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分析
时间:2022-01-28 11:09:19
导语:广播电视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为例,对县广电台当前所处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县广电台作为基层主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路径
县级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县广电台)具有特殊的媒体属性,作为基层主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致力于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但从发展现状和经营管理看,县广电台普遍处于发展“拐点”,生存窘迫,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舆论影响力、壮大发展实力,使其成为巩固党委政府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进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成为县广电台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推动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畅通政民沟通渠道、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需要县广电台是县级党委政府的现代传媒工具之一,是同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党委政府通过县广电台向广大城镇农村传递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要信息,对社会进行有效组织管理。没有强大的县广电台,就会形成信息传递梗阻,党委政府声音就会缺失,形象就会矮化,作用就会弱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广电台可以迅速摆脱经营难题和生存窘境,集中精力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县域舆论环境。
(二)推动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强大基层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汇聚发展正能量的需要县广电台位处一线,贴近群众,报道大量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广电台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模范事迹、先进经验、改革先锋引领基层群众推进新农村文明建设;用地方话阐释大道理,激发广大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天然的媒体属性和区域垄断,使县级台肩负着在基层弘扬核心价值观、宣传正能量的重要职责。
(三)推动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做大地方优秀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平台、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县广电台的发展是县域文化实力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引擎。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县广电台服务广大基层群众,盘活地方文化、旅游、经济、公益等优质资源,用大量的广电作品服务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现象,提高县域发展魅力指数,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和吸引力。县广电台开设的涉农、富农、强农栏目,组织的涉农主题活动,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推动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促进强农惠农为农的重要抓手。
(四)推动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巩固城乡应急动员基本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县广电台是“四级办”广播电视传输的最终载体,根植广大乡镇农村,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贴地气,尤其是广播应急体系的建立,是灾难救援、应对群体危机、维护地方稳定的最直接的社会应急动员渠道。县级行政区域是群体性事件多发区,党委政府通过县广电台直接面对群众,直观表达党委政府关心关切,权威传递社会救援信息,快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把控舆论主动权。县广电台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选舆论工具。
二、县广电台发展现状
以河北省为例,目前,河北省有县广电台139家,开办广播节目130套、电视节目220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9%。①县广电台促进了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满足了基层群众的信息需求,但从现实看,县广电台普遍发展窘迫,成为制约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的瓶颈。
(一)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以前几年数据为例,2012年河北省财政总投入2.5084亿元,占县广电台年收入的42.7%。受财政紧缩政策影响,2013年财政总投入降为1.6069亿元,占县广电台年收入的34.3%。财政投入最高的广电台为977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广电台56家,占总数的40.3%;财政投入不足100万元的83家,占59.7%;不足70万元的69家,占49.6%;30家县广电台财政零投入,占22%。其中,财政投入不能满足人员工资支出的有116家,占83.4%。2014年情况仍然不乐观,财政总投入约1.7496亿元,仍难以保障正常的运行。
(二)收支倒挂,入不敷出
2013年县广电台总收入4.7113亿元,总支出5.3425亿元,赤字6312万元。2014年总收入4.8779亿元,总支出5.5879亿元,赤字7100万元。从收入看,广告收入2.0219亿元,占总收入42%,财政投入占34%,其他包括办活动、做专题等收入占24%。收入超过200万元的8家,占5.7%;100~200万元29家,占21%;不足50万元的80家,占58%。从支出看,2013年工资性支出3.0498亿元,占总支出的58%;设备投入3526万元,占6.6%;水电等税费近8227万元,占15.4%;节目制作5610万元,占10.5%。2014年工资性支出3.3899亿元,占总支出的60%。总体看,收不抵支的县广电台达到56%,104家县广电台总负债3.0695亿元,负债率达到75%。
(三)节目内容缺乏竞争力
就电视来说,县广电台共开设220个电视频道,平均日播时长10.5个小时。但节目制作水平相对不高,缺乏地方特色,经济吸附力弱。一是播出时间短,制作水平低。全省74家县广电台只办有一套节目,主要内容是当地新闻,内容单一、制作简单、手段较少。45%的县广电台电视节目是隔日播或周三播,个别县广电台的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自办内容仅为十几分钟的当地新闻。二是特色栏目少。51家开办2个电视频道,13家3个电视频道。主要内容是新闻、专题、影视(文艺)三类,大多缺少地方特色,策划水平低,缺乏吸引力。河北省41个县拥有文化、旅游、经济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但也仅有少数广电台能够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优势栏目。三是广告占据半壁江山。有的广电县广电台延长广告时间、增加广告时段冲抵节目时间。有的台广告占节目总时长的65%,被称为“广告台”,损害了声誉,干扰了正常的播出秩序。
(四)机器设备陈旧老化
广播电视属于重装备、高投入的高技术行业,技术依赖强。但县广电台资金短缺,无力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关键设备普遍老化。截至2014年底,县广电台用于更新设备的资金总额1.1487亿元,不及总收入的12%,占总支出的9.7%。29家县广电台设备更新为零,134家县广电台设备满负荷使用10年以上。许多县广电台无力进行设备更新,大多依靠省市级广电台淘汰设备或无偿捐助,电视节目画面清晰度低,广播传输效果差,播出故障频发,无法与省市级广电台有效对接。这些因素制约了传输质量,影响宣传效果,已经危及播出安全。
(五)队伍臃肿,人才匮乏
县级广电台队伍庞大,人才缺乏,结构性失衡严重。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全省的县广电台总人数1.2512万人。其中,财政供养4996人,占总人数的40%,人员多为政策性分配。本科3264人,占26%,且多为继续教育学历或非相关专业,不能适应广电行业特点和新形势需要。二是人员分布不合理。新闻、采编播、技术人员5806人,仅占47%,行政后勤等非业务人员偏多。三是年龄断层,人才奇缺。30岁以下人员有2637人,占21%,且多为非正式编制。有的地方七八年没有招录人员。高级人才缺乏,全省正高不足10人、副高87人,难以适应新技术、新业务要求。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平台小、待遇差、空间低,招才不入、留才不住。省市级广电台“虹吸”现象频频,人才外流严重。
三、原因分析
县级广电台处于国家“四级办”的最基层,在履职尽责、服务地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面临生存困境,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市场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有力的经济增长点支撑
广告是县广电台主要创收渠道。前些年,主要收入来源是有线电视收视费和广告费。台网分离后,“以网养台”不复存在,127家县广电台的收入途径只有广告。但是,县广电台广告收入受县域经济、信号覆盖、市场空间、受众消费水平以及节目影响等因素制约,近年来持续萎靡,由过去的月均30余万元骤降至七八万元,有的甚至是零收入。在创收困境面前,不少县广电台也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来扭转局面,但在试水文化产业、涉足市场经济时思路不清,屡屡受挫。
(二)节目策划包装能力低,严重削弱了县广电台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人财物等方面的客观制约,多数县广电台节目制作简单,内容不够鲜活,缺乏地方特色,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吸引优质广告客源和企业合作伙伴。加之,投入严重不足,节目策划能力低,优秀产品生产不足,收视率持续下滑,进一步导致广告客户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三)新生业态不断冲击,多头竞争挤压县广电台发展空间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和传播技术的升级换代,新生业态层出不穷,县广电台发展成为难点。由于省市级广电台“雨伞式”竞争覆盖,互联网、户外大屏、移动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与终端的出现,对县广电台的影响更加突出,受众注意力被瓜分得更为明显,受众群体萎缩也更严重,广告市场被快速挤占。而且,受行政地域、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等因素影响,县广电台多业态发展空间有限、实力不足、品牌不响,缺少对等合作的基础和资本,很难实现大幅盈利和快速发展。
(四)内部管理机制落后,制约了县广电台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是观念落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由过去的单纯事业性质逐步向具有事业与产业双重属性转变,但一些县广电台仍沿用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不能适应传媒发展特点和市场运行要求。二是资金使用粗放。资金使用不计成本,分配缺少科学依据,很难保值增值。三是节目生产盲目。不适应市场需求,没有成本核算,缺少长远规划。四是用人机制僵化。缺少现代化激励机制,集体活力不足,不能调动员工创造性,极大地限制了县广电台的内生动力。
(五)既有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县广电台正常发展
县广电台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但用电、用水、用气、用暖以及各项税收沿用商业标准,未能享受公益性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县广电台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着力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县广电台作为基层骨干公益性文化单位,肩负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是保障基层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本着“强阵地、保骨干、夯基础”的原则,把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壮大县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一)建立县广电台发展目录
制定《省级、县级广电台改革发展目录(五年)》,分为类别管理、人员编制、财政、激励考核、督导管理等内容。发展目录可以参照县域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县广电台发展实际,把县级广电台分为四类:第一类发展快、实力强,具有区域影响力;第二类发展较快,有一定实力,有一定影响力;第三类发展一般,可维持发展;第四类发展缓慢,难以维持。依此对县级广电台进行分类管理考核,推动全省县级广电台均衡发展,加强主流舆论,维护基层舆论安全。
(二)集中力量办好新闻综合频道(率)
县广电台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广电类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服务供给能力,做强、做大、做优县广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率),切实保障广大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新闻综合频道(率)要坚持政治第一、导向第一、责任第一,着力办好新闻、民生、涉农、公益、文化等五类栏目,突出新闻性、公益性、服务性;要不断增加播出时长,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强县广电台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传播核心价值的主载体、惠民文化服务的主平台,形成系列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矩阵。
(三)实行人才财政保障创新管理
县市区应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将县广电台列入县级财政基本保障单位,骨干人员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基本保障,确保县广电台集中精力做好主流宣传、舆论引导、惠农服务、社会公益、节目创新等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履行好基层主阵地、主载体、主平台的职责。同时推进创新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考核管理机制,推行绩效管理。建立技术、策划、编播首席制。建立校台对接、定向培养、对口支援、定期培训等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实行“柔性引进”,探索多种模式的人才引进机制。
(四)加大财政资金基础项目投入
建立省级县广电台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县广电台基础配套、精品栏目培育和影视供片渠道建设。各县市区也要把县广电台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列为重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刚性需求不留缺口。以上投入专款专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点保证广电采、编、制以及信息存储、传输、发射等关键设备的网络化、数据化改造,确保县广电台技术设备运转良好稳定,确保广电技术领先和信息传输安全。省财政可对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重点县、红色老区转移支付。
(五)实施县广电台创新发展工程
一是实施县广电台精品文化栏目工程,每年评选省级精品新闻栏目,鼓励县广电台挖掘文化、公益、经济、旅游等地方优势资源,尤其是鼓励拥有国家级经济类、文化类荣誉称号的县市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栏目,创作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二是实施县广电台创优工程。建立县广电台改革发展考核台账,每年考评出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台予以表彰奖励。三是区域组合抱团发展。鼓励县广电台跨行业、跨地域,抱团取暖+区域合作,通过县广电台之间“优带劣”“一带一”或“一带多”等帮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四是鼓励县广电台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推进新媒体融合发展。
(六)落实好公益性事业税费优惠
县广电台是党在基层的喉舌,是服务基层广大群众的公益性单位,要享受水电气暖费用以及文化事业费、增值税、营业税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县广电台生存负担,创造良好环境。总之,县广电台作为基层主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县广电台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有助于县广电台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
作者:吴跃先 吴蕴聪 张静 韩春秒 单位:河北省广播电视研究室、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省社科院新闻所
- 上一篇:家居收纳产品之鞋架情感化设计研究
- 下一篇:浅议服装设计新业态的多元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