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19 03:09:47
导语:小学体育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诱因。中小学生安全自我意识淡薄。中小学学生年龄多数都在6-15岁,处在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易表现出对运动的好胜、逞强心理。这个年纪的孩子,在性格上特征比较明显,老师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和信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不及听教师的讲解,也不看教师的正确示范,更不按照教师的安排就贸然练习,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缺乏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中小学生的身体差异是导致意外伤害的又一因素。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从小喜爱体育活动,故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运动动作;而有些学生从小身体体质就差,平时又缺乏运动,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会表现出对某些运动畏惧、胆小的心理,做动作时缩手缩脚。再次,在一些具有对抗性强的长时间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激烈,学生易在运动场上忘我的投入。这时学生往往因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使得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动作的变形。大脑对动作的指挥失灵,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抽筋、跌倒、昏厥等。第四可能是中小学生对课前准备和热身认识不够。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如学校的设施老旧等。
第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体育安全的问题比较重要,各方面都要注意,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准备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从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课外气候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来设计。在我们平时授课的经验积累里,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之一。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会发生意外。假如不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很有可能会因为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而出现意外事故。因此课程的设计要适度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调整。在体育课堂的设计上,我们要反复琢磨和推敲,既能让他们学好体育,又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二是室外场地的排查。尤其是个别农村小学,一定要注意排查地面是否平整,器械是否正常使用,使一切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在解散几分钟的时间偷偷一个人跑到墙角去玩,老师一个疏忽就会酿成大错。因此在体育课上,我们需要带上放大镜,观察每一个孩子是否到位,观察每一个场地是否有危险的嫌疑,做好排查,真正让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
第三,课堂生活上加大宣传安全说教。中小学的孩子很活泼,尤其是上体育课,很容易忘记常规的纪律要求,这就需要老师反复强调一些问题,比如哪些危险的事情不要去做、哪些东西不要触碰、哪些场地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反反复复地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信念:体育课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保护好自己。只有长期疏导,孩子们才会树立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也保证了体育课的质量,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能井然有序地配合好每一节体育课。第四,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老师不要统一要求,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些孩子本身就有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复观察、推敲,认真寻找每个孩子的特征和身体素质的特点。在上课的时候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教法,这样孩子才会在突破自己的同时有一些进步。第五,教师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不要拔苗助长。学校平时可组织大型的体育运动会,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且宣扬“友谊比名次更重要”的体育精神,学校可以用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在体育活动开展前,体育教师应给学生讲解各个项目的比赛规则,例如:中长跑项目严禁挤撞对手;接力跑中在交接棒之后,结束的队员不能妨碍邻道队员;在投掷项目比赛时,学校应拉上警戒带,防止学生因近距离观看比赛而被器械所伤;篮球比赛中以团结为主,队友之间要相互配合,再结合相应的战术策略,告知学生严禁发生不合理的对身体有伤害性的冲撞。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体育安全教育问题,教师要以客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让学生在安全保护下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中小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重点注意安全问题。因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客观地看待体育活动,并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在体育课堂中发生安全事故,从而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
作者:梁晓力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程街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晓灵,黄菁,叶春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及成因——以重庆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
- 上一篇:浅谈中学体育养成教育
- 下一篇: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