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12-08 08:34:21
导语: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创新思维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高中体育教学的氛围更为浓厚。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对新知识抱有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就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其中包括对教学内容、授课模式、训练方法等方面的梳理和反思。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是一门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的学科。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受到良性刺激,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其更加活跃。教师要充分集中学生的关注点,使体育动作更直观,使学生对运动项目更感兴趣,促使学生在运用知识时能创新思维。编创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手段,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让学生手脑并用,尝试编创体育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现有条件下编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如两人一组背对背蹲跳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而两人三足游戏则能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通过编创体育游戏,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班级内有30%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习惯于“领会并服从”的模式,很少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些学生已具备了创新意识,但不敢或不愿去实践,这些都是学生创新精神缺失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用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去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行动。例如,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学生要领会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掌握起跳以及跳跃的节奏感。虽然这一练习难度不大,但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因此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如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引入“我是新教练”这一新的教学法,赋予学生体育教练的身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三级跳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的趣味性会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也会更加积极。教师出示三级跳远教学挂图后,请学生上讲台讲解每个技术动作的要点,并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示范动作。尤其对于“三步节奏”的掌握,教师可以请多名学生进行示范,并与其他学生一起观察这些学生的动作是否到位,哪里做得好,哪里存在不足,在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要提出需要改进的动作,鼓励学生积极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发掘学生创新优势
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实践。班级内学生的资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深度发掘学生的创新优势。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肯定。首先,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将这种差异反映到实际教学中,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以兴趣为始,以创新为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体现,能够成为教师深度挖掘学生学习优势的有效手段。教学方法的采用要体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以“主题式”体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堂以“百年奥运”为主题的体育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历届奥运会的逸闻趣事、我国运动健儿所取得的成绩、我国的运动强项和弱项等内容,这些都是体育创新教学的好素材。学生通过对百年奥运知识的了解,不但丰富了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创新精神。在体育侧重于技术性教学的传统模式下,对学生体育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体育教学同样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心智,这就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明显优势。
四、完善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多数以竞技、体能训练为主,教师侧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这就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示范—训练—纠错—反复练习—比赛—评价”。这一教学模式使教师成了教学主体,教学目标相对单一,课堂形式死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它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素质的不同,构建更具创新空间的教学模式,从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只有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才能让学生在感知、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有机联系,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在。
五、教学与生活实践创新
体育锻炼能够强健体魄,提高锻炼者的健康指数。不少学校已经把体育课作为强身、减压的重要课程,这也是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科学、有技巧的体育锻炼,不但增加了学习乐趣,缓解了学习压力,还改善了肌体疲劳的状态。创新能力不但反映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创新行为上。让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实现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全面创新。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掘体育资源优势,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教授学生具有减压强身效果的健身操。如根据“五禽戏”的基本动作,结合学生长期伏案学习、视疲劳、颈椎疲劳等情况,带领学生练习“五禽健身操”,学生在舒缓的伸展运动中,使肌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肢体的柔韧度和平衡度也会有所增强。对于健身操的练习不能仅仅局限在体育课上,而要求学生在晨练、晚练中主动练习,把健身操作为一项必要的锻炼环节。通过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双重渗透,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真正创新。新课程标准指出:“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化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创新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转变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教学特色,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协调统一,促使高中体育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载体。
作者:吴斌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 下一篇: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