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时间:2022-10-18 05:28:27
导语: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从调整预设,关注生成;以生为本,充分预设;机智应对,促进生成等三个方面来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预设;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与落实。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注意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等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的体育课大多缺乏生成性教学;相反,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天然具有的开放性、动态性和活动性特点,我们倒可以碰到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和情景,但令人遗憾的是,能抓住生成时机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能运用教育机智提升生成价值的教师并不多。那么,如何处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调整预设,关注生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关注预设教案的完成转向关注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过去,我们片面强调一堂课要完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生怕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情况常常会千变万化,有时甚至会出“乱子”。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要精心预设,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拘泥于预设,在遇到非预设的情况时,教师就应该倾听学生心声、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教学更加精彩。
二、以生为本,充分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期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过去,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考虑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内在的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预设应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教学预设要关注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它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预设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教学预设要从关注学生的竞技能力转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以前,我们在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常常偏重于学生的竞技水平,比如学生的100米跑几秒才算合格,实心球掷多远才算达标,跳远动作怎么才算正确等等,这些都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标准体系下,体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等。例如,在不同形式的传接篮球练习中,有同学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阶段,如果采用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往往注重抢断球、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行进间运球和持球跑。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地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预想课堂中的种种可能,做到胸有成竹,那么,教师在课堂中时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付自如,时而师生互动,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
三、机智应对,促进生成
教育智慧是动态生成的,是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的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时刻刻发生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用一个预先设计的、固定的、看似完美的课程目标指导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竭力剔除教育中的不确定因素。在课程实施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提出一个练习方案时,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是教师没有料到的。此时,教师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采用批评的态度。教师既不问学生是怎样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又不与之沟通。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的气氛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权利的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怪论”,都要加以重视。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相约的地方,教师还应树立“无错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只要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敢于向教材质疑、对权威发难、给教师提问,这种行为就值得鼓励。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教师以“抗洪救援”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体育课,其中有一个“过河”的练习游戏,老师用两条醒目的彩带设置了一条湍急的河流,练习时老师首先强调练习要求,每组只有一条“船”(用体操垫代替),只能一人“撑船”。接下来老师请同学配合演示过河的方法:站在“船”上的人统一起跳,撑船人趁势拉动垫子前移。然后教师指挥分组并强调取胜的关键是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使全组人员过河!此时,队中有一位学生突然喊起来:“老师,我觉得这种过河方法不合常规!”此时课堂有点骚动,几个同学用质疑的眼光看着这个学生。老师迟疑了一下,走到该生旁边问:“这位同学,这个方法什么地方不合理?”“既然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所有的人都必须通过船过河,撑船人站在河里划船显然不合理。”“哦!”老师为之一震。“那你的看法呢?”“一组一只船,按老师的要求这个游戏做不起来,我的看法是一组应该配有‘二只船’,全组的人员先跳上第一只船,站稳后同心协力再依次上第二只船,如此循环反复直到将全组人都运过河,这样既符合常理,又能使我们紧密团结协作,因为这是确保小组获胜的关键。”这个学生一口气说完,有几个同学竟大声议论起来。老师环顾一下四周,为这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当众鼓励这位学生大胆地发表他的看法。于是,老师召集全体学生讨论,重新修订规则。明确了竞争目标的各小组练习兴趣大增,他们积极思考、讨论取胜的关键,确定自己最佳的过河方案。学生的学练热情也感染了老师,老师喜形于色,课堂氛围相当好。像这种没有预设的生成,这在体育课堂上是屡见不鲜的。体育教师不能把这些“节外生枝”看做是教学异端,对学生的声音,切不可置若罔闻。相反,教师要善于倾听,用心去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追溯思维的起因,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在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讨论、分享。也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能抓住生成时机,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可产生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综述以上,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作者:姜炳泉 单位:浙江省桐乡凤鸣同福初中
参考文献:
[1]吴玲、吴支奎.有效生存植根于精心预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7(7):13-17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6-10
[3]熊生贵.生成植根于预设[J].四川教育.2005(12)19-20
[4]克里克山克唐纳德.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陈运保.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育学刊.2006(3):49-51
- 上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与消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