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研究与对策

时间:2022-09-25 02:46:11

导语: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研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研究与对策

摘要:公共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公共文化的四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公益性也逐渐被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人员所熟知。但是,如何深入研究这“四性”,以及实现这“四性”的路径在哪里,这些问题仍处在研究之中。本文拟就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以及实现均等性的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辅助性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共文化;均等性;群艺馆

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提出与发展

在西方学术领域,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由来已久。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Smith)较早论述了公共服务公平供给的问题,他在论述君主或国家的义务时提出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认为公平的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公共服务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可以更为灵活地探索代替直接供应公共产品的方法,从而提供成本节约的政策结果。同时,要打破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垄断机制,利用市场化和私人部门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进入21世纪,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不是扮演操舵手的角色,而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充当调解员、仲裁者的角色,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首次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来看,学术界与政府都对公共均等化问题有所涉猎,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和系统解决方案,但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之一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要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代表的“三馆”体系、广播电视体系、新闻出版体系等组成。本文暂不对广播电视系统、新闻出版系统进行讨论研究,而把重点放在“三馆”中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为该体系建立起了省(直辖市)群众艺术馆-地市(区县)文化馆—街道(乡)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这样的四级服务体系。从理论上说,服务的触角能够延伸到公众身边,这也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除广播电视系统以外唯一能够将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延伸的体系。多年来,群艺馆(文化馆)体系在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产品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卓有成效。从2017年国家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以天津为例,共设有省级群众艺术馆1家,地市级文化馆16家,街道(乡)文化站264个,基本做到每区(县)均有文化馆,街道(乡)均有文化站。2017年,天津的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共举办文艺活动6353次,参加人员达到232.91万人次,举办文艺培训班次7198次,培训人次达到47.3万人次。并且,天津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还创造了多项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如东丽区的“文化杯”全国文学评奖活动、和平区的“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等,这些品牌活动均受到公众的欢迎。

三、现行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中,在执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无论地理位置坐落在哪里,一座实体文化馆的服务。半径都是有限的文化部在制定的全国各级文化馆评估标准中,特别提出了各级文化馆应设立在人口稠密区,以方便公众来馆参加活动。很多城市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比如上海就提出了“十五分钟文化圈”的理念,即公众从家中出发,步行15分钟能够到达某一公共文化设施。但从实际效果看,每座文化馆能够吸引的公众80%都是3-5公里半径。特别是目前,各级文化馆服务的对象,均以老年人、儿童为主,笔者在做此次研究中,曾随机访问了部分到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参加活动的群众,在被问到“您为什么选择到群艺馆参加活动”时,几乎所有的公众回答都包含有“离家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一选项。由此可见,在选择参加文化活动的场馆时,坐落地点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国家文化部在对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的评估标准中,也是明确提出,“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应建立在人口稠密区、交通便利”。但由此进行反证,居住在相对偏远地区的公众,他们到各级文化馆参与文化活动时,就存在着明显的不便因素。试想,如果仅仅因为观看一次展览、演出、参加某一培训就需要公众在路途单程花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那么这样的文8•群文论坛•化活动的吸引力就会因为路途的原因而大大下降。因此说,无论群艺馆、文化馆选址在哪里,其物理覆盖半径都是有限的,对于远距离的公众来说,由这些场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就成为空谈。(二)从目前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来看,更多的关注老人、儿童,中青年人吸引力不够以2018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所举办的各项活动为例,其中大部分都是诸如老年合唱、中老年广场舞等赛事性活动,举办的各类文艺培训参加者也大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如“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工程”“老年舞蹈班”“少儿舞蹈班”等,且参加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人群以“两头化”即老人儿童为主,是多年来群众文化乃至公共文化的惯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中青年的参与时间无法保证。中青年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其主要时间用来工作学习,日常还有相对其他年龄段较重的家庭负担,因此用于个人休闲娱乐时间较为有限,参与文化活动时间较少也是客观事实。2.中青年更愿意通过文化市场获取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特点,也就是说只能提供基础的、入门级的文化服务。中青年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力军,其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公众。在享受文化的时间相对较少的条件下,中青年更愿意用金钱从文化市场购买更高端的文化服务。例如,文化馆主办的以业余团队为演员主体的演出就很难吸引中青年观看,而文化市场提供的高端演艺明星演出、国内国际知名团体演出,其主要消费者均为中青年。3.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形式较为陈旧,不适应中青年公众的需求。如果说上面论述的时间性、经济性问题导致中青年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是客观规律的话,那么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形式与内容方面无法吸引中青年参与就应当算作工作上的瑕疵了。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形式,还是以到场馆实际参加这种“亲身体验”型服务为主,受到距离、时间上的限制,中青年的很难做到广泛参与。再加上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特别是群艺馆、文化馆这一体系多年来形成的服务老人、儿童为主的工作惯性,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也缺乏吸引中青年的亮点。青年观众较为喜欢的街舞、快闪等新的文化形式鲜有涉及,因此中青年的参与度不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两条途径

(一)“走出场馆办活动”“服务触角下移”能够缓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公共文化均等性有待提高这一问题,都在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参与度。其中,为了应对实体文化场馆覆盖距离有限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开始将文化活动挪出场馆,将文化场地搬入社区、学校、军营等基层单位。将文化活动举办到公众身边,特别对解决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一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仅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其所举办的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深入视力障碍学校、农民工子弟小学举办慰问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就是这一工作思路的反映。但还应看到,深入基层举办活动,虽能缓解各种参与度的问题,但并非永久有效的解决之道。正如实体场馆的覆盖面积有其限度一样,一场或一系列的活动,其覆盖面积和贯穿时间也是有限的,无法形成地域上的全覆盖以及时间上的全贯穿。(二)借助网络、移动传媒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有效之道。在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广播电视台、新闻等为代表的媒体领域已经开始充分领略到新媒体冲击的力量,这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在新媒体领域开疆僻壤,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微信账户,开发APP客户端,并且受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全国各级图书馆也正在加紧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于图书馆自身丰富的图书资源,凭借图书服务宽度可控这样的优势,数字图书馆可以做到服务专一化,内涵深度化。博物馆领域也已经有部分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开设微信导览的服务。但在群艺馆文化馆这一体系中,还鲜有出现新媒体技术成熟应用的先例。就提供的服务内容看,群艺馆文化馆提供的从演出、展览、艺术培训、讲座等等种类繁多;从服务的对象看,涵盖了几乎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包括了社会弱势群体,因此说群艺馆文化馆是最应当大力提倡、广泛推广使用网络新技术的。数字群艺馆文化馆的建设,将使更多的文化服务内容放在网上,公众只要一台电脑、PAD或者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欣赏到群艺馆文化馆所举办的演出、展览,能够参加各项文艺培训、参与各项赛事等等。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的力量,公众与群艺馆文化馆之间的物理距离将基本趋零。此外,以手机上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还将人们以往的“碎片时间”进行整合,变为了有效的网络参与时间,如在人们上下班的路上,乘地铁,公交的过程中可以浏览网络新闻、观看手机电视等。同样的道理,公众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观赏演出、展览等,从而使得公众参加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更加灵活机动。物理距离的消失、参与时间的灵活,最终将大大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度,达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目的。无论公众的社会身份、地位、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差异,只要拥有一台互联网接入设备,就能够平等地享受内容一致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参与文化活动,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真谛。服务的均等性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在群艺馆文化馆这一体系来说,目前还有不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是依靠旧有手段、旧有思维是很难解决现有问题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这一点需要我们有清醒认识,并在工作中予以重点投入。相信未来数字群艺馆、文化馆建设完备之时,也就是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做到均等性之日。

作者:崔玉杰 单位:天津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