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2 11:02:12

导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概述混合式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分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认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从而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为恰当的对象,应用恰当的教育技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提供恰当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大量的记忆性、重复性和检索性的工作逐步被计算机所取代,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强调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而这种高阶思维能力在信息时代愈加重要。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加强调知识由学习者主动建构,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强调利于学生建构的有效学习环境的创建。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变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机构建。辛格和里德(Singh&Reed2001)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在恰当的时间,为恰当的对象,应用恰当的教育技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提供恰当的学习内容,以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收益。加里森和卡努卡(Garrison&Kanuka2004)将混合式教学界定为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周密的”结合。布吕克和古德伊尔等(Bliuc&Goodyear,etal.2007)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教师、学生、学习资源之间的面对面互动与技术支持的互动的“系统的”结合。这里“恰当的”“周密的”和“系统的”正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

世界全球化的速度势不可挡,全球化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生活在全球化、世界共同体当下的“世界公民”,需要有意识地提升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全球化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当中重要的一环。依据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使学生具有过硬的英语综合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具有国际化视野。

三、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产物,“线上”学生完成对表层知识的自我学习,包括大量的记忆性、重复性和检索性的工作,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随之在“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反思等活动,实现对深层技能的掌握。混合教学开展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把学习的任务完全丢给学生,更不是让他们脱离教师的监督只使用混合资源教学平台。对于教师来讲,混合式教学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脱离教学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不是变着花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有效学习。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在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首先,将混改教学资源分为必选(obligational)和可选(optional)两类,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到混改平台资源系统上,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登录混改平台按照课次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这样便可以使学生依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进入课程单元学习,完成线上的词汇、语法及课文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记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线上讨论,按照教师的要求准备好相关的小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了解课程相关内容,让他们提前进入语言输入环节;在“线下”,即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后,通过“头脑风暴”、课堂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学习;在课后再次进入“线下”环节,学生通过iTest测试系统完成相关练习,检测自我学习的情况,总结个人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向教师寻求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变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

四、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全新的问题。首先,新的语言学习方式及资源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模式。英语学习者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开放的学习状态,他们不再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言听计从,而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资源查找、整理、理解所接触的知识。其次,这种开放的状态使大学英语教师直面前所未有的教学上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整理教学资源,在课程上所呈现的单元主题相关资源既需要有针对性、有个性,又需要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指标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适时变化,既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满足学生求新的需求,又要有学习行为和内涵,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

五、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全球化急速发展的时期,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依据布卢姆(Bloom1956)教育目标分类,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划分,从低级到高级能力的顺序分别包括知道中外文化知识、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形成国际化视野。在认知维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在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和对概念性知识的内化上。此外,随着国际化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愈加深化,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强,这就需要认知维度中的高阶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当前,大多数高校没有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单独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只是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合在“大学英语”课程当中,甚至有些高校并不涉及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教学。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也日渐加强,在“大学英语”课程当中越来越不能割舍。基于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尝试了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索,按照线上(课前)和线下(课中)学生所涉及的参与的任务和活动进行分解(见图2)。在课前,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整理所学单元涉及的文化知识(culturepoints),线上同组成员分享并讨论所整理的文化知识,确定最值得在班级分享的文化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课堂展示(classpresentation)。在课中,教师对小组文化知识的课堂展示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提问(brainstorming)和讨论(discussion)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层问题,加强跨文化意识,从情感上接受和包容文化差异;通过设置跨文化冲突场景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role-playing),锻炼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小组形成单元小组文化知识日志(grouplog),班级创建单元班级文化知识日志(classlog)。这样可以根据日志记录并追踪学生一个阶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作了如下总结。首先,关于文化知识总结和选取过程,有的小组效率很高,很快可以形成一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而对于一些“慢热”的小组,常常犹豫不决或者拖延合作任务,影响最终整个小组的整体表现。根据小组不同的反应情况,尝试在课前阶段主动干预,对几个“慢热”的小组予以更多的指导。其次,在课中展示阶段,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每组展示的时长只有5分钟,教师需要保证小组合作展示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课前所有小组上交任务之后,随机抽取展示小组,对该小组展示的内容包括PPT和文本文件进行审核,并给小组提供修改建议。小组修改后提交给教师再次审核,然后在课上展示。最后,关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估的手段。除了质性的评测之外,也可以融入跨文化能力测试的量性评测。

结语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挑战重重,全球化时代下英语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沟壑也必将需要逾越。但是,时代带给我们种种挑战的同时也赋予我们无限的机遇,使我们可以去挖掘无限的潜能。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探索的结果。大学英语一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探索,从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游刃有余,如辛格和里德(2001)所提到的,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为恰当的对象,应用恰当的教育技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提供恰当的学习内容,以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收益。

作者: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