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2-12-24 09:37:50
导语: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黑龙江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也具备着思想引领、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的功能,在今天,黑龙江红色文化已然成为黑龙江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将黑龙江红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融入校园新媒体阵地的路径,进一步实现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黑龙江;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形态
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是共和国的“长子”。作为东北边陲要地,黑龙江省革命历史悠久。从新中国成立前至今,黑龙江红色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因而其资源也十分丰厚,不仅具有可供考察的遗迹遗址、文物文献这些物质文化实物,还有很多能够鼓舞人、激励人、催人奋进的非物质文化———红色革命精神。1.发展历程早在1918年,黑龙江哈尔滨就已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工会组织。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扩展,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就顺着这条“红色之路”在东北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逐渐传播开去。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地接受了社会主义这一先进制度的启蒙。作为苏联与中国之间的连接纽带,中东铁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瞿秋白、张太雷等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都在哈尔滨开展过革命活动,留下了他们光辉的红色足迹。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大规模的侵略,东北地区沦陷,迫使3000多万同胞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黑龙江人民由此开启了抵御外族入侵的反抗斗争。在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游击战争更是成为全国抗战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战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著名抗日英雄以及“八女投江”等英雄事迹,铸就了可歌可泣的东北抗联精神,在东北大地广为流传。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全国第一座被中国共产党解放的大城市,而黑龙江成为解放战争战略大后方,极大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陈云、彭真等党的领导人都在黑龙江工作过,其中,张闻天曾经工作过的佳木斯市更是被誉为“东北小延安”。在黑龙江地区的剿匪战斗中,也涌现出了杨子荣等英雄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着“红色”传奇。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转业官兵、知识青年相继来到黑龙江,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垦荒史上的奇迹,“北大荒精神”正是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产物。在当时黑龙江的大庆市,物资匮乏粮食极度短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硬是闯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由此而生。可以说,在各个历史阶段黑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始终是黑龙江人民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2.现实形态黑龙江的红色文化是一种由党和人民在历史上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从文化形态结构或是类型上,大致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遗迹遗址、文物文献,是红色文化的特定载体;而非物质文化主要指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所在。黑龙江红色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遗迹遗址。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3月27日,黑龙江省共有10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包括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哈尔滨烈士陵园、“八女投江”烈士群雕、西满烈士陵园、杨子荣烈士陵园等。截至2021年6月19日,黑龙江省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6处,包括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瑷珲历史陈列馆等,另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2处。由此可见,黑龙江地区的红色遗迹遗址十分丰富。二是文物文献。十月革命爆发后,大量红色书籍、报刊顺着中东铁路由苏联传入黑龙江,为黑龙江带来了一条红色革命文脉。东北地区解放后,黑龙江的革命文化更是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东北早报》《哈尔滨日报》等报纸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黑龙江开展文艺工作。东北籍的作家萧军、罗烽、白朗等从延安返回东北开展革命文学作品创作。大量体现黑龙江革命和建设进程的红色文艺作品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物质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主要指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传承下来的影响黑龙江几代人民至全中国人民的红色革命精神。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紧握历史脉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抵御外辱、建设祖国,陆续形成了龙江“四大精神”,即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杰出英雄人物。进入新时代,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继续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在继承龙江“四大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涌现出王启民、李新民、张丽莉、刘永坦、崔道植以及哈工大“八百壮士”等一大批先优模范,他们所展现出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勤勉敬业、无私忘我的钻研精神也成为黑龙江红色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育人路径探究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多元的文化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欠缺。黑龙江红色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洗礼,成为大学生可靠的精神养分来源。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将黑龙江红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融入校园新媒体的路径,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思想引领、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的功能。1.将黑龙江红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其思想引领功能。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3]。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来说,其理论性、枯燥性也容易让一些大学生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黑龙江红色文化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把黑龙江红色文化引入本土高校课堂,可以弥补现有思政课的不足,健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黑龙江红色文化中,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处革命遗址都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奉献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通过与红色革命事件对话,把黑龙江一本本动人心弦的奋斗活页,展现在大学生面前,让大学生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所以,黑龙江高校的思政课,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他们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栩栩如生的黑龙江红色案例和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教学,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和生动性。此外,只把目光聚焦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增加与课堂理论对应的实践环节,安排思政教师带领学生们不定期参观哈尔滨烈士陵园、尚志烈士陵园以及革命烈士故居、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等。同时,也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学习正式列入学期教学任务,将学生在红色文化方面的学习成绩计入课程学分,设定红色文化的考核标准,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重视起来。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使大学生不仅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其综合素质也得到有效的提升。2.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一是要充分激发高校党组织与共青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作用。学校党组织与共青团要自发性收集与整合龙江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在黑龙江省的革命教育基地中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党员的入党仪式和新团员的入团仪式可以从学校移至东北抗联博物馆或者其他革命教育基地进行;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中,可以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士来学校举办报告会。二是要为广大青年学生在校园里搭建感悟红色文化、领会红色精神的平台。学校可以组织红色诗歌创作大赛、红色历史演讲比赛以及红色歌曲合唱表演等红色文化弘扬活动,通过一系列以龙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进入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潮,学生们的思想会受到深刻的洗礼,同时使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要发挥红色青年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红色历史中,有许多先进青年的故事,他们的感人事迹往往能让大学生们深受感染,进而强化红色信念。在每年的青年表彰中,推选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许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红色品德的践行者,他们也能引领大学生们积极践行红色品德。这些红色青年榜样们在大学生群体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正面的舆论引导方向,能在无形中引导高校青年具备正确的审美、道德与法律观,抵御不良文化的侵扰。因此,高校可以深度挖掘红色青年榜样,组成宣讲团队,通过其讲述自身的事迹或是以青年的视角讲述黑龙江红色人物事迹,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向善向上。
作者:张丹 单位:黑龙江大学
- 上一篇:红色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 下一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