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4 09:30:29

导语: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城市建筑文化现状及问题

如今中国城市建筑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的发展核心,在社会越来越资本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宜居性和对城市建筑的探索被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所取代。很多城市只注重GDP被拉动了多少百分点,却不关心城市的内在品质。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积极开发建设,许多项目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特性和文脉、地域特色的延续和保护,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破坏了城市原有风貌。相似的建筑立面造型和结构,相似的高度和规模,跟风现象严重,强烈的雷同感只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这其中存在一些固有的缺失,包括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和地域特征文化的缺失。许多城市建筑设计并不注重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结合,城市规划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往往城市建设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与特色文化的切断[1]。许多城市规划往往以大城市规划为模版,一般都是地标建筑+中央商业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科技产业园区+城市广场的模式。固然成功的城市规划有其科学性,但模仿者也应根据自身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的基础特色结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高层建筑的盲目崇拜也是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内最高”“世界最高”的盲目高度攀比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国家提倡开发节能绿色建筑的大环境下,高层建筑在节能上比普通建筑要复杂得多,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自身对耗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增加,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建材资源,对电力、消防和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上看是节约了土地的使用面积,但相应增加的是建筑资源的消耗。此外,高层建筑集聚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也是目前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超高建筑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角度来说不是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而应建设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高层建筑。崇洋媚外和一味排内也是国内建筑设计界的一大困扰,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事务所参与到国内的建筑设计中,其中一方面是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领先性,另一方面是国内某些业主简单地追求洋大师,不考虑投标者是否对项目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而不是所有的国外设计都能适合我们自己的国情,也不一定就能给我们带来优秀的作品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如新央视大楼不仅挑战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线,还带来超高的工程造价,其造型更让不少人质疑是建筑标新立异重要还是建筑本身美感重要[2]。许多城市中不光存在大量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建筑,而且也存在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类似“铜钱楼”“秋裤楼”“福禄寿”等奇葩建筑已是家喻户晓。过去的苏式建筑千篇一律,整齐而死板。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现代时尚理念流入,建筑风格又变得随意起来,不管什么样的造型都能建起来。城市的建筑美学不光是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绩观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问题。中国有深厚独特的文化积累,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的今天,这些历史养分理应被消化吸收,进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2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

虽然现在的中国城市建筑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弱势。当下的很多建筑不再能够映射地域文化的特色。但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许多特别的历史文化沉淀反映在当地特色建筑中。如福建永定土楼、广东开平碉楼,安徽的徽派建筑等。建筑文化的延续必然是从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接受开始,民族特色与仿古建筑是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精髓。在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同地区、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对建筑文化会有筛选整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地域文化与建筑结合的重要性,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岭南派建筑大师莫伯治认为岭南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和演变,有着不断丰富的过程。他通过把岭南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等要素与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注重当地历史与环境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岭南建筑在新时代中取得的新成就。他创作的梁启超纪念馆,既保持了原有历史环境与山水的沟通,同时引入了当时已经在岭南侨乡中出现的西方建筑元素。又如广州艺术博物馆,将岭南建筑与岭南庭院,岭南传统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创造出色彩明丽、环境雅致的建筑群落。

3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

传统建筑的尺度、形式、比例关系、色彩运用等作为城市的特殊文化符号在城市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建筑中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是现代建筑无法取代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延续。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在传统和现代建筑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需要适应不同城市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背景。把传统的、地方的建筑基本构成提炼出来,通过综合处理,营造出视觉和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仅仅延续传统是不够的,城市建筑文化并不是狭隘的形式主义,并不是仅仅在建筑上体现一些当地特色符号即可,在注重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既要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塑造新的建筑形式,创造出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气象,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特色建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借鉴其他的成功经验是城市建筑文化构建的重要启示。比如巴塞罗那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西班牙最大的海港城市,虽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但其建筑形式、设计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在城市规划上为充满理性的正交网格状结构,街道平行或垂直于海岸,建筑物只占街区的两侧,既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也让巴塞罗那拥有充沛的绿地。在筹办1992年奥运会的过程中,许多建筑和道路、港口和海滨地区被全面检修和改建。但老城的更新仍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尺度,不破坏原有建筑本身的风格形式,仅仅转换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对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美化。城市文化的自身定位非常重要。提到北京就会想到宏伟壮丽的故宫,提到哈尔滨就会想到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青岛的欧式万国建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杭州的江南风韵,上海的海派时尚等这些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艺术传承、自然地理等各方面都有其特别的一面,通过建筑形式以一种符号化的氛围凝结在人们的内心,成为城市重要的吸引力。那些独特的文化底蕴都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审视和探索城市的总体形象。然后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形象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出能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符号,反映到城市建筑中。无论是作为城市的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如果搞不清城市的文化定位,那就失去一个城市建设的基本基调,又谈何在建筑上体现特色文化。中国城市建筑文化不仅要发展更要创新,在做好城市自身文化定位,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同时注重新老建筑的和谐共处,找到平衡点。在不牺牲传统特色、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城市建筑才能做到真正提升品质,体现新时代的风采。

作者:张瑱 申男 魏巍 单位: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潘玉琨.当今中国的建筑文化现象[J].华中建筑,1996(5):4-6.

【2】顾奇伟.关于建筑文化的思考[J].新建筑,1999(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