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析

时间:2022-03-27 10:53:07

导语: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析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全面提高,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使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步伐,我国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其完善的相关政策。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行这一政策,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引导和管理,使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分别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传统图书馆体系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传统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体系下的创新和发展展开了新的设想。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创新;实践

习在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效益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1]。这一决策的提出为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政策保障。在全国公共文化体系蓬勃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对群众文化的服务也更趋重要,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化。

1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逐渐改进和完善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种文化政策,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和把握,确立其文化建设的方向,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2017年,国家和政府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加强了全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数字文化普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我国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网络建设,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初步建立了以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为主体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2]。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资源已超过了140TB,开通了149个移动阅读平台地方分站,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端口从网上图书馆享受到文化服务。总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初步完善,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公共服务体系中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是全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壮大体现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表现。国家颁布的各种公共服务措施都是惠民利民的具体表现[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也不断改善着自己的服务手段,扩大着自己的服务目标,力图为实现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使图书馆真正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2.1传统图书馆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概况。我国传统图书馆体系是逐渐发展和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已经都有了省级公共图书馆,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机构数3184个,比上年增长18个(图1所示)。据推算,202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将增加到326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改变,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比如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根据当地人文环境的需求来收集与当地特色相关的书籍和信息,并为社区公共活动提供场所;乡镇图书室也不断涌现,其特点是根据乡村建设发展收集适合乡村人们需求的图书;由此看来公共图书馆在数量及种类上都在不断增加。传统图书馆是由藏书楼发展演变而来的大型藏书馆舍,大量的纸质图书资源均被有规律地集中于馆舍中加以利用,传统的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管理书籍,从采集编目到阅览都是完整的一套程序。传统图书馆的书籍是以纸质书籍为载体,在指定的阅览场所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因此,传统图书馆需要读者走进来,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才能实现图书的充分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普及,传统图书馆也开始应用网络为大众服务。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开始摸索,七十年代中期自动化起步,1989年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启动,进行了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实践,到2003年底,国家图书馆ALEPH500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行[4],实现了集采集、编目、查询、借阅于一体的图书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在自动化管理系统方面国家图书馆依然走在全国图书馆系统的前例。2.2公共服务体系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1)平衡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目前都在向数字图书馆迈进。作为传统图书馆的衍生物,数字图书馆依托着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图书馆中那些纸质的书本转化为互联网的数字信息向公众开放,使图书馆的门槛大大放开,便于人们检索查询。有些图书甚至已经完全数字化,可以直接在图书馆的门户网站上查询,但这里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边远山区的图书馆该如何应对图书馆的数字化普及?网络化的图书馆系统如何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并使用?图书的采集编目如何能实现馆际间共享,以减少社会劳动的重复性?网络条件下的纸质图书如何能直接送到读者手中?在国内社会的文化发展并不平衡,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大城市中,这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使用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有所差异,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平衡发展就成为了主要问题之一。(2)传统图书馆的独特作用每个图书馆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有的图书馆在藏书方面独特,有的图书馆在建筑方面独特,而有的图书馆在服务对象上更显独特,如何扬长避短将图书馆的藏书有的放矢地服务于大众,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信息传递和服务手段都是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突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为大众服务,才是现代图书馆应尽的职责。2.3传统图书馆目前的应对措施。为促进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作用更加有效,我国各级机构正在寻找措施并制定相关法律方案,以保证传统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效能发挥。(1)加强传统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馆藏信息资料的类型复杂多样,所以,完善图书馆信息数据管理服务、分析大数据及其相关的服务等工作势在必行。与移动数字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建设要以用户最基本、最普遍、最平凡的需求为建设目的,不断提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而做到这些,就要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而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离不开硬件设施作为基础。所以,加强传统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首要方面。(2)要加强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提高整体素质。事业兴衰系于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传统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人员的服务,是网络数字图书馆代替不了的,也是传统图书馆的一大优势。而在今天,我国的传统图书馆普遍面临着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专业能力不高,行业门槛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团队,其中很多是兼职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特别是在当今数字图书馆高速发展的时候,传统图书馆如果不加以改进,则难以满足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化服务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中国传统图书馆从业者的结构不能安于现状,否则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图书馆应意识到自己在新时代的优劣势,扬长避短,重新对从业人员队伍做出编排,增强创新意识,增强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的潮流。3公共服务体系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创新思考(1)推进总分馆模式建设,实现均等化服务此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图书馆水平不均衡、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一问题。总分馆模式的建设,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区域内各个地点,实现服务范围的最大化。而且此模式将原先的图书馆的单线程服务改变为多线程服务,由“总馆”统一调配,配置资源,确保每位读者在每个“分馆”都能平等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2)建立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复合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共存,文件的电子版本与文件的印刷版本共存。优先进行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如开放在线阅读、查询、检索、培训等,使复合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这种创新实践在中国的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3)在各地修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我国一些城市在许多主干街道旁修建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小小的图书亭虽然空间不大,但是图书种类齐全,从学术类到通俗类都有涉猎,而且还会定期更新图书,不断翻新等。从本质上来说,小图书亭不能像图书馆那样形成书的海洋,但是它架起了普通百姓对基本图书的需求,方便了那些忙碌中的人们对图书的需求。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一种图书馆的创新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们诚信的一种考验,在促进传统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无形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4)创建品牌库和服务品牌效应。2017年10月1日,天津滨海图书馆开始试运行,在其向大众开放后瞬间被人们所熟知。滨海图书馆的中庭被设计成“书山”造型,白色的阶梯呈波浪状铺开,阶梯之上架有同样波浪状的书架。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以“书山”与“滨海之眼”造型营造出强烈的未来感,使其很快成为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网红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通过其美轮美奂的建筑设计风格和其特色的服务,在这个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让人们趋之若鹜,这正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所应该学习的创新思维。不仅如此,人们到这样的图书馆借阅图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像这样具有独特个性的公共图书馆日益增多,传统图书馆创新形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5)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大学生等高学历的就业人员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人纳入人才队伍,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实践等活动,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学习。重视人才的引入,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可以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包括高校学生、学生教师、热心公益人员以及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等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这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人士的积极性,把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打造成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集体,还可以让大众对传统图书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6)组织公益活动促进新书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邀请一些优秀作家在馆进行新书签售活动,这无疑吸引了许多书迷粉丝。新书签售不仅能对作家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和名人效应,也使图书馆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让他们走进阅览室内部了解更深层资料,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这也是对图书文化的一种宣传。

以来,我国各方面的文化发展都呈现出一片良好的趋势,我国综合实力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图书馆行业也在不断革新,顺应时代的步伐,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人民创造了更优质的文化氛围。我国图书馆这些成功的创新案例无时不在证明,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会不断向前。相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未来不断健全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也会更加深入社会,从而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维素.提出要加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新华日报,2017-10-18.

[2]韩耶莛,梁燕红.发挥文化惠民的新运动--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的审查.光明日报,2017-9-29.

[3]王玉文.Tianmu.Practice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空间重构的思考———以辽宁省新图书馆为例.Library,2017,4(4):40-43.

[4]曹宁.国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施工作的回顾与反思.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03)

作者:希雨莲 单位: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