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策

时间:2022-10-15 09:07:53

导语: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策

摘要: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魂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会出现班集体涣散等现象,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建设精神文化,符合班级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立足班级学情,制定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学生围绕目标,通过情深意切的演讲,达到激励、引导或劝阻的目的。演讲活动的运用,能使班集体朝预期目标有序迈进,健全班级精神文化。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精神文化;演讲活动

班级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根植于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主要由班级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班级精神、学习态度、行为规范、核心价值观来承载。但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存在许多问题。

一、班级精神文化缺失的表现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受“以教师为中心”观念的影响,普遍出现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若丧失主动权、参与权,会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向与学生实际需求相互脱轨,出现精神文化缺失的现象。1.舆论导向出现偏差,教育效果不显著优越的精神文化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负面言论,传播正能量。当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引领时,负面舆情在班上横行,班级风气持续低迷,严重影响师生的情绪。2.集体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欠缺一个班集体由个性分明的学生组成,每个人对班级精神文化的追求不尽相同。如果没有统一的价值取向,班集体将会形同散沙。学生只顾自己的切身利益,集体意识淡薄。3.班级墙面布置凌乱班级物质文化是一种外显文化,主题鲜明的物质文化,能给学生提供强有力的视觉刺激,带给学生愉悦的精神体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过分遵循“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的陶冶教育理念,使班级物质文化布置杂乱没有深度,熏陶作用大打折扣。4.师生关系不和谐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组织者是教师,二者缺一不可。班级精神文化缺失的原因无非两种:一是教师不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二是教师建设的精神文化缺乏可操作性。前者教师的投入度不够,后者教师投入的精准度不够。无论是哪种原因,师生之间都存在隔阂,师生关系不和谐。

二、演讲活动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添助力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渗透做人的原则,其创建方式非常多。演讲是一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传播真善美的常用手段。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真善美氛围的营造,通过定期举办演讲活动,为群体言谈举止和价值理念指明方向。相比师生之间不对等的教导,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容易引起共鸣,使班级精神文化稳步建构。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演讲活动,是一项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将演讲活动融入班级管理,体现学生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人翁的地位,使班上不良风气得到根治,加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班级演讲活动的具体开展措施

1.制定精神文化建设总目标精神文化的建设不是打游击战,更不是消防灭火队,需要有总体规划。例如,初一学生还不适应初中行为规范,该年段班级的主题可以为“讲规矩,守纪律”;初二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该年段的主题可以是“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该年段的核心就是“树立目标、冲刺中考”。“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要使演讲活动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立足学生学情,制订学期总体规划。再将总目标细分为若干小主题,让学生根据小主题传造性的挖掘题材,撰写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酝酿出独特的精神文化。2.立足班级学情,选择合适主题通过调查分析,33.59%的学生认为演讲的内容对演讲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25%的学生认为选择合适的演讲主题对演讲活动的有效达成至关重要。可见,要使演讲活动更具成效,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撰写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至关重要。3.组建演讲导师团,提高演讲成效通过相关性分析,“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担任过班级的演讲者”这两个因素都与“是否愿意为班级做演讲”相关性显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担任过班委的学生和曾经担任过班级演讲任务的学生更愿意肩负演讲者的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在挑选富有责任心、可塑性强的学生,从演讲呈现方式、演讲稿撰写技巧等方面进行培养,组成4~6人的“演讲导师团”。班会课时间短暂,所以控制演讲者人数也很关键。通过调查可知,85.11%的学生认为每次安排2位演讲者最得当。在人员安排上,可以由演讲导师团的一位成员加一位新手构成。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壮大了班级“演讲导师团”的队伍,为演讲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4.穿插视频,强化情绪再激昂的情绪也总有平复的一天,更何况学生的演讲往往如蜻蜓点水一般,浅尝辄止。所以,在学生进行精彩的演讲后,教师要善于利用相关视频素材,推动学生情绪进入高潮。例如,在“坚持梦想,才有希望”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结束后,可以给学生播放《田埂上的梦》,使希望之火燃烧得更加猛烈。在“不放弃就能成功”这个主题活动中,可以播放泰国的公益广告《每天进步一点点》;在“无奋斗不青春”活动过程中穿插微视频《杂草的梦想》。演讲主要是通过语言刺激听众的听觉,撩拨听众的内心。小视频嵌入,从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强化听众的情绪,使演讲主题更加深入人心。5.留下痕迹,让演讲活动余音缭绕在对班级精神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让已形成的精神文化尽可能物化,时时提醒和督促学生。例如在“Yes,ICan!”这个主题活动的结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印有“Yes,ICan!”的A4纸,然后让学生依次在纸上签名,张贴于班墙上。在“点亮他人”这个活动中,事先准备好印有全体学生姓名的彩色纸和贴纸,让学生将贴纸贴在同学名字下方,相互点赞,相互激励。

四、结语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把班级文化比喻成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那么精神文化就是浸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不外显但至关重要。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相信“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处,人人是创造之人”通过开展演讲活动,能将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形成师生共建的团队模式。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邓翃.班级文化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王翠翠.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珲春市Y高中为例[D].吉林:延边大学,2018.

[4]孔宝华.中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32):176.

[5]张晶晶.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及其回归路径[J].教育探索,2020(2):58-60.

[6]苏庆华.“中华美德”演讲活动的道德传播力[J].新闻战线,2016(16):97-98.

作者:谭东明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