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

时间:2022-08-05 03:53:15

导语: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

摘要:当前体育教育的不受重视导致高校体育工作难以开展,学生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教师对体育教育理解的偏差导致体育地位停滞不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校体育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体育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存在,因此本文通过对政策的解读、体育教育公平的现实价值的理解及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原因分析,提出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时代背景及相关政策着手研究,探析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认为体教融合是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政策支撑,以人为本是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核心要求,体育育人是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必然结果。得出相关结论:(1)让体育回归教育、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可以将体教融合政策落实;(2)使青少年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可以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化;(3)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完善体育设施系统的配置可以将体育育人价值体现;(4)5G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是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育;教育公平;实践路径

202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深化体校改革;要规范社会体育组织;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要强化政策保障。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正面的、合适的教育来引导人、塑造人,体教融合旨在将体育和教育融为一体,这是实践立德树人战略的重要举措。教育公平体现在资源分配、发展规划等各方面,体育教育公平受身体素质、学科地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本文从体育的功能及实质入手,探析高校实践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

1、将“体教融合”政策落实

1.1、体育回归教育本位

体育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必然条件,因此体育回归教育是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现实选择。姚明认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因此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融合能更好地让体育融入教育之中,将体育进中考、高考落到实处,而不是喊喊口号而已,因此体育回归教育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选择。体育是教育的多元载体,教育是体育的有效体现,体育和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动力源,从而带来1+1>2的效果。体育与教育相融合尤为重要,体育课堂不再是曾经的体能课,它是一节不能缺少德育的体育课,是一节体育教育课程,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途径。

1.2、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

体育教育公平应该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方位公平。高水平队建设也不例外,将立德树人贯彻队伍建设全过程,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体教融合旨在培养的是学生,再是运动员,是学生运动员。1987年我国开始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至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熟已有34年之久,高校运动队为退役运动员提供上大学主要途径,也为体育部门国家队输送部分人才,截止2021年我国已有316所高校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招生规范方面严格遵守教育、体育部门相关制度,同时应进一步增强高水平运动队素质教育培养、教学管理,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促进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业,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仅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身体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国家输送运动、文化水平都高的人才。

2、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化

2.1、使青少年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教育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利益,要以人为本,这是毋庸置疑的尊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育不只是运动技能的形成,更是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学生主体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的必然路径,应该以提高学生健康为目标开展体育课。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态总体令人堪忧,体能素质逐年持续下降,超重、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深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意识。陶洪在2021年3月的两会上讲到要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教育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的作用。

2.2、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教育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在教育的效果评价。坚持综合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的必要举措,当前大部分教师采用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欠缺,学生体质差异大、接受能力不同,从而学习成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应制定不同的体育课程程效果评价机制。结果性评价虽然具有标准化、客观化等特点,但不能反映“健康第一”的特点,而过程性评价正好可以弥补结果性的不足,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制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此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将“以人为本”贯穿教学、育人、评价的全过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基于体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是检验体育发展的依据,加强指标体系的完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3、将“体育育人”价值体现

3.1、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

体育是一门承载着“社会价值”的学科,“体”只是形式与方法,“育人”才是最终目标,让体育成就更全面的教育是高校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认为体育处在人格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发展体育。“清华体育”模式是各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该模式强调体育对于身体和心理正向的促进作用,以及体育在个人品质和社会品质方面所产生的迁移价值影响。清华历代校长都亲自抓学校体育的发展,秉持“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

3.2、完善体育设施系统的配置

教育公平应融入到教育各环节,完善体育设施的配置是落实教育公平的路径之一,因此要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建设。2004年8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体艺厅[2004]6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作为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的指南,依然有部分高校存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不足的情况,各高校应配足配全体育设施、场地,让学生有体育场所参加锻炼,让学生运动员有体育场所参加训练,让学校运动会有体育场所开展竞赛。在完善体育设施系统配置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使高校有资金改善体育设施;高校也可以寻求一些相关企业赞助,高校可以给企业做宣传,最终达成双赢。

4、将5G技术应用至体育教育

2020年5G网络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40余个城市,5G时代成为当今新的发展主题,这为体育教学更好地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5G时代推动体育多元化发展,利用数字化开展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育智能化,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便捷。

4.1、5G让师生的交互性越来越频繁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育公平的表现之一,将5G技术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师同时管理多名学生,通过视频回放等功能远程进行指导,避免“偏心”现象的出现。交互是指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授与反馈。随着5G技术的成熟,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到现在的网络课程,教师远程监督,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衔接变得更加流畅、方便,更明显的体现出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信息不再停留在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途径拥有学习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5G让体育教学“教”与“学”数字化,用统一标准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消除教师对个体的差异对待。5G技术的成熟,淡化了省、市、县、校各阶层的主观水平差异带来的教育管理不公平;提升了教育资源公平性的感知,教育资源体现在师资力量、体育活动设施、学生素养等方面;弥合了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育人互动投入不公平问题。将5G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运动技能训练方案,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2、5G让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便捷

5G技术的日益完善,高校之间实现共享教育资源是指日可待的,使学生学习不受东西部经济水平差异影响,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在5G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学习,实现了地下室内、山间村内等信号不佳地方的通讯流畅,让学生学习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学生遇到上课遗留的问题时,可以借助各类电子设备进行问题查询,也能联系老师,老师也可以在空余时间答复学生,这让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学习,让学习不受阻挠。学习形式的灵活化,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便捷,让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到各个区域。5G技术让学生学习体育项目技术动作时能反复看视频反复练习,让学生体验极佳;全景课堂的实现,使学生学习更加多元化、自由化。网络课堂可以聚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让每个教师的优势共同体现在同一课堂,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5G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学习更便捷、有效,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从而实现体育教育公平。

5、结语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大力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进一步加强体育强国建设,提高中国在体育国际大舞台上的地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导下,加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意识,可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健康中国。在教育公平一步步完善的今天,更要重视体育教育的公平,让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可以接受同等的体育教育,高校实现体育教育公平的路径还需要一步步摸索。在学校体育发展道路上,要将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发文落实下去,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公平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力量,让学校体育的发展向着体育现代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Z].2020,4,27.

[2]王家宏,董宏.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1).

[3]刘海元,展恩燕.对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思考[J].体育学刊,2020,27(06).

[4]张二宁,朱传耿.我国体育公平的研究进展及前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

[5]人民网.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Z/OL].[2012-12-03].

[6]刘喜林.百年清华体育在救国强民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价值弘扬[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08).

[7]教体艺厅.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EB/OL].[2004-8-22].

[8]童莉莉,周伟,张鹏.5G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

[9]张风云,余晓婷,丁静,张为民,郜蕾.5G+VR技术实现偏远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农家参谋,2020(21).

作者:魏黠 单位:上海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