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突发事件的公众认知

时间:2022-05-06 04:58:49

导语:略论突发事件的公众认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略论突发事件的公众认知

研究方案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因子的设计,文中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案头调研[10],在此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11]组织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完成了认知因子的初步设计。采用德尔菲法[12],由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3位教授、2位副教授,以及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4位专家,共计9位专家对初步设计的认知因子进行评估,共计3轮,每一轮结束后将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专家的意见并将信息反馈给专家,进行下一轮评估。最后,经过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得出30个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因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计,并最终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对于每项认知因子都有5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这5个选项被分别赋予数值1~5,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调查问卷通过发放E-mail和现场填写2种方式进行,从2012年8月6日开始,至2012年9月30日结束。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04份,问卷回收率为70.67%,问卷有效率为96.23%。其中:男性110人,女性94人;学生20人,事业单位人员32人,公务员12人,教师17人,企业科研人员15人,企业工人28人,农民工8人,农民36人,服务行业16人,退休人员6人,医生6人,金融行业5人,自由职业3人;具有小学学历的10人,具有初中学历的30人,具有高中学历的47人,具有专科学历的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59人,具有硕士学历的38人,具有博士学历的8人。1信度是指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文中利用Cronbach''''sAlpha[13]系数来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Alpha系数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信度检验指标,α>0.7表示具有较高信度,而α>0.9则表示具有非常高的信度。一般认为α≥0.6即表明信度是可以接受的[13]。文中对调查结果的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从信度检验的结果来看,整体量表的α=0.924,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非常高的信度。1.因子分析文中采用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14],来考查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7表示较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6表示基本可以做因子分析,而KMO<0.5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KMO为0.786>0.7,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103.246达到显著,说明调查问卷数据较为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轴因素分解的方法,共得到7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224%。根据Tabachnica提出的因子负载系数标准[15],大于0.71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大于0.55是比较好的情况,小于0.32是不理想的情况。文中以0.55为负载系数的判断标准来抽取有效因子,结构效度良好,适合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

文中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5为检验值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总体概况进行研究,结果见表4。从X1到X30共30个因子,P值均等于0,说明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1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子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假设检验结果是不显著的。因此,接受虚无假设,即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后面的研究中,公众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等因子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再从公众性别的维度进行讨论。2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只有X1达到显著,其他4个均未达显著,表明公众年龄上的差异基本不会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产生影响。另外本次调查问卷最小年龄为16岁。因此,如果年龄段覆盖到16岁以下,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3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由表5可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均达显著,表示公众由于职业上的差异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4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由表6可知,5个因子的ANOVA检验均达显著,表示公众由于学历上的差异对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概况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7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8,X1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8,X1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而X6,X7,X9,X1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6,X7,X9,X1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8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7的ANOVA检验未达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7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6,X8,X9,X10,X1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这5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知。由表9可知,在6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1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6,X7,X8,X9,X1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这5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0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和X2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12和X2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19,X21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13,X14,X15,X16,X17,X18,X19,X21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1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和X19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12和X19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20,X2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13,X14,X15,X16,X17,X18,X20,X21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的认知。由表12可知,在10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12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12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这9个因子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1公众年龄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2,X23,X24,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22,X23,X24,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5,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年龄上的差异对X25,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公众职业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4和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22和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2,X23,X25,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职业上的差异对X22,X23,X25,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3公众学历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获取与学习的认知。在9个因子的ANOVA检验中,X24,X25,X26的ANOVA检验未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24,X25,X26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X22,X23,X27,X28,X29,X30的ANOVA检验达到显著,表明公众在学历上的差异对X22,X23,X27,X28,X29,X30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方差分析,该组的整体F值达到显著,表明至少有2个组别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进行事后比较(结果略。

1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除对X6,X7,X23,X24,X25,X27这6个因子的平均认知达到了较高程度以外,对其余24个因子的平均认知均在一般水平或一般水平以下。尤其对于X1,X2,X14,X15,X16,X20,X21的认知普遍不足。2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医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学生、企业工人、农民、农民工人、服务行业从业者、自由职业者之间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公众,与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众之间,认知存在显著差异。3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基础性、重要性、危害性、预防和应对、长期学习与终身教育等方面的认知不足。4公众认知比较偏向感性认知,缺乏理性认知。部分公众的认知是基于自身经验推断而来,比较偏向于感性认识,缺乏对统计数据和概率的理性认识,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与极端,导致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要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应对或被动应对。

本文作者:毛刚李琳贾志雷李剑锋孙琳工作单位: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