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30 02:36:41

导语: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由于以前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体育教育长期以技能、技巧传授为中心,忽视了体育教学自身的育人目标,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可持继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忽视了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又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没有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显然是与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教学观念。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重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没有重视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能力培养,更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的诸多功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尽快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观念,使体育能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学生,因而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横队一字排,看齐报数转个来;口令一声下,两两对齐跑起来;关节活动七八节,手臂伸伸腿抬抬;两个内容一节课,上下搭配巧安排;下课之前先整队,放松整理说再见。”学生学得很被动,很机械,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不到发挥,如今新课标从以“教材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念,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的理念,给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1、使学科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提出的《体育两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将体育课程改成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这种课程的改革使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娱乐,有了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在继承以往改革的成果基础上要进行超越和创新,使健康健身理论知识和学生体能的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使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课知识传授方式,能根据不同需要加深对健身、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的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2、拓宽体育教学的渠道。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渠道是以教材体系为主,封闭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要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喜欢体育课,就必须拓宽教学的渠道改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做到将学生带进广阔的时空,不只是课本;感受体育运动的魁力,不只是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成绩。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通过拓宽体育教学渠道,学生会被多姿多彩的体育世界所吸引,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

三、教师要运用多无化的教学手段

中学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法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如我在上体育课时制作了一些体育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不容易示范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我还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评价。我认为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用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使他们喜欢体育。

四、教师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与学生坦诚相待。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1、师生情感的交流。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用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表现出由衷的赞美。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应该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2、爱护、尊重和严格要统一起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敢于参与,敢于表现,提出不同方法。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产生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民主、美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等于放任自流,须有严格管理和善意批评,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

本文作者:李伯兴颜学华工作单位:重庆市巫山县福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