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2-06-11 03:30:05

导语: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1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许多体育学者和教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策略开展过相关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结论.其中,比较权威的是毛振明、扬帆发表的《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一)》一文中提到的,“很多学生爱玩,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因为他们觉得体育课没有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记不清在体育课上学过些什么,更说不清学会了什么[1]”.这一结论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学者反思.有研究表明,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不足并不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体育教学时数仅少于语文、数学,而且绝大多数学校一直都有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等体育学习的时间,可见时间是非常充足的.因此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有效性不高或是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体育课教学存在“蜻蜓点水”的情况,使得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所以就不得不回过头来一遍遍地重教,这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陷入了“低级重复”的恶性循环.

2有效教学策略理论

2.1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毛振明教授针对传统体育课教材排列理论的“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了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体育课教材排列的“直线螺旋”理论.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肯定了体育课教学内容需要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中重复出现,而且应该是学习难度不断增加的高级重复.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有所区别.这就决定有些教学内容是以课为单位的重复,形成小循环重复的概念,而有些教学内容则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重复,形成大循环重复的概念.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就是靠这些不同周期循环的合理安排和相互作用而实现.大循环重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帮助学生发展某一方面的运动技能并使之连接起来;相应地,小循环重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局部性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通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去掌握运动技术[2].如果以小循环的多与少为横轴,以大循环的多与少为纵轴画坐标,便可构建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象限图(见图1).图1中把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精学、简学、锻炼性和介绍体验性四类,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差别,适应了学生对身体素质发展,以及运动能力发展的宽度和深度要求.2.2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余文森教授在其著作《有效教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三条特殊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知新,并指出正确地认识并灵活地应用这三条规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2.2.1规律之一:先学后教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处于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时,就采用先学后教.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并不断地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在先,教师针对学生超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在后,即“教为学服务”,把“复制性学习”变为“建构性学习”.2.2.2规律之二:先教后学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采用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此时教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能力,学的着眼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整体而言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要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做到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3].2.2.3规律之三:温故知新一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这是毫无疑问的.没有旧知识为依托的新知识学习只能是无意义的学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原有知识状况”的理解,现实中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因素是很多的,可能是学生已掌握的书本旧知识,或者是学生相关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常识、经验以及必要的思想方法和智力基础.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越丰富、能力基础越扎实,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就越容易、对新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就会展现出来:学习———兴趣———愿学———学会,反之则堕入恶性循环[3].

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学习领域只指定了学习目标,而对于小学体育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则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甄选.甄选过程由于受到诸如学情、课程资源、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困难重重,使众多一线教师颇感迷惑.根据上述对毛振明和余文森两位教授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分析,将两位教授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使用对一线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会更具体.3.1重复学习策略先学后教强调利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并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的象限图,我们可以考虑在精学和锻炼性这两类教学内容上利用先学后教的规律.锻炼性教学内容处于大循环多、小循环少的象限,不需要深教但需要常练,所以同一体育项目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可以多次重复学习,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较少.水平一(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基本都经历过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或早教机构的感统训练,他们对于身体素质锻炼的基本技能,如跑、跳、投、钻等动作都是熟悉的,所以对这类教学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录像、挂图、真人分解动作展示,甚至是网络搜索、向亲人朋友请教等方式先行学习各种身体素质练习技能的正确动作.课堂教学以检查自学效果、答疑解惑和巩固正确动作形成动力定型为主要任务.精学教材处于大循环多、小循环多的象限,同一体育项目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可以安排多次重复学习,而且每个学期可以安排较多的课时.精学教材主要是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技战术.水平二(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校教育,自学能力比水平一(一、二年级)的学生获得较大提高,而且大脑思维水平的发育也能支持他们对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开展独立自学.例如足球项目的揉球动作,教师可以安排三、四年级的学生课前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利用媒体、书籍、请教亲友等形式先自学,同时提醒学生在自学时要注意发现问题.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时,任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不再是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的示范讲解,而是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了解学生自学时的疑惑;然后针对学生提出较多的疑问进行点评、纠错、启发提问、练习巩固等,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探究解决疑问的方法.3.2以教促学策略当小学生对某些体育教学内容不具备先行独立学习能力,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采用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规律,但是先教后学规律强调“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后学”的方式方法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服务.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的象限图,在简学和介绍体验性这两类教学内容上可考虑利用先教后学的规律.简学教材处于大循环少、小循环多的象限内,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宽厚基础的,所以一般是按大单元教学分配课时,而且同一体育项目在不同年级可重复出现,也可不再出现.例如在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轮滑运动学习,由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可考虑采用先教后学规律.教学内容安排如下:T字型站姿———完成原地抬腿、踏步、跺脚———借助外力滑行向独立滑行的过渡———滑行停止,整个大单元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可辅以讲解教学视频、结对学练、疑难探究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轮滑技术,懂得不同姿势的重心位置互换,从而掌控自己的身体平衡,以及学会安全跌倒的技巧.一套完整的轮滑技术的学习方法,对于发展学生在滑冰、滑雪等相近运动项目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正迁移作用.介绍体验性教材处于大循环少、小循环少的象限内,是仅需学生增长体育运动文化知识或是体验一些当前未曾普及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同一体育项目不会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学中也是按小单元教学分配课时.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异同的方法帮助小学4~6年级的学生了解竞技体操和体育课学过的前后滚翻、跳山羊、肩肘倒立等基本体操的区别,懂得奥运会体操比赛的项目设置,学会观赏体操比赛[3].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种异同对比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自行探究奥运会网球比赛和四大满贯职业网球比赛的异同;探究NBA篮球比赛和奥运会篮球比赛、篮球世锦赛的赛程安排、比赛规则的异同,并且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3.3“旧知”促“新知”策略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或者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甚至是旧知识重新组织或转化[4].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四类型理论的象限图,在需要重点掌握1~2个体育项目的精学类教材中,使用温故知新规律的情况会比较多.精学教材处于大循环多、小循环多的象限,同一体育项目可以在不同年级多次重复学习,而且每个学期可以安排较多的课时进行精学、精练.例如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学生学习足球项目的踢球技术动作,学生必须在完成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的简单技术动作学习、巩固后,才能在“旧知”基础上引申和发展出原地迎面传球、两人平行跑动传球、甚至有防守情况下的二过一配合传球等由单个踢球技术动作综合运用而形成的连贯复杂的传球技战术.同理,学生在完成踢球、接球、运球、头顶球、抢断球等足球基本技术学习、巩固后,才能利用这些“旧知”进行基本技术的重新组织、综合运用,从而完成个人进攻、局部进攻、个人防守等足球比赛战术的“新知”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杨帆.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1,(6):25-27.

[2]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30.

[3]刘玉忠.浅谈实施体育课的优化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84-86.

[4]余文森.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0-43,47-49,50-54.

作者:陆秋 苏祝捷 高钺 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