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

时间:2022-01-28 11:01:54

导语:图书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

摘要:近年威海市图书馆积极进行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文章从服务海疆地区居民、服务海疆地区武警与部队两个方面分析该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总结该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包括发挥市级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图书馆联盟的价值和边防派出所的作用、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按个性化需求配送文化信息资源、以“集约化建点”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关键词: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威海市图书馆

1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黄海环绕,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85.9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全市有49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2513个村民委员会、398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254万人[1]。该市正在推进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制定了《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创建规划》《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项目创建方案》[2]、《关于推行威海市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3],2013年新建和改造文化大院300多个,更新农家书屋398个,建立文化共享工程与公共电子阅览室相结合的示范点61个;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解决了海岛等地最后322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困难的问题;开展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赴基层演出2000余场次,免费放映电影3.25万场次。威海市现有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藏书万册以上的基层图书馆22个,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室)藏书937多万册(不计中小学图书馆),基本实现镇村皆有图书馆(室)。威海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威海馆”)是市级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995年重建,正在筹建3万多平方米的新馆,藏书110万册。该馆以“一切为了读者”为理念,开展借阅、课题检索、参考咨询、展览、讲座等服务。该馆重视现代技术的运用,2003年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威海支中心、中国数字图书馆威海分馆,2007年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开放电子阅览室,2014年建成“甲午战争数字图书馆”。该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截至2014年上半年,在居民社区和威海水警区、海警支队、武警边防派出所等建立了144个基层服务点。

2威海市图书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近年来威海馆致力于开展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形成了“针对需求、实用为主、及时更新、实时流动”的“十六字”服务原则。针对需求是指用户由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选择,即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馆选择资源,由威海馆负责送至基层服务点;实用为主是指不制定硬性指标,不拘泥于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服务;及时更新是指基于用户的意愿,随时提出更新资源要求;实时流动是指图书馆与基层服务点之间、基层服务点之间随时实现资源流通。通过执行“十六字”服务原则,威海市的文化信息资源成为“活水”和“流水”,得到充分利用,基本保障了海疆地区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1服务海疆地区居民

(1)依托威海市图书馆联盟,建立总分馆模式:威海馆是中心馆,各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为分馆,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基层服务点。总分馆模式将沿海550个村(社区)图书室,以设置基层服务点的形式结成网络。图书馆联盟不仅配置纸质资源,还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结合每个地区的需求,将适合的讲座、报告和电影等通过数字放映机等方式提供给海疆地区居民。此外,威海馆联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图书馆、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图书馆为海疆地区的社区、企业筹建了55个服务点。(2)威海三面环海,拥有几十家知名的海洋产业企业,涉及造船、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服务业等。比较发达的海洋产业吸引了众多的流动人口,包括国内外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与港口停泊作业船只上的务工人员。为此,威海馆在两个远洋捕捞公司设置海疆文化基层服务点,在远洋捕捞的船只上设置图书周转箱,由务工人员提出需求,威海馆将相应的书报刊等送到船上,并定期更新。(3)威海有32个港口,海上作业的船只时常到港口躲避风浪,往往需要停泊数日。停泊的船只中不仅有我国的船只,也有来自韩国等国家的作业渔船,仅石岛地区停泊的船只就曾多达1万余艘。针对作业渔船停泊期间,员工文化生活单调,威海馆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图书馆合作,将该馆与韩国高校合作的图书定期送到韩国船只上,以满足韩国员工的阅读需求。(4)为增强海疆地区民众的国防意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威海馆建设“甲午战争数字图书馆”,围绕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相关史料进行二次开发,设置战争回顾、战后反思等栏目,其中战争回顾栏目包括甲午战争历史、影像、人物、碎片、军力等内容,战后反思栏目包括甲午战争图书、学术论文等,全方位再现历史场景。

2.2服务海疆地区武警与部队

威海驻有海、陆、空军,以及海警和武警边防部队,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成为威海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驻威部队及边防派出所建立了106个基层图书服务点。2013年山东省文化厅、武警山东省边防总队下发《“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暨“万里海疆•万里书香”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0月“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暨“万里海疆•万里书香”建设工程在武警威海边防支队刘公岛边防派出所启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和威海馆向刘公岛边防派出所赠送了文化资源礼包、移动播放设备和流动图书。在“万里海疆•万里书香”工程启动前,威海馆已与武警边防部队和威海驻军共建“共沐书香图书室”,为海军设置拥军书柜、流动书箱;联合哈工大(威海校区)图书馆联合为陆军驻威部队筹建23个服务点,为海警、武警筹建16个服务点;联合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东海运学院图书馆为威海市公安局基层单位筹建50个服务点。“万里海疆•万里书香”工程启动后,威海馆一方面优化基层服务点布局,另一方面开展创新服务。(1)建设“数字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工程和山东省图书馆资源建设数字服务平台,方便官兵了解时政信息,满足他们的其他信息需求。(2)鉴于保密等,部队互联网使用有所限制,威海馆开展数字资源进军营活动。截至2014年初,为驻威部队提供16个1T移动硬盘(已投入使用的数字资源400G),开展网上学习;购置2部数字电影放映机(装有新电影、公开课、优秀讲座和报告等)等巡回播放;威海馆和荣成市图书馆在流动图书服务车上增配歌德电子借阅机,为边防派出所提供流动服务,每周10个点,每月巡回一次。(3)优化共沐书香图书室建设。2014年初,威海馆向武警边防派出提供期刊订购目录,由官兵自主选择期刊。2014年上半年,武警部队提出规范建设图书室,威海馆负责辖区内边防派出所“共沐书香图书室”的图书更新,保证官兵每月有一本新书读,每季度更新一遍图书。此外,威海市图书馆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根据威海市统一安排,实行对口服务,以共沐书香图书室为平台,优化对官兵的服务。(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抓手,推进对官兵的深度服务。比如,结合威海市一年一度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共沐书香图书室为依托,海疆地区相关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并进行总结表彰。(5)配备专用流动图书服务车,每季度进行一次图书流动,保障官兵能及时阅读最新的书报刊。

3威海市图书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3.1发挥市级图书馆的核心作用

在海疆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威海馆发挥了核心作用。该馆在调研各级公共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该市大中院校图书馆,找准定位,成为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心馆,调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各大中院校图书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各基层服务点签订协议,充分发挥了纽带与桥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威海馆通过协调服务点之间的图书流动,让所有资源在海疆地区成为了“流水”和“活水”。

3.2发挥图书馆联盟的价值

2013年4月威海市成立图书馆联盟,成员包括该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以及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哈工大(威海校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海运学院、威海会计学校等6所大中院校图书馆。威海市图书馆联盟整合该市图书馆资源,成为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威海市公共图书馆拥有较强的服务于普通用户的能力和经验,但专业性服务能力较弱,而众多海洋机构、大中型企业、部队官兵等提出了专业的文化信息资源和服务需求,大中院校图书馆的优势得以凸显。比如,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负责为威海市公安局基层所队提供专业图书资源,通过图书馆联盟,基层服务点自主挑选所需专业图书,威海馆签订协议后送至基层服务点,基层服务点阅读完后将专业图书归还至威海馆。在图书馆联盟中,威海馆一头连着图书馆,一头连着众多海疆地区的需求,经过协调,打通了文化信息需求与供给的通道,提升了海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3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是趋势

2014年威海馆引进歌德电子书借阅机,极大地满足了海疆地区普通市民的数字阅读需求。威海馆调研发现,虽然基层服务点纸质资源流动活跃,但受年轻人喜爱、更新速度快的数字资源非常匮乏;驻军和边防派出所由于网络限制,数字资源获取不便,造成数字阅读的不便利和不均等。为此,威海馆在流动图书服务车上增配歌德电子书借阅机,为边防派出所和沿海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流动下载服务,深受欢迎。

3.4按个性化需求配送文化信息资源

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配送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衡量海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威海馆在为基层服务点配送资源时,不制定硬性指标,不拘泥于资源形式,针对不同服务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平衡各种形式资源的数量与种类,以“实用”为最高原则。比如,针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海疆社区用户,多提供电影、讲座和报告视频,并定期更新;考虑到驻军以集体生活为主,多提供数字放映机等数字资源,实时更新。这种有针对性的资源配送方式促进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并推动不同服务点之间的资源流动,形成良性循环。

3.5以“集约化建点”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威海馆根据海疆地区文化需求的转变,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在驻威部队、武警、公安等系统创设“集约化建点”模式,提升了服务效能。建立基层图书服务点一直是威海馆的重点工作,以往在一个系统只设一个服务点,一次性送去大量书籍,结果图书更新缓慢,利用率不是太高。实行集约化建点模式后,在一个系统内设立多个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按人数配备书籍,书籍在各服务点间流通完毕后,威海馆回收旧书,配备新书,深受用户欢迎。

3.6充分发挥边防派出所的作用

爱民固边是我国边防建设的重要原则,其中边防派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边防派出所可以利用图书馆配送的资源为辖区内的民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比如,威海市刘公岛边防派出所利用流动警务车和“万里海疆•万里书香”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定期在岛上广场举办“刘公岛之夜”电影播放,开放流动警务车图书室,免费向群众借阅图书,丰富了岛上居民的文化生活,融洽了警民关系。

4结语

在国家海洋战略框架下,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海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威海馆在海疆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针对需求、实用为主、及时更新、实时流动”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海疆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机构作用,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海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威海市图书馆联盟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因应海疆地区不同用户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同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促进了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威海馆和威海市图书馆联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须注意的是,我国海疆地域广泛,海疆地区用户群体比较庞杂,各区域性海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在海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实现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

作者:冯庆东 付敏君 王茉瑶 单位:威海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威海市政府门户网站[EB/OL].[2014-04-25].http://www.weihai.gov.cn/col/col703/index.html.

[2]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创建规划[EB/OL].[2014-04-25].http://www.cpcss.org/_d271554987.htm.

[3]关于推行威海市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2014-04-25].http://www.bbwh.cn/ben-candy.php?fid=4&id=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