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2-05-15 04:19:03
导语: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清晰的阐述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集合的方法阐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同时利用数学公式表示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之间的联系,得出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时刻的安全氛围的累计,从而让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变得数据化、具体化,让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从而推动企业、乃至世界的安全生产进程。此外,安全文化的建设维度相比安全氛围建设而言显得较少,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建设维度,从而完善安全文化维度建设体系。
【关键词】安全;事故;安全文化;安全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标准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会变得越发浓烈。在经历了一系列灾难性事故后,人们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提出了一些确保人员安全的措施以及方法,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监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生产装备可靠性研究力度等。这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都是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体现,能够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提出指导性建议。至此,让“安全第一的理念观,重视生命的情感观,安全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烙印在每一个从事安全生产作业人员的心中,形成了心中有安全,世界才安全的大局观。笔者利用数学集合的方法表示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变得数据化、具体化,期望可以让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可以更直观的认识安全文化,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安全文化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各国工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事故发生频率逐渐增加,此时人们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机器设备导致的。为此,人们开始对机器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研究,通过提高设备、技术的安全性,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机器设备导致事故发生的比例明显降低,此时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操作机器设备的人。因而“人机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对人、机工程的研究,不仅让机器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同时又让操作机器的人能够有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达到人—机匹配的效果。在上诉两个阶段后,事故似乎销声匿迹了。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打破了只要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让人员与机器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的传统思想,在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经过调查发现:即使能够很好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让人和机器设备达到几乎完美的匹配程度还是不能够完全阻止事故的发生,无外乎是事故来的早或晚,但终究会来。安全文化则可以渗透到组织中的每一个环节、层次,企业自上而下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从此,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在世界各国蔓延开来。
2国内外安全文化研究状况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事故报告中,是由国际原子能组织首次提出,其理念很好的阐释了事故是由于组织管理上的失误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的。从此以后,国内外就安全文化对事故的影响开始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然而不同层次、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人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虽有偏差,但他们都一致赞同“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及人员、财产的损失”这一观点[1]。各国对安全文化的具体研究情况如下:英国的健康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体、群体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现,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应该具备互相信任、共享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和对于提出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要有充分的自信[2]。国内由于工业起步晚,但并不代表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国外,相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为此,国内的安全管理机构也对安全文化做出过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安全文化是指人类能够在生产、生活、生存以及社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保障人员有一个高效、舒适的安全生产氛围,在保证人员身体和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够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以及建设一个稳定可靠、环境友好、人机匹配的安全体系,是为营造一个无伤害、无事故的环境,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孙剑就隧道工程这一特殊环境,随机选取310名隧道工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HLM、Mplus等软件建立理论模型和假设,研究发现安全氛围对隧道工人的冷静与安全行为关系的调节有着显著的作用[3]。翟明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院的39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院安全氛围对其安全态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诚信领导,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提高护士的安全态度,研究结果为医院护理安全氛围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4]。西南交通大学的曹琦教授通过分析企业各层次人员本身安全素质,谈到安全文化则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总和,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和企业管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5]。中国地质大学的罗云教授更是在对安全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安全文化的见解:不同的企业、个体、机构对安全文化的理解不同,但都对安全文化是观念、行为、物质的总和这一观点表示支持,安全文化则是把人员的安全素养以及系统工程相结合,让其形成一个整体,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6]。施波就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认同机理模型,该模型分析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所经历的阶段,并指出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是个体、群体、组织3个层面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此外该模型也可以侧面反映出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7]。虽然目前国内外都有对安全文化、安全氛围进行相关研究,在安全文化能够预防事故发生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却没有阐述清楚,给人更多的是一种空洞、含糊的认识。
3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都是用来衡量生产工作中的安全状态的手段,两者联系密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强调的是认识以及意识对安全文化、安全氛围的重要性,都属于社会属性;不同之处在于:安全文化是企业或组织的安全信仰、价值观、状态的全部体现,而安全氛围则更加倾向于对生产运行中安全环境的实时监测,也是安全文化在短时间内的具体体现。人们在对安全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短时间内达到的安全生产状态是不能用安全文化来衡量的,缺乏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定是安全文化带来的作用,为此许多研究人员、学者提出了安全氛围的概念。所谓的安全氛围是指人员短时间内对一个具有风险的工作环境的认识,是安全文化在一个时间点内的具体表现,即安全文化在这一时刻分解出的产物[8];不同时刻的安全氛围经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形成了安全文化,即安全文化是安全氛围的积累。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安全氛围的提出很好的解释了安全文化在短时间内的作用,让企业乃至有关部门能够更加注重安全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安全氛围是安全文化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因而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时效性和变化性等特性。
4安全文化的表达
由于安全氛围表示的是一个时间点或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状态,安全文化则是漫长时间的安全状态的全部体现,即安全氛围是安全文化的“快照”。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即安全文化包含着安全氛围,安全氛围被包含于安全文化。若将安全文化看作是一个集合M[9],那么不同维度在不同时刻或时间段的安全氛围则可以看作集合M中的元素,因此安全文化可以用式(1)表示:M={a1,a2,…,an,b1,b2,…,bn,c1,c2,…cn,……,n1,n2,…,nn}(1)式中:a,b,c,……,n—不同的维度;1,2,3,……,n—不同的时刻或时间段;a1…an;…;n1…nn—不同时刻的安全氛围值;M—安全文化。对安全文化中的元素进行求和,即将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相加,得:∑n1M=a1+a2+…+an+b1+b2+…+bn+c1+c2+…+cn+…+n1+n2+…+nn(2)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可用式(1)考察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首先考察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维度,即a,b,c,……,n。维度越多表明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框架体系越完整,但是光有框架体系是不能完全衡量企业安全文化的。为此,衡量安全文化对企业产生的作用可用式(2)表示,先对不同维度下的不同时刻的安全氛围进行赋值,然后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将员工选择的不同维度下不同时刻的值相加,即可得出该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文化值M,M值越大则表明员工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认同度越高。由此可见,安全文化随着安全氛围变化而变化,换而言之,安全氛围的大小决定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良好程度,即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时刻下的安全氛围而表现的。
5安全文化的建设
从上式不难看出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两方面:第一,安全文化建设维度应该是多方面的,这也完全符合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求;第二,每一个维度的安全氛围值越多,则会导致最后求的和越大,反应安全文化起到的作用越明显,这也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息息相关。虽然安全文化的建设维度是多方面的,但是相对安全氛围而言却显得较少,例如,笔者在安全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以下4个层面的文化,即观念、行为、制度、物质文化[10]。人是一切行为的执行者,占据主导地位,为预防人为导致的事故而提出的文化有观念、行为文化。所谓观念文化是指对事物有一个定性的认识,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让人自觉做出安全的行为,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样行为文化也是针对人而提出的文化,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发现,9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11]。行为文化是指规范人员的操作,让其程序化,减少由于人为失误而发生的事故。物质文化是指改善作业环境以及提高机器设备的可行、可靠性,以确保环境的不良因素以及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不会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事故。制度文化则是依靠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的强制性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约束。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建设维度是有限的,更多的应该注重不同维度下不同时刻安全氛围值的建设,这样安全文化才能在企业的不同时刻以安全氛围的方式释放,从而让安全文化与企业、员工融为一体,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由此可见,目前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维度较少,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建设维度。
6结论
笔者用集合方式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两者结合,并用集合求和表达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用量化的形式帮助人们理解安全文化是通过不同时刻下的安全氛围而起到作用,较以前关于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论述显得更加具体化。然而在实际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安全文化建设维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不仅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建设维度,而且更加应该注重不同维度不同时刻下安全氛围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员工等各个方面完美融合,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CooperPD.Towardsamodelofsafetyculture[J].SafetyScience,2000,36(2):111-136.
[2]陆柏,傅贵,付亮.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理论比较[J].煤矿安全,2006,(5):66-70.
[3]孙剑,何雪礼,卢意.隧道工人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安全氛围的跨层调节作用[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5):7-12,18.
[4]翟明蕊,李玲.新护士感知护士长诚信领导与医院安全氛围对其安全态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4):229-232.
[5]袁旭,曹琦.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3):323-326.
[6]罗云.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探讨[J].安全与健康,1997,(5):29-31.
[7]施波,王秉,吴超.企业安全文化认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195-200.
[8]张江石,傅贵,郭芳,等.安全氛围测量量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85.
[9]史开泉.函数P-集合[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6(2):62-69.
[10]邹碧海.安全学原理[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20-21.
[11]高春宁,樊成,鲁军,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因素分析———基于长庆油田第九采油厂的实证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93-95.
作者:邹碧海 向阳 唐舒闻 单位:1.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 上一篇:社会艺术教育机构文化扶贫研究
- 下一篇:高校食品安全文化创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