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发展
时间:2022-04-12 02:54:06
导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并初步阐释了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职能;策略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部门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更多地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提供基础保障。它具有公益化、基本化、平等化等特点,以国家财政为主要支撑,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载体,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进行政府转型工作,旨在成为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快速发展经济、为人们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逐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着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是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旨在为人们营造一个稳定、和谐、有序、开放的社会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依然要着力建设文化体系。我国自2005年起就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一次在国家级文件中被提出,也是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营造和谐平等社会的重要举措。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公共文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六大任务”,即以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此后,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依然加大建设力度,提出建设纲要,并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年初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提出了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在内的3大类、14项、22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在“六大任务”的基础上有明显拓展。2015年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出台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地方性实施意见、实施标准,提出的标准指标和服务项目也各具特色,各省(区、市)的文件对它的实施过程做了更完整的规划,即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其他不同层次的文化、精神需求,这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纲领性的方针,也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从财政部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3—2012年,我国累计投入近600亿元的资金用来建设基础设施。2015年,我国投入209.8亿元用于支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比2014年增长1.73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惠及人民的文化工程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水平,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图书馆发展策略
2.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图书馆的影响
2.1.1图书馆的公共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图书馆对所有的社会公众都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公共开放,同时为人们提供各种有益的、积极向上的文献资料,以彰显图书馆的丰富内涵。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公共性,并准确地将其传递给大众。2.1.2图书馆能够充分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一方面,图书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服务体系,拥有完备的体系构架和完善的服务支撑。它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阮冈纳赞说:“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图书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成长过程,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一种媒介,为人们接受知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拥有丰富的内容构成。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源,而且是人们交流、娱乐的较好选择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其所具有的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都凸显出它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地位。2.1.3图书馆是各种知识资源的聚集地,为人们提供各个学科、各种文化的信息资源。此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文化资源的数量在飞速增长,但同时呈现出无序杂乱的状态,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图书馆将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使杂乱的信息资源变得有序,为人们的有效使用提供方便。2.1.4图书馆作为一种传递公共文化的手段,不仅仅是文本载体,还承载了文本内容和知识内涵,并通过一种具象的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人们。图书馆汇集了各种书刊资料及海量文献资源,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营造“人人读书”的社会风气,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打造坚实的文化基础。
2.2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下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图书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自2002年之后,文化体制建设就备受关注,体系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其现代化发展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到2010年,我国建立了大约6,000个图书馆和文化馆,在城市和农村也建立了大量的文化站等,以实现文化的均等化和文化服务的基本全覆盖。从财政角度看,为了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自2011年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政府连续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建面积、改善环境、提供更丰富的图书资源,使其具有向大众传递公共文化的条件,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2.2.1完善保障。由于体系建设初期缺乏全面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政策法规,我国出现了文化服务“不均等”现象,并长期存在于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地区差异、城乡差距等。如:在浙江省和山东省两个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差距,截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的图书馆、文化馆等数量远多于山东省。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文化体制政策有关。与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服务体系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统筹、协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原则,同时对国家文化体系建设造成了消极的影响。2.2.2人才配备。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模式的落后同样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现今,图书馆管理体制得不到完善,管理人才匮乏,功能地位模糊,考核体系不完善,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图书馆的后期人员开支、业务活动、设施改善等都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致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这将大大削减图书馆作为传递公共文化的重要媒介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2.3阅读服务。随着设施、资源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服务效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图书馆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众阅读上,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全民阅读活动。2.2.4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图书馆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应采用新技术模式,进一步推进区域综合性和数字平台服务建设,加快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和其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融合,建设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提高数字资源的供给能力、远程服务能力。跟随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技术革新进行信息化建设,深化公共图书馆数字体验空间建设,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字化图书馆,是今后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面对这些问题,首先,图书馆要明确基本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彰显新思想,开创新理念,加大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保障体系,解决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人才、法律问题。其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紧紧跟随时代步伐,加大文化科技的创新力度,将科技运用到体系建设中去,推动现代化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使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最后,图书馆要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服务平台,推进地区综合性平台建设,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重点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等,并与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相结合。
3结语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设施,为人们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图书馆事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要与当代科技完美结合形成更完整的管理体系。
作者:谢明明 单位:东营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洪伟达,王政.以图书馆为基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4(3):12-16.
[2]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3]秦巧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发展[J].价值工程,2012(9):300-301.
- 上一篇:矿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 下一篇: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