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公共必修课的特殊性分析
时间:2022-10-27 11:15:59
导语:体育舞蹈公共必修课的特殊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公共必修课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家访谈,归纳总结出体育舞蹈项目作为高校体育公共必修课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以及课堂运动强度的把控上,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和配比以及对学生的男女比例方面与其他项目相比,也存在特殊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特殊性
1研究目的
体育舞蹈作为新型的体育项目,集体育和舞蹈为一身,该项目走进校园便深受学生喜爱,高校体育舞蹈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本文通过指出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必修课项目存在的特殊性,为高校体育舞蹈项目科学持续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本文参考了我国大量核心期刊中有关体育舞蹈的文献资料,阅读了《体育舞蹈》《中美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理念比较》《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教育论》等书籍,并以体育舞蹈,高校体育教学、舞蹈美学等为关键词在INTER网上检索查阅相关文献100余篇,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2.2走访调查法本研究通过电话访问和实地走访Z省高校较为集中的3所城市体育舞蹈专项教师20余人,体育部主任10余人、教务处主任3人,社会体育舞蹈俱乐部4所,了解体育舞蹈项目的相关发展情况,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课”的特殊性。3.1.1内容组成上的特殊性。课程和教学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任何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都需要以课程和教学为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在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建设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朝着时代性、多样性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体育舞蹈走入高校成为体育课程项目之一,到现在的“遍地开花”,这十几年中体育舞蹈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也随着时代更新不断变化。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艺术体操等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以节奏明快,动作优雅,深受学生欢迎。但不同于其他“艺术类”项目的是,体育舞蹈范畴的界定相对复杂,从舞种划分来看包含两大类,即标准舞和拉丁舞。标准舞包含了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拉丁舞则细分为伦巴、恰恰恰、牛仔、桑巴、斗牛。从表现形式上看,体育舞蹈既可以是“双人舞”也可以以“集体舞”的形式呈现。除此之外,同“竞技性”的体育舞蹈相比,交谊舞以其步伐简单互动性强也出现在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课堂。两种不同的体育舞蹈输出形式,所对应的是“竞技”与“大众”的表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如果只是从推广健身的价值考虑,学生只学习交谊舞而避开竞技性体育舞蹈,会导致其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出现偏差;如果一味强调体育舞蹈的竞技性,学生则又会因舞蹈技术性较强陷入难以掌握的困境。简而言之,两种类型的舞蹈并不能孤立选择,但也并不能简单叠加,这个特性也是该项目的“特殊性”表现之一。鉴于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会有相当多的“穿插性”和“组合性”,组合方式依据的是不同舞种的技术难度、舞蹈强度及互动性程度的差异性,如以较为简单易学的交谊舞作为学习的起点,在第二学期所学的恰恰舞与牛仔舞身体韵律动作较少却步伐活泼节奏感强学生易于掌握。但回归到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上,访谈专家给出的意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结合每个高校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条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动态”教学内容。3.1.2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体育课属于实践性课程,谈到体育课就必须考虑课的组织形式。本文中所限定的体育课为公共必修课,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必修课,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是传统的公共体育必修课的课程设施方式。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在于该项目社会性较高,课程最理想设置方式为俱乐部,这种方式在高校中的具体方法是学生在学校的体育俱乐部中完成体育学分的方式,其特点是时间弹性较大,基本放在课余时间进行。对体育舞蹈项目来说,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如服饰舞鞋等装备,如果放在晚上进行还可以在课后组织“小舞会”。然而,这样与体育舞蹈“完美匹配”的俱乐部形式,只在极少部分高校才得以实施推行,多数高校还是保持着传统的“必修课”方式。其次,体育舞蹈分层教学很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专项知识、专项技能水平,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本研究将体育选项课分为A、B两个层次,使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向自己可能的发展水平发展[1]。一些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很多具备舞蹈基础,那么在体育舞蹈课的内容接受上就会同其他专业的学生存在差异;再比如天生身体协调能力差但又喜爱体育舞蹈的学生,如若进行了体育舞蹈初级班的学习,进步空间和学习效果都会更加显著。笔者通过走访一些社会上的体育舞蹈俱乐部发现,那些口碑较好师资雄厚的俱乐部都是采用分层的方式开班方式,即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这样不同基础的学员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班级里舞技和自信都提升得更高更快。3.1.3练习形式上的特殊性。与篮球、田径、足球等传统体育课项目相比,体育舞蹈的运动强度变化不大,究其原因,是舞蹈类项目技能主导为主。比如,拉丁舞中一个典型的基本步伐的“库卡拉恰”,规范的动作是借助收臂的顺力,挤压上身向另一边移动,并推动这手臂摆出,同时带动腰、胯、腿的移动,出脚时借助地板力量,双膝绷直,大腿内侧用力内收,身体150中段处于拧转状态。学生按照这样的动作规范来练习,那么即便只是两分钟,运动强度也会非常之大。但是,选修体育舞蹈课的学生大多为零基础,很难做到动作规范,那么运动强度也会随之大打折扣。再比如,一堂体育舞蹈课的教授内容主要为双人配合,那么教师多会以示范、语言讲解为主,学生观摩、模仿配以教师再纠正为主,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更多是用眼去看用脑去想,用身体去体会和揣摩,虽然学生最终掌握了舞蹈的双人技术技巧,但从运动强度上来讲,同其他体能主导类项目还是有很大差距。然而,随着国家号召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高校也空前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此与体育课直接挂钩,要求体育课增加学生体育素质练习比重,甚至是教学内容围绕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这就与体育舞蹈这类技能主导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矛盾。如何让学生练习体育舞蹈同时显著提升身体素质,体育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笔者整理访谈专家的建议:教师可在课堂的结束部分抽出小部分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素质练习,也可在舞种的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选择恰恰、牛仔等运动强度相对较高的舞种进行教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3.2“人”的特殊性。3.2.1教师的角色扮演的特殊性。教学是课程设置的活化,是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主要手段。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既是体育教师也舞蹈教师,既需要掌握运动锻炼的一般训练常识和方法又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育舞蹈技能及授课能力。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示范能力、合理运用教辅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如何将体育舞蹈其“舞蹈”特性贯穿于体育课中,这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从更广的意义来说,舞蹈的教育是主张从审美的角度,把其看作是“最好的审美教育方式、除技能外,它更有益于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培育,有益于智力和非智力开发”[2],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能力将多种方式的审美贯穿其中,除了体育舞蹈不同风格所展现的动作美和教师由于专业训练的形体美,还有不同风格音乐的审美,有绅士风度的舞蹈礼仪的熏陶,甚至是其言谈举止、穿衣谈吐对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一种美的浸染。从身体美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教育与身体美学之间所关注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改良和培育我们的身体,使之朝着更加自由、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塑造美的源泉和动力[3],体育舞蹈教师更加需要了解这一深层次目标。因此,体育舞蹈教师需掌握除体育教师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教学的能力外,更需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育素质,这是体育舞蹈教师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体育教师的本质。3.2.2教师配比的特殊性。体育舞蹈的主要练习形式为男女双人和谐的配合,通过男女双方身体各部位动作及其配合来展现它的流动美及静态造型美,因而它是一项男女高度配合的特殊运动项目[4]。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由一名教师完成教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形式最理想的状态是配备男女两名教师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校都依然保持着单人教学的模式。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所限,比如教务处对师生比的要求、学校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再或者体育舞蹈教师的男女配比不协调等,都会导致体育舞蹈课无法按照男女教师双人授课的方式进行。笔者采访到在高校教授体育舞蹈同时在社会俱乐部兼职的老师,他们表示在高校课堂采用单人教学,在社会俱乐部则采用男女双人配合方式教授,两者比较得出的结论:体育舞蹈采用双人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单人教学无法比拟的。双人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和体会,通过男女老师的配合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男女舞步的区别、手势引导,更能使学生看清动作的方向变化及舞蹈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等等,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要领、表现舞蹈的神韵,从而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5]。3.2.3学生性别配比的特殊性。正如上面提到的一点,体育舞蹈是男女双人配合的舞蹈,如果没有男生参与其观赏性将会大打折扣。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舞蹈课的女生比例远超男生,通常一个班鲜有几个男生选择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课。造成这种“男女失衡”局面的原因,第一是男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有偏差,认为体育舞蹈就是女生学的东西,男生跳起来会没有男子气概;第二是女生喜爱舞蹈的比例本身就高于男生,体育舞蹈可以塑造人的体型使人看起来更有气质,这对爱美的女生来说是一个很强的驱动力。然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男生和女生双人舞蹈的基础上的:男生女生面对面,按照体育舞蹈的要求双手握持,扶肩托腰,这种表象性的接触,将男女学生异性之间的“难为情”身体接触以“合理化”“公开化”的舞蹈方式表达。人们在融洽、和谐、高雅的练习气氛中——男带女随、女展男托、互相依托、引导与共存的默契配合下,既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又满足了交往与寻觅知音的审美需要[6]。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务处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对选课学生的男女比例进行限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与建议
体育舞蹈在高校作为体育公共必修课存在诸多特殊性,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内容因舞种和考核方式不同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俱乐部形式是较适合高校体育舞蹈项目的课程设置方式,同时因学生水平不同设置分层分班教学;体育舞蹈课的运动强度把控应引起重视。体育舞蹈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特殊,教师既是体育老师也是舞蹈老师,对学生既有增强身体素质的责任也有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义务;体育舞蹈因其男女双人项目特点应配备男女双人教师进行教学,同样,对学生的性别配比也存在特殊性,应多渠道鼓励更多男生参与。高校应当抓住体育舞蹈多方面特殊性,洞悉其项目本质,从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更加科学的高校体育舞蹈发展之路。
作者:尤晓旭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 上一篇:体育舞蹈对青少年身体的影响分析
- 下一篇:新媒体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