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会话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2 10:42:46

导语:英语会话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会话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研究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然而,小学阶段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时期,学生如同一块“白板”,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上,为学生传授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同时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跨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让他们从心理上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另一门语言的挑战,这样才能真正地习得一门语言。

一、多元主题中比较文化差异

在实际英语启蒙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基本上都是教师与学生通过面授直传完成,所学内容大多局限于书本每个单元现有的词汇、课文、语法等,而忽略单元主题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种只重视语言教学、不重视文化教学的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发掘每个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化背景,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融入相对宏观的语言环境中,着重比较中西方在不同环境下采取的不同交际方式,将英语教学和文化背景相结合,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以下举例说明,通过在多元主题中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案例一:译林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owoldareyou?》中西方对待涉及个人隐私如年龄、收入、婚姻状态等问题的态度几乎截然相反。中国人倾向于主动谈起或主动询问他人年龄、婚姻等来表达自己的亲切,拉近说话者之间的距离。例如,隔壁王大妈会亲切地问刚搬来的小伙子“今年多大了?结婚了没有啊?”等一系列问题,来显示自己对邻居的关心和友好。然而,在西方国家,即使是邻里之间也未必会主动询问对方的婚姻状态或年龄等隐私信息,并视其为不礼貌的表现,这就是西方人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然而这一习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本单元课文中的会话部分,正是Mike一家人逛玩具店发生的故事,玩具推销员主动询问Mike和Helen的年龄,并根据他们的年龄为他们挑选玩具。笔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非在英语中询问年龄是禁忌,而是要注意场合,说话对象等具体条件,在长辈问晚辈或是同龄的好朋友之间谈话的轻松氛围中,年龄问题不敏感。案例二:译林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Birthdays》中国人庆祝生日时一般都是家人一起过,不论什么节日,中国人总是以“团圆”为大主题,正如课本当中SuHai所说,家人为寿星准备生日特有的面条,又称“长寿面”,意为人长寿。中国大部分乡村地区也流行过生日的时候吃鸡蛋,因为蛋和“旦”同音,意为升起的太阳,象征着祝福。过生日也流行给寿星送礼物,寿星在接受礼物时,通常语气会比较委婉地说“客气了”“谢谢,您破费了”。然后将礼物放置一旁,待客人离开后,再拆开。反观西方,则大相径庭。西方人过生日流行吃蛋糕来庆祝,正如文中Mike所言,生日时和他的家人一起去买蛋糕。而且,西方人流行开生日派对,邀请好友一起吃喝玩乐。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一般是当着客人的面直接打开,并直接表达出深深的谢意,还会做出惊喜的表情。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外国友人的“异常”行为,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二、身临多样情境、体验文化角色

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并且天生对表演或模仿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努力在课堂上创设出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快乐地感知文化,体验语言的乐趣。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地融入多种因素组织教学。以下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案例:译林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Whosedressisthis?》由于历史文化、政治背景、地理位置甚至生理等多方面因素,中西方的服饰文化迥然不同。由于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课本中本单元只包含一些简单服饰的词汇以及重点句型:“Whosedressisthis?”“It’s...’s.”“Whosetrousersarethese?”“Theyare...’s.”在此次的课堂情境设置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信息,即SuHai和SuYang两人受邀参加一个化妆舞会,课文里的故事发生在舞会前和舞会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参照书本,利用气球、彩带、桌椅等道具将教室布置成化装舞会的现场,邀请学生自制道具,参加舞会。让学生置身现场,感受西方常见的化妆舞会,其主题丰富多样,囊括历史主题(如变装埃及法老)、童话神话、超级英雄主题、侦探悬疑主题等。结合本单元的化妆舞会,不难看出Mike和Helen两个外国人选择的是扮演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和天使角色,而另外两个中国人苏海和苏阳分别扮演的是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和小兔子。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方服饰选择的差异,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服饰文化。同时在舞会现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练习。此类情景的设置不仅有助于体现会话教学的真实性,而且还可将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化成主动的沟通交流过程,有效提高了会话的时效性,进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丰富第二课堂、拓展文化交际

每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实际上都应是一位文化传播使者,然而有限的课堂时间让教师们经常“英雄缺用武之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表现、模仿能力强的个性特征优势,做到因势利导,进行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增加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体验,实现得体的交际。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主动了解异国的文化故事,往往效果会更佳。例如,教师在教完课文《Cinderella》后,用空余时间为学生播放迪士尼动画电影《Cinderella》,给学生拓展故事的来龙去脉,开阔视野。因为电影是英语版,配有中文字幕,所以学生看起来会更有感觉。这也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技能。观看过后,教师可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西方的童话故事电影或绘本,如《白雪公主》《美人鱼》《皇帝的新装》等等。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而且任务难度并不高,童话也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如果可以,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为大家简单地讲一讲西方的童话故事。遇到不会表达的词汇、句型,可以通过查词典、问教师、搜翻译的方式解决。最好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描绘出来,不需要太详细。比如《白雪公主》,学生可以这样描绘:“Longlongago,therewasaverybeautifulgirl.HernamewasSnowWhite.Butherstepmotherdidn’tlikeherandwantedhertodisappear.Fortunately,SnowWhitewasrescuedbysevendwarves.Latershemetherprinceandtheywerehappytogether.Ofcourse,thestepmotherwaspunished.”学生尝试了之后,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趣,并且有成就感的事,也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开心。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特点灵活采取多样途径开展英语会话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元主题中比较文化差异、创设生动交际情境、以及丰富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文化交际体验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尊重和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自由。

作者:王玉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