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项目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28 08:48:43
导语: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项目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新课标为改革方向,以教学内容为改革重心,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项目的改革进行探讨,力求从具体操作层面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革,推动田径类项目在中学阶段的开展。
关键词:中学;田径类项目;教学内容
一、田径类项目在中学的现状
1.田径类项目认识现状。为中学培养师资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生活”充实到了田径类课程内容中,姑且不谈其在中学阶段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但其积极的态度和开拓性的思维及实际行动,必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把田径项目改称为田径类项目,对其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完善。高中阶段又对田径类项目作出了必修1学分的要求。可见,在中学阶段,既认识到了为田径类项目的重要性,又深刻意识到了原有田径项目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田径类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动摇,不能因学生不感兴趣就轻言放弃,应舍弃的是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而并非田径类教材。
2.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当前,中学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师和学生大多偏爱于娱乐性较强的项目,片面追求教师易教、学生好学,而忽视了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锻炼作用;部分体育教师受以往机械地执行大纲的影响,没有积极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革,以致学生不愿学;因具体形势的需要,某些校领导还是希望看到队伍整齐、统一练习的“正规化”的体育课和能在运动会上为校争光的运动训练。
二、对田径类项目改革的设想
1.原有项目的继承与发展。原有田径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并对其进行改造、改进,以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弃置不用。例如,原有的田径项目多为呈现个人主义的比赛,可以设法将其改造为团体项目,即扩大了参与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原有的接力赛弊端就是等距离性、灵活性差,可以让学生自定为异程接力,以体现团体意识并尽己所能。
2.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重新认识。田径类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技属性,以往对竞技性有较偏激的理解,认为竞技就是夺第一、破纪录。这种认识限制了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原因在于只有少数学生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而多数学生收获的则是失败和无奈。另外,也不能一味地淡化田径类项目的竞技性,以防止降低了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及学生的参与激情。按照竞技性的竞技强度和呈现程度,可以把竞技性分为纯竞技、亚竞技和潜竞技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田径规则的改革。田径运动的高度竞技化,一方面是由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规则的完善。这些对竞技体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是不利的。正规的田径场、标准化的器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训练和比赛。规则要在公平、公正,有利于安全和教育的原则下进行修改;场地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建;器材更应开发出实用化、多样化的产品。
4.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把各个项目独立地分割开来,尤其是作为基础的田径类项目,更应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出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
5.项目内容的拓展完善。以往的田径教学,拘泥于跑跳投等内容,缺乏注入新的成分,日趋成熟的项目,具备了完善的规则以及标准化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学生不会喜欢一成不变且毫无兴趣的东西。田径类项目的内容需要不断地创新、更替,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建议
1.学校领导应转变现有观念。中学领导应转变以比赛和升学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校领导往往以参加比赛的名次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以考取高校体育专业的多少来评价体育工作的好坏,虽说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总的来说却是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师应强化创新意识。新课标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权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就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章向学生灌输知识,甚至无内容可教。
3.田径类项目应赋予新内涵。不应单单从竞技比赛的角度理解田径类项目,而应从体育文化、个体心理体验、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娱乐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解析,以便适应教学的需要,并得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洪春水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89.
[2]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5.1:8-12.9
-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声乐教学探讨
- 下一篇:中学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