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探讨
时间:2022-02-26 04:27:47
导语: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受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学校园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如何在紧张的用地空间内建设高品质、多功能的体育场馆,是目前城市中学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此为依据,探讨基于集约化理念下的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策略,以期对用地紧张的新建校园或改扩建校园体育场馆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本文中城市中学体育场馆是对校内所有能够进行体育活动空间的总称,包括了各种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娱乐等活动的空间。本文在研究中主要研究体育馆外部的室外体育场地的设计、校内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的整合叠加设计等规划布局层面的设计内容,不包括体育馆内部的空间设计。
1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现状问题研究
笔者在广州市海珠区选取了22所初级中学,对这些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22所初中都配套建设了室外体育场地,除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外,其他中学都建有室外环形运动场,但仅有10所学校配套建设了体育馆,比率仅为45%,体育馆的配套建设仍有待改善。经过调研与分析,笔者总结当前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当前城市中学体育场馆配套建设的规模和类型都有待提升。部分调研学校的生均室外体育用地面积在4m2以下,生均室内体育馆面积在1m2以下,整体上呈现出生均体育用地面积较低、室内外运动场地不足的现象,且大部分学校内体育运动场地的类型较为单一,多为羽毛球和篮球场地。同时,学校之间的场馆配套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对于重点中学来说,体育场馆的配套建设条件常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而普通中学的体育场馆配套建设则相对落后。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方式难以适应高密度的建设用地条件。在传统中学校园规划中多采用明确的功能分区的规划模式,将体育馆独立布置。但随着校园建设用地的紧张,采用传统的规划布局方式,一方面会压缩校园内其他功能空间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功能空间的集聚,容易造成校园内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噪音、流线干扰等问题。第三,对于一些暂未配套建设体育馆的中学来说,为了满足未来体育教育多样化的使用需求,难免会面临着需要加建体育馆的情况,但当前校园内缺乏足够的建设用地用于远期加建独立的体育馆,如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都面临着这种问题。
2基于集约化理念的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指导思想
“集约”一词原用于经济学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集约化设计是指通过紧凑、合理、高效、有序的空间组织形式来促进人与人、人与场所之间的高效交流,从而达到功能和空间的集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集约化设计可以从“集”和“约”两方面探讨,“集”可以理解为“集中”,“约”可以理解为“节约”,集约化设计是在“集”的基础上进行的“约”。“集”是集约化设计的手段,通过“集”形成异质空间和形态混合,将多种功能、多种空间互相融合于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之内,形成建筑集群、综合体建筑等建筑类型。“约”是集约化设计的目的,通过功能、空间等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本文从集约化设计的理念出发,以系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为指导,来对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进行全面解析。
3集约视角下的城市中学体育场馆规划布局设计对策
为了从规划布局层面对校内空间进行整合优化,提高校园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提出以下三点集约化设计对策:3.1以高效复合的规划布局应对复杂的条件。按使用功能的不同,中学校园内的功能组成可以分为:教学区(由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组成)、体育运动区(由室外运动场地、体育馆等组成)、生活区(由食堂、学生宿舍等组成)三个功能区。校园整体规划结构和使用功能和三个功能区的组织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按三种功能区的不同组合方式,可将常见的布局模式分为品字型、一字型、交错型三种。在传统的校园规划中多采用品字型和一字型的布局方式,功能分区之间相对独立,但随着校内功能需求的增多和建设用地的紧张,一些学校在规划布局时开始将不同的功能进行交错组织,来实现校内的功能整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相对来说,交错型的布局方式是比较集约的设计方式,在交错型布局设计中应注意避免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室外体育场地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中布置大型运动场地,另一部分是分散布置的小型运动场地;大型运动场地的布置对校园整体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型运动场地的布置则较为灵活。室外体育场地在校园内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会形成不同的规划效果,当把体育场地布置在校园边缘时,能够对城市噪音起到隔离作用,同时方便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以对外开放管理。按室外体育场地在校园内不同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位于校园边缘型、位于校园中心型、局部分散型三种布置形式。三种形式适应于不同的校园规划结构,在选取布局方式时宜有效结合用地形态,充分利用场地地形特点,加强校内功能间的交互融合。传统中学体育馆布置多采用在校园内独立布置的模式,随着校园建设用地的紧张,逐渐开始出现将体育馆与教学建筑紧邻布置,再到与校园内其他功能叠加的布局模式。从平面布局的角度出发,可将体育馆规划布局方式分为独立式、紧邻式、叠加式三种。整体上来说,不同布局方式适用于不同建设用地条件,相较于独立式布局,紧邻式和叠加式布局更能够加强校园功能之间的联系,实现比较高密度的校园规划。紧邻式和叠加式布局是中学体育馆规划布局集约化设计中常采用的设计手段。3.2复合化校内功能组织以适应多元需求。校内复合化的功能组织是指在规划层面将校内有一定相关性的功能进行整合,通过竖向叠加等方式进行集聚复合。从体育场馆集约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校内功能复合化设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体育功能之间的功能复合;二是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在规划层面的复合化设计。体育功能之间的复合化设计,包括了体育馆与室外运动场地之间的复合化设计和体育馆不同运动大厅之间的复合化设计两种。体育馆与室外运动场地的复合化设计,主要是通过将室外运动场地布置在体育馆的屋面来进行竖向上的叠加设计。且因为体育功能使用上的相似性,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形成校内立体化的运动空间,当下越来越多的新建校园和改扩建校园都有采用这种设计策略。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设有多个运动大厅的体育馆来说,可通过将多个运动大厅在竖向上进行叠加形成综合性的多功能体育馆,以节约建设用地。这种设计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复合化设计策略。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复合化设计,是将校内多种功能单元组织到一个系统空间中,常见的是将体育馆与食堂、报告厅、宿舍等进行叠加布置。为达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空间系统,在进行功能复合时宜结合结构体系、使用功能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在当下,校内体育功能与多种其他功能之间都能够进行复合化设计,各种功能之间的界线在逐渐缩小,中学校内建筑开始呈现向多种功能复合的“教育综合体”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3.3立体化利用校内空间体提高使用效率。校内立体化的空间利用可以从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两个层面来分析。(1)从地下空间层面来看。地下空间的利用能够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扩充中学校园的承载容量。常见的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体育馆的功能布置有以下三种方式:利用教学区下方的地下空间、利用生活区下方的地下空间和利用运动区下方的地下空间。在中学校园规划中往往会在教学区中间形成不同规模的庭院空间,常见的设计方式是利用这些庭院空间下方的地下空间布置合适体育活动空间。对于一些设有生活区、且生活区与教学区或运动区之间联系紧密的中学校园,在不影响教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利用生活区下方的地下空间。利用运动区下方的地下空间是目前在新建或改扩建中学中最常采用的设计策略,利用运动区下方的地下空间首先能够加强室外运动场地与室内运动场地之间的联系,形成立体化的校园运动区,减少体育功能对其他教学功能的干扰;其次运动场地的规模较大,充分利用其地下空间能够建设比较大规模的体育馆;最后室外运动场地对下方体育馆的结构限制因素较小,下方体育馆的结构布置相对灵活。但由于运动区下方的地下空间规模较大,在进行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消防疏散设计。笔者总结当前设计中常采用的策略是将运动区下方的体育馆采用局部地下的设计方式,并在四周设置消防环道,以达到能够用单、多层民用建筑的标准来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2)从地上空间层面来看。地上空间主要包括架空空间、庭院空间、屋面空间三个部分。庭院空间和架空空间的利用能够丰富空间层次,方便学生在课间使用,对校内的主要体育空间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屋面空间是建筑的第五立面,在传统中学设计中往往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校园建设用地紧张的当下,对屋面空间的立体化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屋面空间属于室外空间,具有室外空间的特性,与地面室外空间不同的是,屋面空间距离水平地面有一定的高差,这对屋面空间的使用带来了较高的安全需求。当利用屋面空间设置室外活动场地时,最重要的是考虑安全措施设计,如设置围栏等保护措施。但屋面空间具有视野开阔、空间可利用性强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屋面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使用界面,扩充体育活动场地。结语城市中学体育场馆作为校园内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在进行规划布局集约化设计时,应从学校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校内各种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校内体育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布局关系。通过校内复合化的功能组织、立体化的空间利用等多种集约化设计手段,在有限的校园建设用地内,营造出满足学校各种功能需求的高品质素质教育空间。
作者:陈文东 张灯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 上一篇: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
-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