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在人文精神的运用

时间:2022-12-24 10:21:18

导语:多元文化在人文精神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元文化在人文精神的运用

本文作者:胡亭凌媛媛工作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包容多元文化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多元文化在碰撞中需要鉴别筛选后才能借鉴吸收。当代高校大学生中有些囫囵吞枣似地接受。今天的高校校园是主流文化形态和非主流文化形态共存,其中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人生观方面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比较清楚,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三方面影响:一是有些大学生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的价值目标追求。尤其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更看重个人理想,在祖国需要与个人发展之间更看重个人发展。二是有些大学生人生态度积极,但享乐思想滋长。有的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盲目攀比。三是对奉献精神表现认同,但存在双重性的人生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既讲奉献又讲索取,但有时会更讲实际的索取,淡化奉献精神。道德观方面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肯定优良传统道德,但主张赋予时代含义。他们认为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在经济活动中还是需要传统道德。但有些大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有的传统道德已过时。二是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认可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传统美德,但不会盲目地“见义勇为”,而会选择“见义智为”、“见义巧为”,这也是社会引导的一种正确方式。三是社会责任感较强,但对道德缺失现象却表示宽容。道德观也是一种文化。去年,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针对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指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并强调要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1]。政治观方面接触多元文化后,大学生政治思想更加活跃,更加自由、开放。总体上,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可仍存在三方面影响:一是大多数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倾向较严重。另外,一些学生对目前社会上产生腐败现象的各种复杂原因认识不足,有些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能力产生了怀疑。二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深刻,存在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三是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当国外势力挑衅我国领土主权时,主人翁意识特强。但还有部分大学生政治素质有所下降,在政治取向上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效性趋势,在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着知行不统一的现象,等等。价值观方面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相应的价值观。人们对某种文化的信仰形成文化价值观,是“人生存于社会所具有的恒定的根本文化价值追求和核心的文化价值取向,它的形成受到两个因素制约,即人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条件和传统历史因素”[2]。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所受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大学生在接触外来文化时“了解美国提倡个人价值至上的文化,并反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和阻挠个人的发展,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完全正当的。尤其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的维护是天经地义的”[3]。中国“孔融让梨”的传统美德被西方文化颠覆。二是受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文化价值的选择、判断上往往会迷途,热衷于表达和满足一己私欲,脱离实际,不善与人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找到了理论依据,这种思想上的片面性致使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和淡漠”[4]。三是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多元文化中的“自由观念”指“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就高校而言就是有些大学生不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为上我行我素。价值多元、恋爱超前、经济独立意识差、喜欢谈论时尚潮流话题。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能容纳百川。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如果我们真的具有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胸襟,那包容就应该是:彼此欣赏,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开展大学生多元文化包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升华你的人格,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包容是一种智慧,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高校注重大学生包容品质的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国际视野的拓展。让现代大学生学会在包容中甄别和吸取营养,在包容中历练和人格升华。高校开展包容教育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上要倡导“多元并存,一元指导”原则。学校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前提下,应积极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只有包容多样才能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包容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的过程。其次,对文理科相关课程教师加强培训,荀子曰:“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5]开展包容教育,从师生之间对学习成绩差异的包容、学生之间对个性不同的包容到国内外多元文化的包容。再次,高校团学活动是开展多元文化包容教育的很好载体。在教育要面向世界的今天,很多大学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交流关系。当代大学生信息量很大,社团很多,要有效发挥学生的自治组织,促进学生在包容中培养人文精神教育,多元文化包容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包容才有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增强大学生主流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坚持“多元并存,一元指导”原则。文化多元势必产生意识形态多元,但主流意识形态即指导思想必须一元,这是我国的现实。包容多元文化社会就生动活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才能形成共识,引领社会前进发展。学校要注重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激活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发挥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努力营造爱国、勤劳、互助、开放、进取人文精神提升的氛围。一要抓制高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重要阵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具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之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说服力,着力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把高校建成全社会的道德高地。二要抓热点。开展诚信守则教育,做文明的大学生。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诚信规范,对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诚信守则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做人的底线。如考试不舞弊、贷款按时还、不撒谎欺骗别人等。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靠一阵风似的突击,它既是一项学校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的具体显现,作为文化教育和精神培育必须是浸润似的进行,主要靠营造良好的诚信守则氛围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文明行为。三要抓特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我们不能忘记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传统美德,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在校园景观、环境布置、制度设计、教育规划及活动安排等方面处处体现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四要抓难点。社会转型期间,强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态转换时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社会转型,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理解:一是指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化,指从传统型的社会结构向现代型的社会结构过渡。这是一种社会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变化,不是社会发展中某些单项指标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过渡,即指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农业向工业、封闭性向开放性社会的过渡。同时,人们的组织、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西方国家大多是功利性文化,中国是伦理型文化。要坚持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文明文化。坚守高校网络等的主流文化导向,营造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环境网络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模式、情感世界和心理诉求,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网络的应用能力很强,新闻和消息传播快捷。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高校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前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新时期新挑战,当前,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高校教育主要价值取向和办学方向。高校的校园网是学校对外宣传、社会了解学校和师生互动的桥梁纽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掌控主流文化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在提高舆论宣传的引导能力的同时,注重在实际工作和校园网上积极倡导人文关怀。现在各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各不一样,因此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期间,迫切需要人文关怀。高校应努力做到:一要及时给予学生温暖,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二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积极开展帮助治疗。三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锻造诚信的品质,提升意志力坚韧性和心理素质耐挫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正确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首先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身心健康文明的人,要正确区分主流文化意识和非主流文化意识,懂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真正含义。加强主流文化形态教育,不断增强主流文化形态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