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和谐”文化探讨
时间:2022-01-08 11:21:18
导语:传统建筑装饰“和谐”文化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是历史的馈赠,有别于西方建筑,而自有一套体系,不管是材料、结构上,还是形体上,都和世界其他文明都有很大的区别,影响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突出。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反映了建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本文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装饰文化中三个方面的体现,阐述了蕴藏在其中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传统的研究和继承仍然是未来设计发展合作的趋势。
关键词:传统装饰;建筑文化;和谐;空间;色彩
“和谐”二字的表述自古有之。《左传•襄公十一年》载,“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古人常坚持的“和谐”理想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包括如《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关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荀子》中如“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关乎人与自然间万物的和谐思考。中国文化,其根本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包含了古代社会文明的一切特征。古人们用他们的大智慧描绘出太极图中阴阳两仪的相互交融,而这种相反相成的和谐则被认为是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古人通过研究四季的变化、万物的流动找到了事物的生长的深层规律,如“礼、乐、射、御、书、数”,日用器皿、建筑、服饰、绘画等。古人创造社会的秩序与文明,从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生命中找到了和谐共生。在昔日的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中,从整体到局部都反映出了古代艺术这一追求和谐的特色[1]。古时这种尊重礼法、顺应自然的造物观,自然也体现在建筑设计装饰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传统建筑空间序列的“和谐效应”
空间是基于建筑实体的限制。建筑空间的结构离不开许多有形的围护,如墙壁、门窗、屋顶和栏杆等。这些元素在空间形成时,由于限制模式和限制程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应[2]。实,并非绝对的封闭;隔断,也并非绝对的空间隔绝。古人造物的传统审美手法特别体现在古典园林的造景中,围合部分以有形的表现,用实、虚对比的手段,创造多层次的、有意境的空间,传达着对和谐的理解。(一)古典园林自然的和谐。传统建筑也展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传统中式园林的单体建筑亭、台、楼、阁,都是镂空的空间,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园林作法应顺应自然。人工做法仿造自然,巧妙地利用、结合了周围的环境,反映了中国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意识。例如,我国传统建筑常把墙作为环境空间一种生成景观的要素。首先,墙体是建筑实体构成形式的基本要素,也是组织室内空间的重要途径。由于其高度的不同、转向的变化、虚实的不连续性等,通过分隔、透视、延伸、借景、框景等方式,创造出变化万千的空间环境。古往今来,类似环境组织空间方面留下了一些很多经典的实例。其次,在我国传统的外部空间古典园林中,利用墙而取得不同层次、不同意趣环境空间效果的就更多了。诸如人所熟知的镂空花墙、游廊隔墙、雕花灯墙、漏窗景墙、框景隔墙等都各具特色,构成园中藏园、景中取景之妙[3]。园林的亭、台、楼、阁、桥的外观纹理,空间建造等形体与自然景色结合,体现了匠人造景和自然景观中和谐共生之美,故无数艺术大师将和谐之情寄情传统山水画作中。山川与楼阁相互映衬,即体现了和谐精神的妙处。(二)单体建筑秩序的和谐。从宫殿到民居,从亭台楼阁到轩榭廊舫,除了少量的园林单体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不论平面功能或立面装饰大多采用对称布局。以人的视觉点为中心,呈现对称的大小、形状或颜色,给人稳重、严肃、静谧的心理感受,视觉上也能达到一种“对称美”的古典效果。古代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匠人为了体现这一特征,制定了建筑的尺寸秩序———“斗口”,所有的建筑尺寸以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能掌控好整个建筑的所有尺寸,建造出理想的建筑。又如,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尊卑有序、主次有别”,在常见的对称结构的建筑及其内部装饰中,尊者、长者及主人的座位常被安排在坐北朝南的尊贵位,而位卑者、宾客的座位则依据其身份地位被安排在东西两侧相对而坐,使得空间中秩序井然而主次和谐。因此,传统建筑从尺寸、比例、结构上严格遵守的秩序,体现了与国人讲求伦礼、维护等级等社会现象的统一和谐。近些年,我们呼吁复兴地域化特色建筑,一些仿古建筑看起来似乎找不出问题,却看上去非常别扭,原因就是抛弃了古典比例,没有达到秩序的和谐。(三)建筑院落空间的和谐。就个体建筑而言,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不如西方的石构建筑体形宏大,但是以多个建筑组成的古典建筑群却看起来依然气势恢宏,这要归功于传统的一种空间组合———院落。考古发现院落的建筑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夏商,至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寺院、百姓住宅大多采用院落围合形式。单体建筑、外墙和走廊等围合成的院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形成非常有感染力的空间。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均体现在对建筑的要求中。建筑空间利用格局来分尊卑地位,利用建筑方位来分使用者的主从,利用院落的建筑秩序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和平衡。围合式院落从形式上来说,对外为排斥,对内为聚集,这种以院落或多个院落空间为中心围合成的建筑,注重阶级、尊卑、伦理秩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微缩表达,反映了传统建筑形式与当时社会形态的和谐。
二、不同传统建筑中色彩间的兼容
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特点是色彩的使用。中国地域宽阔,名族众多,不同的地区、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民族艺术表现手段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中华民族成为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长于使用色彩的民族。当我们拜读过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后会发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以丰富的生活积累,赋予色彩以不同的含义。这种色彩含义通过文化传递,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不断扩展,并在人们的观念中逐渐固定下来[4]。而应用于建筑及其装饰中,从外在看,其整体色彩统一而庄重,且历久弥新;从内在看,其包罗万象,绚烂多彩,从而实现了内在结构与外观的色彩和谐。(一)建筑色彩和环境的相互补充。我国古典建筑的色彩使用虽然丰富,但在对比不同地域的古典建筑色彩使用方式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别。例如,我国北方的很多古代建筑和装饰中,常采用浓重明亮的活泼颜色;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我国南方的很多古代建筑常采用白色的马头墙和青灰色的小青瓦为主体色彩。这是由于受季风影响下的我国南方温湿气候,更利于各种四季常青的树木的生长,在各类植株的掩映下,白墙灰瓦的古典建筑更暗合了传统水墨画的虚实相间,体现了古人的审美特质和对建筑与自然相互辉映的追求;而与之不同的是,我国北方则多栽种落叶植物,尤其在气候寒冷的节气自然景观相对单一,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在建筑中加入明亮醒目的颜色更是对外在色彩的补充。(二)建筑色彩中的礼法秩序。《礼记》中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封建社会,不同的颜色用于不同的社会阶级,这就是礼制社会下的不同社会等级的和谐。每一个颜色都被视为权利和地位的标志,它具有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然而在古时的封建社会,生活在礼法秩序中的人们有了各安其命的生活方式,而有序的礼法制度下的各类人群相互之间的交融,反而能显得主次得体,和谐共生。中国古代宫殿通常用红、黄两色为主色彩装饰。在传统文化中,红色通常表达的是平安、喜庆的意思,黄色象征着高贵、庄严。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位置,所以在一些朝代被视为最高贵的色彩仅供皇家使用,民间不能使用。除了宫殿建筑,还有一种特别的传统建筑能使用红黄两种颜色装饰,就是我们常见的寺庙。原因是,佛教传入后受到大部分皇室的礼遇,一些最早规模的寺院主要由皇室建造,以庄严的皇宫建筑为基础。历史上,为了体现佛教的尊严,寺院可以使用宫廷御用的黄色,所以我们通常把寺院描述为“金刹”。寺院大殿的建筑风格多模仿宫殿建筑,以示对地位的尊重,虽然社会制度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做法延续至今。(三)传统建筑装饰彩画等级。众所周知,我国古建筑多是以木构架为主。我们描述建筑的装饰常用“雕梁画栋”,说的就是色彩丰富的彩画装饰。彩画在建筑中有两个作用,一是装饰建筑,二是保护木或石构件不受气候侵蚀。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是需要慎重的。通常我们将冷色调用在屋檐下的彩画上,如蓝色、青色、绿色等,其间可以加金色点缀。屋檐下面冷色相接的柱、门、墙等,则以和彩画相对的颜色为主色,如红色,和建筑基座的白色相映衬。古代的匠人很善于用色彩对比与调和[5]。彩画不仅仅是颜色不同,在等级制度上的划分也是很严格的,不同的彩画样式代表了装饰的等级。明清国力强盛,建造了大量宫殿建筑,我们以清代彩画为例按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其中,和玺彩画级别最高,用于宫殿建筑中的等级较高重要建筑;旋子彩画水平低于和玺彩画,一般用于宫殿或寺庙建筑;苏式彩画等级最低,其官式苏画在等级上又划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等级的图案有金线,又称金线苏式;次一等级的彩画图案主要用墨线,局部点一些金色;最低等级的彩画均为墨线,没有金色做法。
三、传统建筑中“数”的调和
中国的数字始于商朝,和现代科学计数的数字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具有象征特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意义,具有和谐的功能。数字的应用与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而现代数字特征是计算出来的,秩序严谨而职责明确。数字文化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应用,是以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为基础的,在中国封建帝王思想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建筑装饰格局中可以体现出来。例如,故宫代表王权的九龙壁,因为数字“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最大阳数,是天的象征(图1)。色彩的数字化表达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它的源头,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宫舆图。据史料记载,铜镜与藏历就是以数字代表方位,五行与色彩可以用数字表示:“壹”代表上方即天空表示白图1色;数字“伍”按方位居于正中表示黄色;数字“玖”有高贵的意思表示紫色;传统数字中的单数在我国传统五行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数字叁、伍、柒正是中国传统中的蓝黄红色彩三原色[6]。史学界中的人们认为,五行文化创始人是孟子,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与儒家思想。
四、结语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古人始终坚持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并将这些思想融入建筑和装饰中。在研究传统文化时,形而上学地模仿传统建筑的建造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更应当深刻理解古人在建筑和装饰的同时所秉承的思想。“和谐”是古人所坚持的智慧,也是我们在鉴赏和研究古典建筑时必须关注的蕴藏在那些建筑和装饰中的主题。古人通过建筑和装饰的各类表现形式,不仅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出他们的审美与智慧,至今依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与灵感。因此,传统的研究和继承仍然是未来设计发展合作的趋势[7]。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谷健辉.舞的精神: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J].山东: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97-100.
[3]何星亮.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3(6):22-23.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宋晓丽.王东焱,古建筑装饰彩画十种样式综述[J].艺术教育研究,2010(5):124-125.
[6]周顺芬.探讨数字色彩的表示性与调和性[J].艺术研究ArtR-esearch,2007(2):18-19.
[7]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读书杂志,1990(10):3-11.
作者:刘智环 单位: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上一篇: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应用
- 下一篇:历史文化古镇建筑规划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