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对“毒跑道”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04-10 09:06:23
导语:教育改革下对“毒跑道”问题的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15—2016年,“毒跑道”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层出不穷,引发了媒体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毒跑道”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产生了新的思考。该文梳理了“毒跑道”事件的发展概况,从现行中国教育改革方针的视角,重新思考了这一社会问题,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提出了更宽广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塑胶跑道;教育改革;学校体育;体育器材;教育公益性
1毒跑道问题始末
1.1问题的产生
2015年9月,江苏苏州元和小学的十多名学生陆续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经查问题出自于学校新铺的塑胶跑道。江苏之后,上海松江区一所幼儿园的部分孩子也出现了疑似问题塑胶跑道导致的不适症状。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全年,至少有江苏、上海、河南、广东4个省份出现了“毒跑道”事件,而2016年的情况并没有缓解,成都、北京、沈阳等地相继继续发生“毒跑道”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案例,先后影响上百名中小学生,仅北京就接连发生了5起。
1.2问题的发展
“毒跑道”事件的层出不穷,引发了大量媒体和群众的关注,在舆情密集迸发的过程之中逐渐扩大为全国性的社会话题。大众对塑胶跑道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跑道本身和学校管理。问题跑道中一些属于质量问题,承包商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而另一种在指标上是符合国家质检局《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规定的,但国家规定的指标只是一个阈值,即使在国家限定的标准内显示跑道安全,也无法完全排除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学校管理方面,在家长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之下,大多数出事中小学都能及时将问题跑道铲除,由学校出钱为学生做血液化验等检查。
1.3问题的解决现状
在“毒跑道”事件曝光后,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问题的继续扩大。“毒跑道”事件发生初始,及时指导相关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回应社会关注,对有质疑的场地设施要立即暂停使用,并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整改。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特别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2016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和国家体育总局、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部门就完善塑胶跑道检验标准进行了研讨,又会同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开展了包括塑胶跑道在内的基础教育装备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要求对塑胶跑道生产、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检查。6月21日,再次会同环保部、住建部、体育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研究标准制定等有关问题。
2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毒跑道”问题的思考
2010年,国家制定并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1]。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体育在过去的6年中也通过不断变革和发展来参与到教育改革之中。塑胶跑道作为中小学和高校中最基本的运动器材,其问题的曝光应当引起我们对教育改革更深入的思考。
2.1育人为本:教育的公益性拒绝营利行为
学校体育必须深刻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做好“育全面人”“育全体人”和“培养好育人之人”的工作[2]。学校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组织,教书育人应该是其真正的价值取向,而通过在公开招标中收取利益来选择承包商进行塑胶跑道铺设的行为,显然有违教育改革中学校“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公益性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更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与目标[3]。而在“毒跑道”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益性教育中公共物品的购入已经出现了市场化趋势,这一趋势对学校教育的公益性造成了巨大冲击,如何把学校体育中的盈利行为,尤其是体育器材的招标购买引导向公益性发展道路,是教育改革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2.2改革创新:整体化与实效化并驾齐驱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体育不仅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道路,更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
2.2.1整体化改革
学校体育是中国现行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系统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要与教育改革并驾齐驱,尤其要适应中国教育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改革整体思路,在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与改革大方向的良好互动。就“毒跑道”及类似关系到学生健康或教学器材安全性的问题而言,整体化改革要求教学器材的选用必须走法制化和标准化道路。这对教育部及各地教委的标准出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要走法制化和标准化道路,不代表就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盲目出台相关标准。塑胶跑道相关标准的制定要科学且客观,不能为了制定而制定,而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标准可行性方面落地。
2.2.2实效化改革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现行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健全,而“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却愈发明显。学校应承担起落实政策的责任,不能让改革只浮于文件和口号,而切实落实到课程设置、器材规范、人才选拔和学生体质监测等每一环之中,让改革在细节上见微知著。
2.3提高质量:关注器材质量和教学质量
体育质量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毒跑道”事件中,我们主要关注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器材质量。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需要高质量的体育人才与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连跑道的安全性都无法保障,在高压学习下的中小学生当然会失去体育兴趣而远离操场,这是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大倒退。在提升体育器材质量上,教育部门、学校、体育器材供应商等利益相关人应落实新出台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在落实过程中,(1)要加快各地塑胶跑道合格标准的制定。(2)要加大对塑胶跑道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3)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4)要加强责任追求机制,对于在以上过程中徇私舞弊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3结语
“毒跑道”事件引发的不仅仅是跑道标准等化学标准的讨论,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应当反思: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否偏离了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思路?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如果能够保障学校体育的发展路径始终与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一致,无疑会增强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从社会监督的角度,杜绝一切不符合标准的“毒跑道”,给学生和家长打一剂强心针,为社会敲响警钟。
作者:杨祎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
[3]戴双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 上一篇: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的互动
- 下一篇: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