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论文
时间:2022-11-25 11:39:12
导语:东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鄂伦春族文化
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游猎民族,从五十年代起开始定居,过着养猎结合、多种经营的生活。现有人口六千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爱辉、呼玛、逊克,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盟。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万物,有自己的语言,无传统文字。鄂伦春人游猎于茫茫林海之中,食兽肉,衣兽皮,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文化。上至帽子,下至靴子乃至各种生活用品,多以狍皮为原料。狍皮经久耐磨,防风抗寒,不同季节的狍皮可以制成不同的衣着。如秋冬季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于做冬装;夏季狍皮毛质疏松短小,颜色发红,适做春夏季衣装,叫红毛皮衣。服装以狍为主,兼有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狍头皮帽、皮手套、皮围裙、皮坎肩等。鄂伦春人称袍为“苏恩”,冬季皮袍较长,春秋季猎装较短,长到膝盖。雨天将旧冬衣毛朝外穿,可以防水。冬天狩猎有时戴狐皮大帽,能遮住半个身体,适宜零下四十度的寒冷天气。制作时要用四张狐皮,七尺色布、半斤棉花,再加上各种颜色的装饰带七八条,最大的帽子有四斤重。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其它少数民族相同,鄂伦春人也有其鲜明的桦皮文化。出于游猎之限制,不便使用易碎的陶瓷器物,桦皮制品防水、轻便、不怕碰,鄂伦春人已使用有3000年。花纹图案描制有几种不同方式。一是压刻艺术,用特制的猪骨器压出双道凹陷的美丽图案,不着色,有时仅仅是红色。二是烫纹,先绘制图形,然后用烧红的铁丝烫出黑色细纹,着红、兰两色。三是用毛笔直接绘制彩色图案花纹。桦皮制品上的绘制图案大多是花草、动物、云及神像等,位置在盆、箱等的周边。鄂伦春妇女极擅长刺绣,从头到脚的所有衣物均绣上精彩图样,有花鸟、虫、鱼、小动物等,其中以植物图案为主,显示了他们原始狩猎人对自然的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皮衣镶边,并且在显眼位置绣出艳丽花纹,尤其以袍开叉处及手套的绣饰最为精美。
二、达斡尔族文化
达斡尔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契丹的后裔,目前有人口12万。契丹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北魏时期生活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游牧渔猎为主要生计。用羊、马、兽皮与汉人交易。达斡尔族生活在嫩江两岸,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猎,是东北少数民族中发展文化很高的民族。位于大兴安岭、嫩江、呼伦贝尔草原交界处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有2万多达斡尔人集居于此,是较有民族特色的、较纯正的契丹后代。上文提到的分子考古提取达斡尔人DN段就在此进行的。达斡尔人祖先契丹处北地而多寒风,春夏则避暑,四时随草而渔,游牧不定。达斡尔人至少仍保持一些祖先的服饰习俗,仍以袍为主要服装,男子皮袍皮裤皮帽,脚穿皮靴,以适应寒冷气候。且以狍皮为多,狍皮毛绒丰厚,保暖防风。有时外套毛皮坎肩,下套皮套裤,中间围上皮围裙,围裙上有精美的图案。达斡尔人具有传统的渔猎风俗,善于狩猎,所以服装穿戴毛皮居多。达斡尔人喜戴兽头帽,常以狍、狼、狐狸头皮制成,犄角挺立,用玻璃球嵌入动物眼窝,形象逼真,这种皮帽既可保暖,又可起到伪装作用,狩猎时便于接近动物。皮靴称“奇卡米”,用灰鼠、猞猁等皮制作,并且绣上几何图案,美观轻便。布鞋为双梁鞋,双梁上包黑布,蓝色鞋帮上锈上彩色花卉图案,鞋头冲出鞋底3厘米左右,造型奇特,特别适于追逐猎物时在野外奔跑。由于经常骑马涉猎,故达斡尔人长袍两侧开或前后开叉,这样便于上马下马。达斡尔女子善于刺绣,而且新娘出嫁时,其锈鞋、烟荷包的刺绣水平是评价其的重要内容,刺绣内容多是几何纹样、吉祥图案、民间故事等。
三、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四千二百人左右。世居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下游沿岸。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以渔猎为生。三江流域河叉纵横,山青水秀,山林密布。盛产鳇、鲟、鲶、鲤、鲑等繁多的鱼类及鹿、虎、熊等兽类,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为渔猎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环境,养育了赫哲人。赫哲人鱼皮服饰文化丰富典型,充分反映了她们适应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鱼皮衣是用鲢、鲤等皮制成,受满族服饰影响,多为长衣,主要是妇女穿用,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衣长过膝。鱼皮套裤冬季穿用可抗寒耐磨,春秋季捕鱼时穿用可防护漆。鱼皮乌拉,用熟好的狗鱼、哲罗鱼、鲑鱼等皮制成,鞋筒高30公分,鞋内填进乌拉草,既耐寒又舒适。鞋底与鞋帮是整块皮子,将鞋腰用皮线与帮缝在一起,走在冰上不打滑。制作鱼皮服装时,熟制鱼皮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赫哲人有一套独特的加工鱼皮技术。先将鱼皮剥下,然后晒干,再用特制的熟皮工具木槌和槌床或木铡刀反复捶打、揉搓,直到皮子柔软为止。一般用胖头、鲟鱼、大马哈鱼的鱼皮,而且保留下来鱼自身的花纹色泽。轻巧细薄的鱼皮衣,也使赫哲人服饰缝合工艺不同于东北其他皮革服饰工艺,针脚细腻而精致,用鱼皮做成的鱼皮线也纤细而柔韧。上衣的款式与汉族传统便衣样式相同,具有北方简洁而明了的风格。赫哲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野生植物提取染料的方法,创造了独特的印染工艺及文化。东北森林茂盛,桦树很多。赫哲人利用桦树皮制成各种生活用器物,轻便美观实用。如桦皮帽,其形状如斗笠,尖顶大沿,既能遮档阳光,又能档雨,帽上还饰有云样花纹。是东北少数民族桦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人的图案艺术十分发达。早年穿的服装鞋帽和被面褥面、坐垫上都绣有美丽的图案。有的用鱼皮剪成各种图形,缝在物件上,有的描绘在布上,然后用彩线绣云朵纹、蝴蝶、花草等;有的用染色兽皮或布拼成各种几何图案,制作儿童服装被褥。在桦皮制品上都刻有精美细致的鸟兽、山水、花朵、风景等图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鄂温克族文化
鄂温克族,族名自称,原意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细分之,在大兴安岭南麓从事农业生产的被称为“索伦”,在陈巴尔虎旗草原上游牧的被称为“通古斯”,居住在额尔古纳左旗以饲养驯鹿著称的被称为“雅库称”,1957年统一称为“鄂温克”。他们的祖先早年生活在贝加尔湖山区,明末清初时逐渐东迁到黑龙江沿岸,后又被迫迁到嫩江一带居住。他们生活在地区山高林密,水草丰富、野兽出没,主要以狩猎和放养驯鹿为生产方式,现有人口2万6千人。从事畜牧的鄂温克人,服装原料以羊皮为主。冬天用绒毛长的皮子,春秋用小毛皮,夏天用光板皮。主要品种有大毛长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大毛皮衣用七、八张羊皮制成,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皮套裤在寒冷天时穿用,套在皮裤外面。上面绣上花纹,既防寒又美观。皮靴以牛皮为底,羊皮或马皮为腰,靴尖和靴腰上装饰有精美图案,冬天里面穿皮袜或毡袜。鄂温克猎民服饰多以兽皮为主。使用狍皮帽,有用桦皮制成的夏帽。衣服以鹿、狍、犴皮为主,特点是大园翻领垂肩,上缝数条白道。男穿犴皮夹克、犴皮套裤、手套,女扎头巾,并且是俄国式的扎结。布衫为尖领对襟。鄂温克猎手不穿纯白色的衣帽狩猎,因为白色衣服在春夏秋季易被野兽发现。他们将白茬皮衣用一种树皮煮成的黄水染成古铜色,或用木炭和兽血直接涂成黑色或红色。用犴、鹿、熊皮做成各种生活用品,铺鹿皮褥子,盖熊皮被。但民间忌禁有孕妇不能使用熊皮被的习俗。从事牧业的鄂温克人首饰较丰富。妇女戴耳环、手镯、戒指。已婚妇女还要戴发辫套筒、银牌、银圈,富贵人家妇女更以珊瑚、玛瑙、宝石等物为饰;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帽,帽呈圆锥形,顶端有红缨穗。也有少数男子戴红铜手镯,据说因为男子长期骑马劳累,多数人臂膀患有慢性酸痛症,戴红铜手镯可以预防和减轻疼痛。鄂温克的纹样艺术较丰富,鹿角纹为主要形式,而且有几十种变化。这是鹿角神化后的崇拜,是民族的代表纹样,也是其特定观念的反映,具有深刻的游牧狩猎意义的内涵。随着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日益兴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既可直接利用该资源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成为旅游吸引物,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刺激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间接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从而促进我省经济的长足发展。
作者:韩佳蓉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 上一篇:调度所安全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新材料企业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