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如何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时间:2022-01-13 10:19:13

导语:茶文化如何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茶文化如何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摘要:课程思政对于塑造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要教育方式,其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茶文化以文化人的内在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有必要在理念、教材、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素养形成等方面予以融入和契合。

关键词:茶文化;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

1.1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1.1.1茶文化的精神蕴涵与法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相吻合。茶文化具备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想。比如茶文化中的“以茶代礼”,一方面体现了茶人对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孜孜不倦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茶人的人文哲理底蕴。再如,茶文化中彰显的自强不息的信念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无论是茶农劳作的辛苦,还是茶树成长的不易、亦或茶道思想践行的精行俭德,无不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育人角度看,唯经磨砺,方能涅槃,才能够重塑其人格,升华其精神。具体来说,茶文化推崇“和”、“俭”、“礼”、“静”,这些茶文化蕴涵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要求非常契合。在法学教学实践中,“和”是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统一,强调和诚处世与利益平衡;“俭”就是以茶崇俭,廉俭育德。要求学生为人清廉清正,并遵循法律人的职业操守;“礼”是指茶艺与茶道的礼仪与法则,要求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坚守道德底线;“静”是培养学生有反思意识,以科学和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1.1.2茶文化的教化功能与法学课程思政的培养目的相吻合。饮茶讲科学,品茶讲艺术。人的心灵在茶道活动中得到熏陶,使人的思想、品德、情感、志趣、学识和性格等方面得到净化和提升,最终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茶道强调体验和感悟,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要善于将茶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通过了解茶故事,学习茶礼仪,理解茶精神,以期营造一个独特的茶文化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的,完成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思想培养,而这种思想培养又离不开技能培养的训练。在法学教学实践当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再上升到精神层面,让学生形成较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最后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法律人才。

1.2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

1.2.1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新时代背景下,综合素质已成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当前法学教育目标中也强调德法兼修。我国传统茶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哲理和文明的精髓,将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充分的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综合素养。《茶经》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结合茶文化中的“精行俭德”的茶人精神和茶德思想,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严于自律,淡泊名利,健全人格。通过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不断养成合理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中国茶文化糅合儒、佛、道诸派思想,以茶德为中心,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佛家的“禅茶一味”的境界,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既富含着我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处世哲学,又蕴含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法则。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目的。1.2.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强,树立文化自信已被明确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文化自信战略的基石。大学生对自己传统文化有无自信,会深远影响他们的人生信念和职业选择。对自己传统文化拥有强烈自信的人,往往也更容易拥有奉献于民族和社会的愿望,在国家发展进步中实现个人的追求。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和思政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有信念、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对法学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从将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相结合,完善大学生人格情操,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同时又天然的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在法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引入茶文化,体会茶精神,感悟法价值,在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树立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1.2.3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质。学校教育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和行为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传身教,是学生言行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熟练的教育教学技巧,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怀有崇高的使命感、良好的职业操守。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既要求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的改革,也需要有教学主体即教师本身整体素养的提升。传统茶文化所蕴含的中庸和谐、俭廉清正的儒家思想,对法学教师队伍能起到“正身”的作用,从而使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得以强化。儒家的“师德师风”观念得以在高校大行其道,从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主体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操守,这对于治国理政法律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文化人的育人原则

茶文化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茶道礼仪习惯和中国文化内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国千年文明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时,应当秉承以文化人的育人原则,需要对传统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课程思政,可进一步丰富完善原有的育人内涵。依托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可设计有针对性的的文化价值育人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既注重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又强调素质养成的文化育人功效。以茶为媒,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茶文化和、俭、礼、静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教师可以以茶文化学习为契机,逐步引导学生多维度多层次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关系。利用文化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而达成以文化人的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2.2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学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思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不同教育对象的学习心态。以此为前提,学科专业应当有个性化培养方案,高校教师应当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形,因材施教。专业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个体,掌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和需求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同时,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应是形式化的,应灵活根据法学专业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设置相应的情景,强调二者之间的匹配性,以此才能科学的适用茶文化中的优秀养分,助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和效率。

3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3.1理念价值的融入

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关键在于其深厚的哲理思想和丰富的价值蕴涵。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与其他优秀文化不断影响渗透,碰撞融合,既开放又包容,建构了一套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可以说,从茶俗到茶道,从茶艺到茶礼无一不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和文化品格。当前,一些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很多老师认为茶文化教育只适合有茶文化专业的高校开展或者只适合针对茶文化专业的学生进行,而没有认识到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宝贵文化精髓,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茶文化思想对高校学生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和价值。高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大对茶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阐释,把握其新时代背景下合理要素,从而实现茶文化理念思维的真正融合和应用,达到以茶育人的最佳效果。

3.2教材教案的融入

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离不开教材这一主要载体。要想把茶文化优秀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中,首当其冲就是要将茶文化中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编入教材。有关部门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着力打造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要加快完善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教材经费投入,有步骤有计划的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进教材、进讲义、进课堂、进头脑。高校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用作专业选修课程教材的方式呈现。教师要有针对性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来传播统文化的内核底蕴,逐步形成带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培养体系。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茶文化相关知识点予以体现。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还要注重将思政教育教学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拓宽茶文化育人的载体与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平台与环境。

3.3课堂教学的融入

在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培养新时代的法律人才为宗旨,从茶道思想中吸取营养,结合不同课程内容予以改革。譬如在宪法学、法学理论等课程中,可以借鉴茶文化的“和”的思想(即“和谐、中庸,遵循适度原则”等),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对涉及法的价值、权利关系等课程内容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讲授各诉讼法课程时,可以联系茶文化“真”的思想(去伪存真),强调法律以事实为依据的基本准则。再如在讲授环境法类课程时,可以结合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生态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有针对性、设计感的把茶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娓娓道来,提高学生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4校园文化的融入

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只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课外的互动活动和文化交流来体现。校园文化一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注重对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的研究,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综合能力养成的高度需求。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环节,既可以通过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宣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通过展览宣传茶文化相关的文章、字画,或通过组织各种采茶、煮茶、品茶等活动将传统茶文化充分融入,让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好。此外,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拓宽思政教育渠道的必由选择。高校应当有意识的将思政教育与网络新媒体链接,以茶文化为载体,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大学生学习渠道。

3.5实践素养的融入

茶道强调“知行合一”,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表现为形式化、技术化,要求学而时习,日用常行。茶文化的修习必须坚持身体力行,精研茶技。从现代意义上来讲,就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法律课程同样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其价值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在茶文化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知促能”与“以行促能”的教育理念,进而使课程思政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环节和场所都贯彻茶道的“知行合一”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弘扬茶文化的优秀理念内涵,将其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强大的应用价值。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转变思维认识,从传统文化机制中寻求灵感,以促成高素质法律人才协调育人创新机制的早日形成。

参考文献:

[1]雷裕春.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1(06):85-93.

[2]梁文生.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22):193-196.

[3]张娟玲,刘洋,王建英.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研究———以茶文化为例[J].河北农机,2020(06):106-107.

[4]尹琳.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刑事诉讼法》教学的新思考[J].福建茶叶,2018(09):236.

作者:阳相翼 顾晴怡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