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31 09:56:15

导语: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研究

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西藏中小学体育教育师资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为西藏的中小学教育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体育专业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原来的教学逐渐凸显出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的劣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索,以适应时展要求。但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加大力度。

一、西藏《学校体育学》教学现状

目前,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尚待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专业术语运用不够;课堂组织技巧性差、课堂应变能力及综合能力较差等。《学校体育学》是培养体育师资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教学素养。因此,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教学实践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但理论学习滞后,非体育专业学生甚至不知道体育还要进行理论学习。因此,学生思想上根本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课课时较少,课堂上教师,常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盲目加快教学进度。另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面对众多晦涩难懂的概念,往往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理解,囫囵吞枣。课程评价闭卷考试的单一性,致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逐渐侵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学得累,学习效果差。加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师资匮乏,教师职称偏低,参与校内校外培训较少,不能很好地把握西藏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在教学中容易偏离教学目标。从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分析,《学校体育学》课程中概念繁多,有些概念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让学生陷入概念混淆的困境。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导致《学校体育学》教学标准不一、操作混乱,每个教师教学侧重点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时数又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没能得到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单纯的闭卷考试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考试一旦结束,学生所学的知识也随着假期的来临遗忘殆尽。久而久之,《学校体育学》这门必修课程成了“必休课”,难以发挥其实际价值。因此,要提高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必须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

二、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推进《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是《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西藏高校《学校体育学》教学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区别于其他高校,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一)科学整理与更新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学校体育学》教材是学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西藏中小学教学现实状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时要把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理与组合,结合当前教学热点纳入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材内容,使《学校体育学》教学具有鲜明的西藏特色,能够反映西藏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适应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教案撰写、说课、训练、裁判及教学实践等是更新教材内容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根据体育课特点及要求对教案撰写进行讲解,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基本掌握教案撰写方法后,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修改教案,依据学生教案内容进行分组,组内轮流说课,小组成员提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说课完成后进行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学生根据问题及评价反复修改教案,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作准备。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利用每年校运会举办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运动会编排和各院系训练计划制定工作并让学生在运动会中做裁判,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师只有科学、综合地考虑教学的有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加以组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体育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应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个性特点。西藏地处高原,社会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偏低。因此,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针对《学校体育学》教材概念偏多的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电子设备等新型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转变观念,优化策略,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把课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进行有机整合,综合使用课堂、QQ、微信等交流平台,将校内外观摩学习及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三)合理统筹课程开设时段及教学时数。《学校体育学》课程开设的学段、学时及学分分配,都会影响未来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学校体育学》开设过早,学生会因未掌握足够的运动技能,学习能力与自信心缺乏,不能进行教学实践,也完成不了学校体育课的课程目标。开设过晚,学生会因考研等因素无法系统掌握课程知识,没有时间和意愿结合《学校体育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不能有效进行总结与反思。西藏高校《学校体育学》原来的开设时段在第3个学期,学生教学实习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因此,《学校体育学》课程结束后,学生没有及时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得不到较好的加强和巩固,以至于所学知识到教学实习时已经忘得所剩无几。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课程开设时段也要进行改革。研究证明,在第4、5学期开设《学校体育学》课程,既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也利于教学技能的加强和巩固。因此,把原来安排在第3学期的《学校体育学》转移到第4或第5学期,能使学生在掌握《学校体育学》相关知识及理论后在第7学期的教学实习中进行巩固,以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帮助。《学校体育学》是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通用教材,全国各高校分配学时差异较大。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总学时较少,共有64个学时,基本能满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但实践教学时间较牵强,学时安排偏少,教师在实践中不能面面俱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走马观花。因此,学校应合理设定《学校体育学》总学时数,教师必须恰当分配理论和实践学时,不仅要保证教师的教授时间,更要满足学生学习、练习、纠错、改正的实践学时。根据西藏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重新对教材进行重点划分,优化教学结构,如对课程各部分学时进行重新分配,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学校体育目标及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尽量把更多学时放在学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四)完善教学评价。以《学校体育学》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系统全面地实施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适应时展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可综合运用以下评价方式。一是课堂评价,即每节课课前抽一名学生根据教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3分钟的台上讲解和课堂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仪态等给出评价。二是说课评价。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说课的要求,给学生两周的时间作准备,说课内容不限,两周后根据说课内容的相似程度分组进行说课,每个学生根据说课情况进行现场评议,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记录进行检查分析,每组抽出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和全班同学做出评价。三是教案评价。教师讲解教案的书写规范与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正在学习的实践课程选一个教学内容准备教案,两周后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并自己备课,在一周的备课时间里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或向任课教师寻求指导。四是教学实践评价。教案成型后进行教学实践,一周后的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按照之前的分组,学生先把教案进行组内相互展示,然后按照学号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实践,听课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最后每组推出一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五是试卷评价。学期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评价。全面、客观、准确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在引进专业师资的同时提高现有《学校体育学》授课教师业务水平。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定期参加教研培训、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和专业知识面;要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煜坤.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杨吉萍,冉孟华.学校体育学基础与应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3]曲宗湖,顾渊彦.“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6-14.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郭慧芳 陶光华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