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16 09:17:31
导语: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重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体育应再进一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上发挥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体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学校体育;发展;趋向;改革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人格,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水平,要对未来学校体育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使体育能更好地为培养未来人才服务。
一、体育课程——学校体育改革的亮点
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旨。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更加重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体育精英;彻底摆脱传统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即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向以人的健康成长和需要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包括价值观、人生观、能力、兴趣和态度等内在的情感体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各高校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总体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突出特色,即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各高校培养目标、整体培育方案、地域特点、师资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相适应;二是分类设置,形式多样,出现了必修、选修、选项、俱乐部制、课内外结合学分制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三是授课时间安排灵活机动。另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还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和运动基础等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大变化。(1)课程名称和学时的变化。深层次上,却意味着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对学校体育的纵深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课程标准的出台与试验。2001—07年,教育部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新课程标准的实验。2003—0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3)课程内涵的丰富与变化。首先是新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体系上更加规范,正逐步向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靠拢;其次是内容的变化,强化了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淡化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安排;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要、体育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感受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观等,淡化了竞技体育的传统体系和理念。(4)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课程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国家管理体制,转变为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并且十分强调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
二、体育教学——全方位向纵深发展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过去的体育教学目标至少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教学目标的社会性,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二是在结构和层次上没有体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三是未能比较清晰地分清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的关系;四是在表述上比较抽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近几年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第一,协调“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即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将体现社会的需要和体现学生的需要统一起来,并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在结构和层次上应该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第三,整体而言,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子目标,但是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用学校体育的目标来代替体育教学的目标;第四,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地具体、可操作及便于评价。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使学生“既会又悦”的问题;二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三是方法的创新性问题;四是方法的运用如何体现教育性和人文性;五是评价方法的改革等。与体育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改革动向则是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在内的教学整体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虽时有偏颇,但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一些操作性较强且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如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等。体育教学评价。第一,评价对象与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既包括了对体育教师“教”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更进一步讲,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涵盖了一切“教”和“学”的活动;第二,评价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如对学生的评价,就包括了对学生体育态度与习惯、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第三,评价方法与形式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既包括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以及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的评价等多种方法,又包括了“教学摸底”型评价、“教学反应”型评价、“教学反馈”型评价、“成果把握”型评价和“认可”型评价等多种形式;第四,评价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体育教学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
作者:文巍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人本主义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 下一篇:“三严三实”守纪律守规矩党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