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时间:2022-02-25 02:36:03

导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是可以控制、相对较为平衡的。所以,为了可以充分顺应以及引领新常态,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要加强对其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本文对新常态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够均衡,另外还存在着供需脱节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积极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这样才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公共文化服务以及产品的供给方式、渠道以及内容等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1],因此就需要积极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二)有助于满足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到2017年底,我国的GDP超过82万亿元,人均可支配的收入超过2.5万元。在GDP中,有4.4%的比例是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数额高达3.45万亿元[2]。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国民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公共文化消费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为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那么就要不断地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新常态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供给主体过于单一。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其是非盈利的,是公益性的,其主要目标是能够充分满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是由政府部门独立提供的,更多的是依靠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例如公共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物质也相对匮乏,因此人们也不会对公共文化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政府部门就可以给人们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然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当前,人们不仅仅只限于物质的满足,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文明,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也提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以往单一的供给结构与供给方式已经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只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拓展更多的供给渠道以及供给主体。(二)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以及水平等方面还相对较为落后,城乡间在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设施方面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服务要素的投入和现实的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服务能力水平以及均等化的要求不够匹配等[3]。如此一来,也就会造成空间结构性差异现象的发生。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习惯等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能够支配的闲暇时间多少不等,另外获得服务信息的渠道、数量与服务设施的便捷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率与整体水平。(三)缺乏健全的服务供给机制。决策机制直接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与供给模式。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其往往会选择使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此状况下就会造成供需严重脱节,无法有效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除此以外,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还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条块分割以及交叉重复等情况[4]。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地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但是此工程是分属于多个部门的,这些部门彼此间也会存在职能以及业务重合的现象,如此就会严重影响的供给的效率,使得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不科学理想。不仅如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采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评估结果不够客观、不够准确,也会影响绩效评估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而影响公共文化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

三、新常态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我国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积极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要使得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多元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树立较强的文化自信,不断地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物力与人力,不断地优化公共文化。要建立健全的财政保障系统、人力资源保障系统以及绩效评估系统等。要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规划,要加强对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场所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更好地维护广大民众的公共文化权益。(二)制定完善的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对国际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发动社会的力量,使得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能够使得公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我国也要积极地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对供给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要使得原本单一的政府部门投入模式转变为以政府投入作为引导、社会各界普遍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5]。首先,要加强立法,要能够使得社会力量更加科学、规范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得权利以及责任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要能够对政策的边界以及财税的保障等相关事宜作出进一步明确;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结合国际所采取的通行做法,使得企业捐赠税收优惠的比例得到进一步提升,要能够对捐赠的退税程序进行不断优化与规范,使得流程更加简化,而且要从经济方面充分认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个人以及企业;第三,要制定科学、完善的专项扶持实施政策,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项目补贴以及财政资助等,使得社会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平台与条件,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三)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能够使得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服务内容实现有机的共享。要使得党政机关、单位以及各大院校等的文体设施以及场馆能够向社会大众开放。要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模式等进行不断的改革与优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间、城乡间所存在的服务差异得到有效的缩短。要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地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并且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进而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广大民众提供服务,使得民众能够结合个人的需求进行“点单”,从而使得服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而且要加强立法,加强对政策文件的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得不同区域间、城乡之间实现文化服务内容的交流、合作与共享[6],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四)提高监管力度,优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那么就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绩效评工作。为了提高评估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要制定完善的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其中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服务反馈机制;二是文化需求表达机制[7]。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内部自我监管机制,要保证服务供给的顺利开展,提升服务供给的整体水平。除此以外,政府部门以及文化管理部门要全面地了解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及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指标以及评估程序,并且要制定绩效奖惩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的多方协同服务监管绩效以及评估机制,要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公共文化服务,使得此项事业能够实现良性的发展,让绩效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更加有效。(五)加强培训教育,培养优秀的服务人才。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建立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的人才选拔、培训以及教育机制。要聘请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增强人才队伍的生命力与活力。并且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文化人才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展,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提升空间。要结合服务的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调整在编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从而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除此以外,也可以科学地招聘志愿者,从而妥善地解决文化人才不足的困境。要构建完善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对于人才的工作绩效以及专业技能等情况给予建档,并且跟踪[8],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价值。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可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充分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这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关键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建立了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要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与创新,在此状况下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提质增效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之文化堕距矛盾化解路径[J].新世纪图书馆,2019(5):5-9+68.

[2]戚学慧,张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审视文化产业[J].智库时代,2017(3):26-28.

[3]左静艳.论我国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7(25):31-32.

[4]侯路.论以“创新”和“融合”发展推动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内蒙古艺术,2018(2):91-94.

[5]纪晨光.论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研判系统[J].商业经济,2017(7):58-60.

[6]王立平,申建文.利率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14):152-156.

[7]刘海涛.论特色小镇建设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改革与战略,2019(6):23-29.

[8]洪正杰,马晓杰,HONGZheng-jie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与背景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3):85-88.

作者:刘秀鸿 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