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7-20 02:54:38

导语: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游戏渗透

游戏是启迪心智,发展兴趣的有效途径,有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是小学阶段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法宝。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我投学生所好,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训练,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儿童天生爱嬉戏,游戏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好玩伴。在教学过程中,游戏则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开展各项教学的好帮手,它不仅能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它还能为我们的教学加分,成为助力课堂的发动机。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道靓景,对学生而言,它比起跑步、跳远、跳高、体操等运动项目,可有趣多了。在实际篮球教学中,我尝试投学生所好,将“趣”放大,以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多彩的训练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尽情欢乐,在戏的过程中,认识篮球,爱上篮球。

一、注入喜剧色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快乐、欢喜是学生们在做游戏中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趣”是我们设计教学游戏的精髓,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游戏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我在设计篮球游戏时,总把“趣味性”与“知识性”摆在首位,并尝试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插入一些喜剧色彩,如在五年级小学体育“篮球—运球”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中,尝试将原本一本正经的动作示范,转变成有着滑稽色彩的花样展示,并以互动游戏的形式,通过传球邀请学生上台一同参与游戏,模范运球,由此点燃课堂,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走进课堂,了解本课的教学主题。或者,设计篮球操,如以运球为主的运球操,并将其以时下流行的《小苹果》等动感十足的音乐相结合,设计以互动为主的运球游戏。当充满喜感“你是我的小苹果呀小苹果”响起时,学生们在笑声中一呼百应,充满了能量,原本有些懒散的运球练习,一下子整齐有力。通过这些“搞笑”的互动小游戏,篮球闪亮登场,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提高了篮球教学效率,为接下来的篮球活动开了一个“响炮”。

二、淡化竞技意识,注重游戏的过程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你争我抢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常态。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强调游戏的竞争性,以游戏引发学生们之间的PK,忽略了“在玩中学”的游戏过程,导致学生的游戏参与带有浓重的功利味道。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突出游戏的参与性,让更多学生们有机会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接触篮球,学习技能。在游戏中,我们应放慢速度,讲明游戏规则,做好游戏示范。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淡化“第一、第二名”这样的竞争概念,把鼓励的重心放在小组协作或者后进学生的进步上,突出过程,让“玩游戏”不再压力重重。如在五年级“障碍运球游戏”中,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个小组需通过接力的方式,通过各个障碍物,将篮球顺利运送到指定地,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为胜。在课前预设中,我对这个游戏稍加改良,首先,我创设游戏情境,以“篮球宝贝快回家!”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们把手中的“篮球宝贝”安全运送回“家”(精心装饰的竹筐)。同时,在游戏中,对爱护“篮球宝贝”(即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使球落地)、互帮互助、组织秩序良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做出表扬,以评价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尊重游戏,淡化竞争,享受过程。通过改良游戏的方式,赋予我们传统篮球游戏新的活力,同时,以评价的平衡木,削弱游戏尖锐的竞争性,在适当的激励竞争中,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游戏观。

三、鼓励角色互换,发挥团队的协作性

当游戏与教学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撇开教学只谈游戏,关注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却忽略了游戏的教学价值了。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游戏的探究性,尝试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达到先学后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展探究游戏时,应给予学生们一些指导,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角色互换,如“一带一”“组长轮流制”“小组自查”等形式,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玩游戏,学技能,同欢乐。教学五年级的“小篮球活动课”中,我在传球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传传乐”的小组探究游戏。这个游戏以儿歌《大家打球真愉快》为背景,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团,边唱儿歌边传球,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球在哪个学生手中,哪个学生就得上台表演。在游戏开始前,小组成员不仅要学传球,还要学唱歌,任务可不少。我给学生们指定时间,要求他们开展“传帮带”探究活动,唱歌在行的学生负责教唱歌,传球高超的学生则负责当“小老师”。在这样的游戏准备中,各个小组全员参与,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互帮互助,忙得不亦乐乎。总之,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在以活动为主的篮球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在激趣、导学、促创中的积极作用,潜心思考,敢于实践,为学生们创设更加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与实践性的篮球游戏。同时,营造“在玩中学”的篮球学习氛围,掀起“少年篮球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阚建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音山小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发及利用

1前言

2014年9月10日国家主席在北师大谈及中国教育问题时指出:“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农村教育问题依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教育不平衡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号文件关注农村教育发展。虽然国家早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但由国情决定,我国农村教育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中加大体育教育已刻不容缓。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但是师资力量、教育条件等与城市差距依然很大,很多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众所周知,体育设施资源不足将影响到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学生健康体质。国家无法短时间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农村小学如何借助本土地域、文化优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发体育游戏,克服资源缺乏问题,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小学体育游戏改编的理论依据

2.1心理学理论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可以逆转[1]。此阶段的学生可以理解游戏规则与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只会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要求游戏改编时,尽量完善其游戏内容及规则,但注意赋予游戏一定的灵活性。日常教学,教师应将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小学时期是培养儿童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关键期,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科研人员在改编游戏时,了解儿童关键期发展规律,改编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体育游戏。

2.2生理学理论

小学生处于儿童少年时期,其骨骼中软骨成份较多,关节牢固性较差,有氧运动系统机能强于无氧运动系统机能,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2]。游戏改编时,在保证游戏具有趣味性外,还要考虑到游戏强度和负荷,强度负荷过大都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注意控制游戏时间,小学生的神经活动不稳定,游戏举行太长,会导致小学生神经疲劳,降低对游戏兴趣,甚至厌倦游戏,厌倦运动,同时长时间运动也对小学生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3教育学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代表者马斯洛认为,学校教育的重心是学习者,只有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需要,才能使学习者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活动的主体[3]。除了要重视学问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关注和尊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爱好和动机。体育除有强身健体之功能外,还有潜在的教育功能。小学生如同白板,体育教师更大职责在于指导学生在白板上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培养广泛体育爱好兴趣,强身健体,用强健体魄铸就祖国未来长城。

3小学体育游戏分类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体育手段,其分类具有多样性。不同学者及专家根据研究或者教学目的不同,所采用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育目的需要,结合运动训练学中项群训练理论将小学体育游戏分为三大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专项性体育游戏、综合性体育游戏。一般性体育游戏指发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平衡性等一般性身体素质相关的体育游戏。专项性体育游戏指为提高身体机能,预防发生运动损伤,辅助完成运动专项技能学习与训练相关的体育游戏。综合性体育游戏指满足运动者娱乐、精神放松的需求同时发展其观赏性以及表演性能力的相关体育游戏。

4体育游戏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4.1结合农村小学地域特点开展体育游戏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区农村小学地域特点不同。南北方气候、人文、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导致人们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各不相同[4]。如北方地区农村孩子更加喜欢跳绳,丢手绢等游戏,而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影响,农村孩子更加喜欢打水仗,赛龙舟等游戏。不同地区农村小学应根据自己本土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游戏。由于农村、城市地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应区别于城市小学教学方式。城市小学体育教学可能在华丽宽敞的田径场进行。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不拘于学校现有的场地,比如开展一般性体育游戏中耐力类时,选择绿色田园举行,发展学生们心肺耐力等。海边沿海地区,农村小学可以借助大海资源优势,教授孩子游泳等技能,也可以组织开展游泳类专项性体育游戏。

4.2体育教师根据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分类开展体育教学

4.2.1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阶段性特点,因此体育教师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不同类别的体育游戏。低年级应该侧重学生全面身体素质发展,多采用一般性体育游戏。开展体育教学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速度类一般性体育游戏—背向起跑,开展此游戏场地可以采用田园马路。力量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传递实心球,如果农村小学缺乏实心球器材,可以自行利用泥土制作实心球,代替标准实心球。耐力类一般性体育游戏,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外田园间举行趣味越野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而且心肺机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2.2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断增强,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显著增加,所以体育教师除不忽视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外,更加侧重专项性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合理利用专项性体育游戏,除满足了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对运动的渴望外,也对早期的运动选材提供理论指导。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兴趣、态度的关键期,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学生能在欢快的体育课堂学习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为下阶段的体育学习与运动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4.2.3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

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除身体素质以及运动专项其他能力,比如欣赏性、表演性等能力。这种教学采用的体育游戏没有明确的概念,或者概念模糊,但是也保留有游戏的其他性质。在教学目标指引下,他只是供学生玩乐的工具。小学生神经活动不太稳定,长时间带着任务去玩耍、运动,对他们的兴趣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在一般性体育游戏教学和专项性体育游戏教学中间插入综合性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缓解学生们学习上的压力,同时协调两者之间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3合理开展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

每当提及体育游戏,大部分人都想到室外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而室内游戏一直被大家忽视。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相结合会产生更大的效果。室内游戏应充分利用课桌,凳子等已有资源,如果需要空间,可以撤出课桌凳子等,创造游戏场地。比如为了发展学生们反应时,可以开展“抢板凳”游戏;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协调性,可以开展“袋鼠跳”游戏。根据学生们需要,合理应用相应的游戏。室内游戏不适合体力耗费较大的游戏项目,不适合发展学生们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但是借助室内游戏,可以发展其灵敏、快速反应等能力。同时要合理安排室内游戏课时,室内游戏课时应少于室外游戏课时,阴雨天、气候恶劣时,应安排室内游戏,保证课时有效完成。

4.4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教师的宣传与推广

体育教师是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上课则是教学的必要环节[5]。课堂上教师耐心向学生讲述各种体育游戏内容及规则,使学生们全面了解各种游戏,挖掘其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讲述本课堂所要进行的课堂游戏。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借助投影仪等音像设备,向学生们播放相关游戏视频和图片。目前农村小学老教师占大部分,而部分老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理念落后时展步伐。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应是老教师首要任务,要使他们充分认识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与影响,进而借年轻的体育教师先进教学理念与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共同探讨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把本土游戏创新的应用到课堂上,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探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开发与利用体育游戏,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体育教师应承担普及体育游戏的重任,日常中可以加入孩子们游戏队伍中,陪孩子们健康成长。

4.5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

“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对这种教学模式研究学者也非常少。陆文龙在撰写硕士论文时把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定义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并导入、体验和评定,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情趣,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6]。这种教学模式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1.科学创编游戏内容,整学期不少于15种游戏,制定每种游戏的规则、内容,游戏创编时尽量采用组合运用法进行改编,所谓的组合运用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游戏,不同的动作技能等重新组合成一个新游戏,实现对幼儿体育的目的。游戏化教学课时在整个体育教学计划中占一定比重(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体育游戏化教学编入校本课程,进而创编特色课程。2.学期末,对学生成绩进行检测,对教师上课表现进行评定,制定相应制度。如随机选取两种游戏,观察学生游戏表现以及结合平时表现给学生打分,教师绩效评定可以根据教案的编写,上课的教学表现及效果,参与课程研发的积极态度等给老师打分。

4.6学校积极开展趣味运动会

1.趣味运动会应增加团体项目。传统的运动会通常是少数人表演的运动会,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违背运动会广泛性、参与性的目的。在趣味运动会上,尽量设计一些简单、容易操作且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如协力竞走、袋鼠跳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整体意识等品质。2.趣味运动会的运动项目具有安全性。学生们的健康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在设计项目时,高难度游戏等不要加入,尽量选择简单且容易操作的运动项目。在参与运动会时,教师也应该强调安全的相关事项,传递“安全第一”的理念,让学生们本着“安全第一、比赛第二”去参加运动会,从而确保学生们安全。

5农村小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时注意事项

1.做任何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活动之前,首先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克服心脏肌肉惰性,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能防止运动损伤[7]。小学生的关节的牢固性较差,骨密度较低,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容易损伤,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机率。小学生准备活动也要尽量富于趣闻性,慢跑等单调的准备活动不适合小学,可以创新应用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欢乐声中热身和准备,得到教学目的。2.由于小学生神经活动不太稳定,教师应严格控制其游戏时间,避免因游戏时间过长降低学生兴趣。每节课堂应由多种游戏组成,保证课堂内容呈多样性,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小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教授小学一年级与小学六年级时应采用不同游戏、不同方法。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应更多重视动作示范,尽量减少理论化语言讲述,而教授六年级等高年级应示范与语言讲解并重,使学生尽快了解游戏规则,便于游戏开展。

6结论与建议

1.目前农村体育设施短缺,当地体育教师应借农村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游戏,将民间游戏引入体育课堂之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游戏能较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语言,体质,认知,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2.开展体育游戏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编游戏时保证游戏趣味性同时,考虑游戏负荷及强度,开展体育游戏时注意控制游戏时间,小学生不适合长时间运动。3.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教师的宣传与推广,通过课堂教授相关游戏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质,达到教学目标。4.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完善其学生成绩及教师绩效制度。5.合理开展室内体育游戏与室外体育游戏。室内外体育游戏教学侧重点不同,室内体育游戏教学注重学生灵敏、协调性发展,室外体育游戏教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特别是速度、力量素质发展。6.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不同类别的体育游戏。一般而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应采用一般性体育游戏;高年级学生除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外,还要注重专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多采用专项性体育游戏。

作者:杜中峰 单位: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第三篇:“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1激励的概念

通俗地说就是激发鼓励,充分利用手段与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行为,以及思想上的变化,经过自己的处理与加工,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带有激励性信息的举措。

2激励相关的几种理论

2.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指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最大程度地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内容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成长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等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主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一个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阿尔德弗尔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三个层次。“阿尔德弗尔认为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们渴望与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获得满足,对高层次的渴望与追求越大;较高层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者缺乏则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越多。”

2.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研究由需要引起的动机,然后是动机引起的行为,并且最终由行为导向目标的理论过程。主要代表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2.3行为改造型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行为是怎样调节和改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行为使人的消极心理与行为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主要内容有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以及主观能力理论等。

3当前体育教学与激励理论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3.1基本没有运用激励理论

由于受到地域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资源短缺,在中国很多小学,缺乏大量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缺乏,导致一师多职,很常见的就是体育课由其他老师,这表面上没有多大影响,实则不然,因为体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运动心理学等体育专业课程,对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一个老师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课堂的现象。

3.2体育差生缺乏激励的现象

体育差生是体育课上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恰恰与体育特长生相反,因为体育差生对自己往往不自信,缺乏常人应有的自信乐观的心态。而这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老师如果对此类现象不够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此类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体育差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与赞扬,最终导致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3.3教师运用激励手段单一

激励手段单一,会导致学生将老师的激励语言或是其他行为视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失去了激励的本意。对于体育课堂来说,不同的体育项目或不同的体育课堂应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现象。

4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需要,根据其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可以得知,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满足学生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要让他明白,体育运动能让他跑的更快,或是跳的更远等。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例如,排球运动,以及田径中的接力赛跑等。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目标,将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到极限。第二,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因为不同原因的限制,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失败对于相对的弱者是不可避免的。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不能只注意那些体育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相反,老师在关心体育技能较好的同学时,更应该关心那些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为这类学生制定相对容易完成的目标,并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重新树立信心,这不仅仅是对体育的信心,甚至是对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第三,从体育心理学上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对自己的运动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认为:先前结果的归因部分地决定着个体对未来的期望、情绪反应和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能力和努力会产生自豪,增强将来的信心;把失败归于没有能力或不努力,则会感到缺乏信心或惭愧与内疚,成绩优良的学生常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对这类学生来说,失败不会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反而能促使他们加倍努力,争取好成绩。在学习中经常失败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这类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常对学习丧失信心,放弃努力。甚至造成“习得性无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表明,正确的归因方法的运用是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运动的重要因素。

5激励理论在体育课堂上的作用

5.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学校体育课堂上,学生是激励的主要对象,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老师则是给出认可或赞同,良好的关系下,课堂气氛很容易就融洽了,在和谐的环境中,体育课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意义,体育课堂变为体育运动的享受课堂,学生会爱上体育课,而不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现象。

5.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单地讲,动机就是驱动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的动力。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在激励理论的驱动下,会引起学生潜能的爆发。人的潜能是取得运动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同学间相互的对比,会引起巨大的赶超现象,这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说是良性循环,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6体育课堂上激励理论的实施措施

6.1对体育弱势群体要优先重点激励

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慢,反应慢等现象。对于这类体育方面的弱势群体,体育教师应该重点且优先激励,为他们制定相对容易的目标,要求降低,一旦达到既定的目标,要给予鼓励,使他们逐步增强自信心。

6.2激励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激励手段的运用,体育老师要把握好时机,既不能运用太多,也不能运用太少,这样一来,可以把握住学生的期盼心理,使其对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自我监督,努力朝着自己期待的结果努力。老师运用激励的时机要把握好,过少会导致学生失去耐心,运用次数太多会使学生失去期盼,失去了运用激励理论的理想效果。

6.3激励理论要因人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组成课堂的主要对象,因为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个体差异性是体育老师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点。如果教师所运用的激励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不能让学生感兴趣,那就不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激励理论的运用不能一概而论,把握好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理论,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想要上好体育课,对激励理论的了解是必须的,激励理论作为一个理论,同时又是在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能否运用好这门艺术,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细心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把握课堂的动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谷进朝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第四篇: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很多人不得不承认,人在智力上上算是趋于平衡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个性上,不同的人则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面对差异巨大的人类群体,要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客观差异,依据客观差异的规律,而寻找培养的方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就是依据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爱上体育的目标和要求。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1统一化的教学方式

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在盐城市有这样的体现,在中国的各大地区应该有这样的体检,原因则是中国地区人口众多,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训练和指导。然而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训练,没有依据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搭配协调方面考虑,因此鸵鸟化的教学方式和统一化的训练内容,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接受现行的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到学生的个体生命。

1.2传统式的体育教学课堂

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为了在课堂当中不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就采用了传统式的体育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老师,则是没有现行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因此也采取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课堂当中传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不同的学生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效果就会引起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跟住课堂的进度,越落越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课堂厌恶,因此也缺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造成身体素质下降。1.3统一化的评分标准现在的体育课堂为了能够达到公平性,大多体育的考核方式是采用标准化的评分方式,这样的评分方式只能够从表面的都肢体分解动作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保证分层教学,能够在小学体育课堂当中有充分的应用,必须要写小学的体育老师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2.1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

因为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是很多学生的集体活动,但是在集体活动当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的身体特质,和身体潜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体特质和发展潜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式和战略。

2.2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各地的应用,有些地方在最后的成绩上表现不是非常突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是值得大家去肯定的。所以要在小学地区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就要使各个体育老师不要关注分层教学,最后的结果。最为重要的要关注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分层教学的过程,都能够合理顺利的进行,例如我们在课堂当中所涉及到的立定跳远,我们就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行去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方式,这样不同的学生会领悟出不同的跳跃动作,然后再通过课堂表现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领悟的动作要领和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然后再由老师来讲述科学的立定跳远内容。这样的过程就会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总在一定的差异,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和激情。

2.3改革评分标准

改革评分标准是我们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评分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的评分标准,也会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2.4注重个体指导

一些学生在运动上能够表现出非常大的潜能,一些学生则在运动上表现的毫无热情,那么体育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保证个别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分层教学的方法要想在小学体育课程当中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体育老师就必须要关注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只有牢牢记住这一个目的。在应用分层教学时,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这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者:陈顺林 单位:大丰区南阳小学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3月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他指出,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应当建立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紧密联系,提升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水平[1]。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同样亦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走入我们的课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巧妙应用互联网辅助体育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视野得以开阔,从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1“互联网+”时代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中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从教学环境的构设、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提升等多方面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2]。

1.1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被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使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学环境得以改善,沉闷的教学氛围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体育教师根据教学情境设置情境教学,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互联网具有开放、灵活、交互、共享等众多优势,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得以扩充[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整体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众多网络软件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软件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动作原理以及运动力学原理,对体育教学有了更加清晰与直观的认识。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更加高涨。

1.2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现场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体育教学领域,并得以普及与推广,颠覆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4]。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则要形成互联网思维来适应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更看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同时,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也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供便利,移动互联以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使碎片化、移动化以及交互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更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体育学习过程当中。

1.3完善了小学体育教学手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掌握体育教学要领,加上部分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体育教学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使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资源去完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人性化,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更大[5]。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好的模式,使体育教学逐渐形成标准化,教学手段也得以完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涉及的项目,如排球、足球、篮球、游泳等都需要有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却并没有形成标准化,而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制作出标准化动作,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看清动作要领,便于在体育实践环节运用,体育课程的标准化进程得到推进。

2“互联网+”时代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在于动作示范要领以及对于动作要领的讲解,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之前的协调配合,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对于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好把握,“互联网+”时代则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对于不理解的环节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只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的讲解传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6]。

2.1传统的单项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与挑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时,较为见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联系双方进行互动。小学生的认知还没有发育完善,自我约束与调整能力相当有限,需要有外力进行及时的督促与指导,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如建立通讯录,便于师生间进行信息互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够增加相互间的情感,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方向,因材施教,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性改变,是“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注重教,同时也注重学,体育教师不单纯依托网络平台的硬件进行相关教学,还要积极发挥网络软件的作用增加教学效果。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只有实现了师生以及与计算机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互联并把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才会最终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师生角色定位以及相处模式也是一个挑战。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盲点,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与信息沟通,在良好的互动模式下,教学效果才会得以提升。

2.2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进行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针对的客体是小学生,而小学生从思维发展以及认知习惯来看,都处于尚未完全成熟阶段,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更为重要。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不能简单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如果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上还是秉承传统模式,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则不能形成有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着眼于学校与大纲来制定计划,这种模式仅仅是教师教的有效,而并非是学生学的有效,因此并不是教师追寻的真实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只有将着眼点定位在学生主动学的这一层面上,才能形成有效教学。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详细的了解,在明确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下,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组织的教学实施才能更加有效;其次,要做到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才能成为实效的教学,如同治病过程中对症下药一个道理,只有找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对教师的期待,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实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在整个教学环节则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与耐心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的相关规定,将现代教学模式下的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后,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结合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能够发挥个人特长的教学模板,毕竟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教师的教育程度、教学背景以及教学观念都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到教学,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认知,不断追寻进步,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提升,更好地为体育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2.3信息技术化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的常态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应用则非常普遍,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越过传统媒体而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甚至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这种特殊时代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信息大爆炸,各种信息充斥,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信息的分辨与接受都十分有限,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而是沉湎于游戏或者网络暴力,这使得互联网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作为当代体育教育工作者,则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发挥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良好推进作用,实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互联网的价值,真正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的作用,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教学中多观察学生,改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及其相应的教学支撑平台为教学提供的便利性,实现互联网对于体育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把立足点放在学生本身,注重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放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上,放在学生的运动训练上,在信息化的教学常态下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在良好互动情形下讲解教学内容,使教学讲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2.4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环节做到反思与不断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则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创新才能完成。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观的体现最终都需要老师通过不断的学习、认真的领会以及深刻钻研,才能将之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实现反思性教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缺乏实践,缺乏的是结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而培养出来的反思与创新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效地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使之行之有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知识、感情、技能、思想模式等发生了相关变化,只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专业技能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精神相互融合,使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彼此影响,在变化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共同进步,也是体育教学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体育教学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要结合时展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制定更加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时代,只有科学有效的合理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作者:任玉嘉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第六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社会越来越重视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面对社会的这一大发展趋势,同时面临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也成为了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教师培养学生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体育教育中创造性思维。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只有让学生准确的树立起创造性的思维,国家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还要从心理上让其树立起创造性思维。对于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出疑问时,表明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勇敢的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行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且和教师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可以让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三步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投影设备对三步跳远进行视频教学,让学生对于三步跳远的动作有基础连贯的认识,明白三步跳远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实际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助跑距离有多远?离沙坑多远开始起跳?在空中时脚怎么摆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提出疑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耐心的回答这个问题,解决好问题后学生进行下一次的尝试。这种情况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语言描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具体的动作。在小学生的课程中,大部分只是通过教授理论知识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实践锻炼来了解课程。因此,在小学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让学生对于所学的体育运动和体育动作在脑中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使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强。例如,在体育运动‘抛掷铅球’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眼看天,脚蹬地,手向后背伸,整个人类似弓箭的弦,铅球是箭,一开始就用最大的力气把箭放开’。用这种生动的语言在学生的脑海中刻画出一幅画面,同时教师向学生示范标准的投掷铅球的动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投掷铅球这一运动的认识,并且在脑海中保留对这一运动的画面。通过想象的画面感的学习,加强了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发明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当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技巧掌握的极好的情况下并且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的很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创造和开展自己感兴趣和新颖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团结能力。例如,在进行排球的教学中,教师将练习排球的技巧和方式交给学生,学生练习后教师进行指导和解惑,在学生熟练掌握练习排球的技能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发排球的新玩法,比如一边练习颠球,一边回答问题等练习排球的方法。教师对于学生创造的新游戏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在进行学生自己创造的新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4.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进行反向思维法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都是先讲解正确的动作技巧和要领,然后教师进行亲自示范,然后学生进行训练,老师从旁边指导学生出现的错误。而通过反向思维法,在进行教学中,老师首先示范的是错误的做法,让学生观察出现的错误,学生在观察错误的同时,迫切希望指导正确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找出错误的同时,加大了学生对于体育动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体育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采用的是老师讲解、老师训练、老师修正的一系列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仅仅作为接受者被动的接受、传输老师的知识,而不会考虑学生的想法、兴趣和思考,这会让教学过程变的枯燥,从而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新时期的学生体育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参与教学,与教师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爱好等。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让体育变得有趣生动。

二.总结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性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作者:付井辉 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体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

小学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体育教学环节,又有实际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对室内体育课的内容产生倦怠,或者因为无法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要领而出现失去信心的消极现象。为了增加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可将小学体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教学,赋予学生上课的新鲜感和唤醒他们对体育课的热情,教师可以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动表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立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体育知识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巧妙处理小学体育课堂内容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动表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例如,女生比较喜欢踢毽子、跳绳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强调的是身体的平衡感,而男生偏好篮球、足球之类的活动,严格要求打球角度和力度,快速及时地做出反应接球并发球。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不同需求的学生展示不同体育活动的重点和要点,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知识上的困扰,同时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为户外实践活动奠基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合理纠正学生上课时的误区。例如,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实际无法向每一个同学展示广播操的正确做法并纠正其错误,因此有一些同学存在做操动作不规范的问题,甚至留下隐患,影响日后的形体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小学体育的结合式教学合理规避这一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任意慢进或暂停某一体操动作,让学生仔细把握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反复练习,及时纠正误区。

(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增添课堂趣味性。由于小学体育教材上过于单一的内容,导致学生较难学习相关体育活动的动作要领并掌握。例如,仰卧起坐成直角一项中,学生进行这项活动时对手的位置和身体上倾时角度的把握存在偏差,从而造成最后动作不到位。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或照片记录向同学们生动展示正确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每一项体育活动的窍门,最终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

二、创立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体育知识学习方式

(一)通过放映PPT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吸收体育知识。相对于户外教学课,学生在室内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状态不佳。为了在室内体育课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体育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PPT课件,融入一些迎合学生潮流的元素,巧妙引导学生吸收体育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的猜猜谁是领头人的游戏环节中加入声音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新型体育知识学习方式的推进。

(二)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普及最新体育动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大胆突破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局限性,主动向学生介绍国际体坛上的体育最新动态和相关赛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给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空隙,向同学认真讲解正确的操作动作,令同学们享受精彩比赛之余,丰富自身体育知识和弥补之前动作认知中的误区,无形之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刺激学生踊跃发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三)向学生展示历史等方面的体育知识,聚焦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普及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盛事的由来和发展,聚焦学生注意力,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令学生全身心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由来及发展,或介绍运动动作姿势的发展与进步,如跳高的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几种姿势,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三、通过信息技术巧妙处理小学体育课堂内容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一)灵活连接小学体育中的理论学习和户外实践。针对学生普遍偏爱户外实践环节,而反感理论学习环节的现象,教师可以选择逐步攻破,采取先在室内体育课上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各类体育活动,并针对一些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进行集中详细讲解,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再在户外实践课上实际帮助学生矫正错误动作的策略,令学生加深印象,达到令小学体育中的理论学习和户外实践相得益彰的目的。

(二)融多样化元素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传统小学体育室内教学一成不变的特点,再加上高校普遍漠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无形中降低注意力,上课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以创新式思维借助信息技术融入多样化元素到教学中,以生动鲜明形象的表现方式博取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唤醒同学们的热情,具体可以表现在PPT展示,动画和声效的配合,历史和最新体坛赛事讲解等方面,多层次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实现小学体育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教学。我国国民平均身体素质是彰显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而小学体育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就奠定良好的体育锻炼基础,日后才会有健康的体魄。这需要教师努力将小学体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的兴趣,加快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遗余力地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

作者:孙婉 单位: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第八篇: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

体育游戏是教师精心设计并具有一定目的和规则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包括促进一般发展的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专项密切相关的专门游戏,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竞赛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传统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在组织教法的运用上缺乏创新和娱乐性,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不自觉、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大力倡导和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大胆地尝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把体育游戏充分地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让游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元素。

一、游戏能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兴趣越浓,学习动作的质量就越高。因为一个学生对某项目练习无劲头时,说明该生对该项目无兴趣。对某项目练习内容有兴趣,即使又苦又累也不觉得是一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相反还会提高他们练习的积极性。由于活动性游戏具有竞赛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吸引很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课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把一些练习内容安排到体育游戏之中。如:耐久跑800m,投掷沙包或垒球这个教材,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个内容时,同学们上了耐久跑后,上投沙包内容就无情神。后来在另一个班上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耐久跑改为越野跑,投掷练习换做“投弹打靶”,并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同时,教师把投掷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结果学生们个个精神十足,不但玩得开心而且也很好地完成了课堂的目标,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比单纯的练习效果要好得多,最起码学生不感觉单调、乏味,教学中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踊跃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游戏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处于主导地位,切实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乐中练。教师在“动”中教,而学生则在“动”中学。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学、怎样练,懂得为什么这样学、这样练,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二、游戏能发展学生基本的体育活动能力

游戏一般是集体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相互竞争、比高低、比距离、比时间等,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完成体育基本技能的训练。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主要通过走、跑、跳、投、支撑、搬运等基本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各种游戏培养学生各种身体活动的能力,可使他们学习和巩固已学会的技能、技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游戏“十字接力”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弯道跑和接力跑中传接棒的技术。“通过障碍”游戏则通过跑、跳、钻、运等形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自觉地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三、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不同,文化课学习只能发展大脑左半球,而体育锻炼能使两半球均衡发展,对提高大脑思维起着决定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智力的发展同样需“训练”。人在“训练”中能加强智力活动,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发展智力。人进行体育游戏活动,除了要发挥体能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智力活动。体育游戏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补充和完善,能使机体在游戏过程中达到新的适应、协调和平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些特殊的形式,可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力、判断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组词接力”游戏,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围成两个圆,各组互派一名监督员,分别监督对方有无犯规。首先由各组第一名同学绕本组圆圈跑完一周后回到原位并迅速说出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词,接着第二名同学继续绕着本组跑完一圈后回到原位,以第一个同学说的“词”的最后一个字作“字头”,再说出一个四字词,如“好事多磨”、“摩拳擦掌”等等,以此类推,哪一个组全部轮完且先到达终点并且组词正确者为胜。这种游戏既发展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又锻炼了体能,是一种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游戏。除此之外,游戏中的各种跑、跳、投、翻转、平衡等又可有效地起到伸展关节、提拉韧带、改善各器官的协调性,增加身体的平衡力以及上下肢的肌肉力量,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总之,游戏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因此,在让学生做游戏的同时要注意:第一,要让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体验快乐。第二,要有层次性,即游戏的内容要有深、浅之分,要让不同的学生吃到不同的“饭”。我们呼唤有更多的体育游戏“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我们期待对体育游戏的研究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并助体育的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作者:顾敬妹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体育游戏的编与用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强化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游戏法。

一、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明确体育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如游戏教材的选择、游戏时间的安排、练习方法手段的要求、运动负荷的控制与调整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确定,以免出现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为教学服务,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它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及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完成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游戏全过程,强调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

二、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依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选编游戏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的机能还不完善,心理正处在转型和不成熟的阶段,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质不稳定,但模仿能力很强,喜爱韵律性较强的游戏,在体育游戏的编与用方面要谨慎。一般具有团结性的、有情节的和带有表演性质的新颖游戏比较适合他们,应少用分组比赛性的游戏,特别是力量性和耐力性的游戏更要慎用。应用“拍球比多”、“传球比快”、“老鹰抓小鸡”、“巧过拦截区”、“你追我躲”、“斗智斗勇”、“跳跃争先”、“投击活动目标”等游戏内容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小学高年级的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基本技能提高很快,他们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好胜心强,喜欢惊险动作,因此该时期的体育游戏教学应以技巧性和分组比赛的游戏为主。比如:“迎面接力”、“运球接力”、“快乐的耐久跑”、“翻山越岭赶小猪”、“长龙戏珠”“蛙跳接力”、“投篮球”、“投靶”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性的游戏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游戏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全面发展。创编的游戏应该结合各校的具体条件,如场地、器材、师资等,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了适应组织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认真钻研游戏教材及相关的资料,制定可行的游戏规则。游戏中运动负荷的大小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特征,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把游戏引入高潮。创编游戏时,一般需要的场地不大,器材、教具不多,时间不长,教学组织简便,这样才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游戏教材,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自主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使课堂游戏气氛更加浓厚活跃,锻炼效果显著。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是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学生积极锻炼的内在动力。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教材一般是由简单的基本技能作为游戏主体,规则简单,有一定的竞争性,有较大锻炼价值。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加大游戏的动作难度,游戏的规则较低年级复杂,竞赛性更强,内容更广泛,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双丰收。

四、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游戏名称、游戏方法及游戏规则。游戏方法是核心,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名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游戏方法的理解是游戏成功进行的关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游戏中对方法和规则提出质疑,并在教师引导下对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养成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学生就发现有自身条件好的“猫”或“老鼠”在游戏中绕圈跑了无数圈,就是不肯拍别人,其他学生像木头人一样站在原地看,有学生就提出了修改游戏规则:“老鼠”最多只能跑一圈半后一定要拍其他“老鼠”,否则被淘汰。经过修改游戏规则后,游戏紧凑了,学生游戏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显著了。因此,适当创编和修改体育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性能力得到提高。

五、体育游戏的编与用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

体育游戏是少年儿童喜欢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体育游戏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满足他们的求生欲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会忽视安全因素,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从场地器材到体育游戏,都必须注意安全,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把事故发生率降至零,同时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措施。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使游戏竞争既激烈又安全,使学生愉快地在体育游戏中得到锻炼。

作者:云秀峰 单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公义店小学

第十篇:小学体育排球教学研究

一、基础训练中的排球教学

小学生打排球的基础就是要做好和掌握打排球的一些基本的姿势,这是在体育排球课上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们掌握的基本要点。在一开始的基础动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放慢教学的脚步,耐心指正学生们打排球的不良姿势,并亲自为学生们多做示范,加强学生们排球动作的基础练习。例如教师在排球课上首先应当指引学生们做好准备姿势,当然在做准备姿势之前,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们对排球活动的理解,还可以先简单地向学生们讲述一下有关排球活动的课外知识。如排球活动的起源和它引入我国的时间以及它的练习对人体的益处等等。这样就把学生们真正引入到排球的教学当中来,再一步步抓学生的基本体式。其中包括准备姿势和找到正确的击球部位。在打排球中准备姿势是其它一切后续步骤的基础和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准确完成技术活动,必须在排球的教学中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有许多学生在做准备姿势的时候,身体重心、脚步站立和手势等都存在较大问题,身体重心过高会使学生的移动接球速度大大减慢而且还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疲劳与伤害,脚步的站立姿势不对极易导致学生犯规和摔跤,手势不对的话就很容易把球击偏。对于这些动作教师要多为学生做示范,并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这些基础动作,而不要急着对打比赛,如手上的姿势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握好正确的姿势后自己在一旁多多练习抛球和接球,自己找找感觉。掌握正确的击球部位,教师可以用“一插”,“二夹”和“三抬臂”的口诀并让学生勤于练习来引导学生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击球部位。强化基础训练是学生打好排球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们劳逸结合,不可一味地过度训练,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尽量能采用适合他的教学方法。

二、趣味游戏中的排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小学体育排球的教学当中仍然受用,一味的排球练习只会让学生们感觉到厌倦,课堂的效率会极大的降低,不仅起不到放松学生们的心情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甚至还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使学生们产生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就要想着如何提升排球活动中的趣味性,保持学生们的排球练习的热情,在排球练习中适时地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游戏就是解除这种状况,提高小学生们在排球课上的学习兴趣的不错选择。例如,一堂体育排球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练习15分钟,再让学生们坐下休息几分钟,接下来为学生们开展一个与排球活动相关的趣味游戏,最后有时间还可以让同学们分享下排球游戏中的体会,再次强化训练。如,可以让班上的同学围成一个大圈,接力式的抛接球,哪个同学没接住球,就罚他到圈子的中央为同学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唱歌、跳舞和诗歌朗诵啊都可以。这样经过这个游戏之后,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体育排球课上的积极性,使学生们都主动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设计趣味化的排球小比赛,排球知识竞赛和对壁击球等活动来缓解同学们紧张的练习,调节同学们的精神状态,让同学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两者相结合,使体育课的气氛轻松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注意下排球教学时的语言应用,多应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创新改进教学的方式,多多引入一些小学生会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排球的练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真正的使自身的精神得到放松,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甚至进一步的,它还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从一个不爱好体育锻炼和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渐渐变成一个能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使教师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小组合作中的排球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形式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排球课上,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的排球练习,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和相互激励,以求得共同进步,提高学生整体的打排球的水平。例如,在上排球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其中每个小组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水平要相对平衡,也不能使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太大,每个组的人数大概6个人左右。分组之后,组内的人员还要相互协调好,争取人人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排球活动中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如教师在排球课上,要求每组的同学掌握排球的对接对抛,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对每个小组的练习成效进行检测。这个时候,就要求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不仅要自己练习好,还要帮助组内其它的成员,使组里整体的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同学都掌握了一定的打排球的技巧后,还可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排球比赛,这就需要每个组的组员之间的极大的配合度,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探究、共同收获。赛后,教师还可以留点时间给每个小组的同学,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总结经验,以获取更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排球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加强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发挥了同学们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们的互助和分享的良好品质,促进共同的进步。这一教学策略值得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使之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总的来说,小学体育是在小学教学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项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小学生们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小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像在排球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探究出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来改变以往体育课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在排球课上的热情,以此来谋求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上更加长远的发展。

作者:汤培凤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