之生动,叹为观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花饽饽(俗称大桃)陪着姑娘到新郎家。这些都是娘家对小两口美好的祝福。胶东居民对小孩子的成长祝福也用饽饽来寄托,从孩子的出生、百岁到周岁都会蒸一些饽饽来表示祝福,形式有如意、福袋、莲子、宝葫芦等,如图4所示,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平安的长大。在胶东老人去世也是需要蒸饽饽的,那这个饽饽就是单纯的白饽饽,上面没有任何的修饰,表示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尊敬。3.2表现方法。中华上下五千年,祈福纳祥一直是老百姓的追求,更是很多民间艺术作品的共同特征。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人民习惯用象征、寓意来表达情感,赋予很多动植物或者物品以特殊的含义来表达愿望。“龙”、“凤”、“鱼”等很多动物都是吉祥的象征,“枣”、“葫芦”、“石榴”等植物根据谐音也赋予了美好的意思,借助这些形象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盼,对他人的祝福与期望。胶东饽饽是胶东人民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是胶东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产物,借助饽饽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一种精神寄托,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用于祈福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用于婚礼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对新人生活的美好祝愿;用于孩子生辰、百岁等是期望的象征,表达对生命的期待与祝福。
4文化内涵与传承
4.1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胶东饽饽是胶东地区一种很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品,不仅满足当地民俗活动需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胶东饽饽的形式各异、造型丰富、颜色鲜亮、栩栩如生,代表着胶东人民对美的追求于诠释。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祭海典礼上,栩栩如生的胶东大饽饽以其优美的姿态屹立于供桌之上,这不再是封建迷信的表现,而是胶东渔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表现出的是胶东人民对大自然馈赠的感谢,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对大丰收的喜悦。整个场景充满喜悦于祥和,是如今胶东人民美好生活的写照。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胶东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变化,胶东饽饽的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展示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富裕美好生活的表征。胶东饽饽成为人民最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成为胶东一道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4.2文化的传承。在胶东人民的努力下,胶东饽饽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胶东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肯定、对胶东风俗与文化的肯定。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制作胶东饽饽,胶东饽饽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危机。如何继承与发展胶东饽饽是胶东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文化工作者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新时代的发展给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多机遇,互联网+背景可能会给胶东饽饽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传统胶东面塑文化借助“互联网+”,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胶东面塑文化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工艺。传统胶东面塑文化具有地域性,借助“互联网+”打造集旅游、参观、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创意文化产业链,增设专题旅游路线,开办DIY体验馆、展览馆,设计品牌形象、纪念品、工艺品等,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宣传弘扬胶东人民的传统文化,促进胶东面塑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5结束语
胶东饽饽是胶东妇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胶东人民表达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胶东人民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其蕴含着胶东几百年来的精神文化,展现了胶东浓厚的风土人情,体现了胶东人民勤劳与智慧之美。
参考文献
[1]薛昊.古老民俗的传承之美———胶东面塑艺术诠释[J].美术大观,2012(12):74-75.
[2]薛洁.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6):117-120.
[3]胡媛.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4]王辉.胶东花饽饽的民俗与地域风格[J].中国艺术时空,2017(06):63-67.
[5]张丽娟.民俗信仰视角下的胶东花饽饽视觉形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3.
[6]张吉华.胶东花饽饽[J].走向世界,2016(09):40-41.
作者:于丽娜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 上一篇:民俗文化在手机App的视觉语言研究
- 下一篇:黎族民歌中的文化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