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响
时间:2022-11-26 09:03:12
导语: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远流长,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有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其中已经有非常多的被人们传承与发展,但是也有很多是由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保护、理解与认识而慢慢地被消失。数字时代的镜头下,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照相机或者其他方式被记录、传承、再现、发展,并且为其在继承和保护的过程中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镜头中保留的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保留了中华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瑰宝,也是世界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现在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难,无人传承的困境。随着新媒体和媒介的不断创新,加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非常不错的一种传承方式。本文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现阶段进行保护存在的紧张感以及产生的意义进行阐述,本文也从纪录片的视角进行分析,并且探索了传播产生的影响等几方面来分析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它是被个人或者群体在每一代的生活中进行传承而存留至今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是文化遗产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和形式、做法,也可以是与文化遗产有关的一些文化场所、工具、技能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和定义的: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②表演艺术;③社会习俗,礼节和节日;④与自然和宇宙有关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艺品。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重要两方面的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把标尺,是一个民族拥有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也是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所传承的文化遗产类型和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各种文化遗产都极大地区别于物质遗产,因为在传承的过程中只能对其保护,不能修缮或者创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对知识传承以及技能传承是进行传承的,是不可以创新,也不可以像物质遗产一样被重新建造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条件出现了非常大的威胁。在国内,虽然文化遗产出现的并不算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其保护中心成立后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和保护。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首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518项,第二批共510项,第三批共191项,第四批共153项。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所拥有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量以及继承等方面都有着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其历史的深厚程度是令人惊叹的。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保持着高度性,传承和发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已经在该领域上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在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时,由于受到全球化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挑战和困境。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世界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是传统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口耳传承和行为继承、传统技术已经在逐渐走向消失甚至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有非常多的能够体现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事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人在进行滥用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侵权案件在世界各国多次发生,中国首次查处的是湖北省“黄桃梅花”侵权案。我国文化遗产的管理上存在着统计调查和申报方面的问题,甚至与其他国家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存在竞争文化遗产现象。
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个国家拥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拥有着极其宝贵的文化传承和非常丰富且悠久的信息资源,这也是对真实的历史一种证明方式的体现。合理利用、不滥用是对其进行的一种保护方式,能够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和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个人或者群体在每一代的生活中进行传承而存留至今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是文化遗产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和形式、做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代表着历史的真实存在,也是重要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是全国人民智慧的见证,也是情感联系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也是对文化特点和精神价值的一种保护和认可,是对文化身份和主权的一种代表和维护。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成为全世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设立了到2025年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的近期目标,到2035年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的远期目标。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六、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中国纪录片的强大之处在于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进行阐释和展示方面,当然,这也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和纪录片记载的人文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田青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它一直都是纪录片工作者的创作摇篮和创造主体。中国自从2006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来,涌现出了非常多与此相关的纪录片,并在该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并且在二者的结合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我们探讨。《北方纳努克》被公认为是纪录片的鼻祖,有许多技能是由以前的人发明的,在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标准,冰屋的建造,捕捉海象的技术应该也都包括其中。《斯文赫定1928年的隔壁远征》在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中,包括象棋、蒙古摔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照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证明了这些是真实存在并且能够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留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并且如果损坏或者消失是没有办法复原的。典籍、壁画、雕塑可以深藏或者屹立不倒,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确实可能发生在一瞬间的,也可能会消失后再也无法复原,不能利用载体进行保存,因为它既是一种文化代表,又是一种精神体现。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记录是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选方式,因为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它在镜头下可以展现出无法比拟的情感。镜头能够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他独特的文化魅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是在具有封闭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上记录,但是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被纪录片的形式所拍摄。纪录片无疑是一个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感染力,镜头能完美地将这些难以传达的情感呈现出来。镜头可以将它的具体运作与实施进行纪录,将每一个细节记录、保存并将其作为记忆。
七、纪录片对文化遗产的呈现和价值
(一)人物的主体作用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对人物主体的展现有很好的诠释作用,既能以一种影像资料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进行保留和解读,能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人物为主线,使每个人都有共鸣的感觉,令我们有更多的参与感,缩小它与观众的距离。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不能记录在相机这一刻,在这种情况下,人物能带领我们找到它们的踪迹。吴天明的《百鸟朝凤》是关于民间唢呐的纪录片,完美地诠释了它难传承的困境。在该纪录片中,只有焦三爷的一个徒弟——游天鸣将唢呐进行了传承,这是一个通俗的故事。《百鸟朝凤》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老去,一个时代的坚守。
(二)文化生活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与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纪录片中变换的镜头得到了很好的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不仅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的细节,而且也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的生活在无形中有着持久的影响。在纪录片《不散的书场——河南马街书会》中,镜头展现了精神的慰藉,在纪录片中有很多能够体现对马街书会与众不同的情感及其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采访镜头。
(三)文献信息宝库
拍摄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向公众展示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向公众讲解,使公众有了简单的了解,并通过这些了解了很多的经验。纪录片是在影视文化的范畴内的,能够利用镜头来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口耳相传的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好处。影像资料和解说词的搭配,这将有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在很多研究领域的研究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纪录片,缩短历史与现代人民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令观众加强关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其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人们在保护行动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结束语
一个国家的记忆,谱写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对数千年过往的感慨与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五十六个民族的珍宝,也是所有人一起创造的财富和国宝,对其进行保护体现的是对几千年的社会情感的一种敬畏和传承,增强对它的保护可以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文化软实力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曾晶芳 刘瑞晗 冯德岭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