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中学体育教育思考
时间:2022-11-06 09:16:52
导语:素质教育下中学体育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是达成其他各项素质的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传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育自然成了增强孩子体质的必要选择。但由于受到新课改与应试教育矛盾的影响,初中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体育教育的指向性趋同于应试教育,即考试,而并非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问题;思考
素质教育中包含体育,体育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指向,体育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要求,即健康追求。它应包括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竞技体育等综合性体育项目和健康追求理念,形成一套综合性强、理论坚实的体育教育体系。但在现实的体育教育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中学体育并没有实现综合性,反而是像文化课一样,向分数看齐,由此使得中学体育教育方式的问题有增无减。而新课改中又将体育分值一再提升,更加重了体育教育向分数看齐的偏颇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指向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近几年来,新课改强调提升体育分值,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处于一种紧张的备考状态,本应是娱乐游戏、简单技能训练、提高身体健康质量的体育课,如今却变成了应试技能速成训练课,每节体育课都围绕中考项目反复强化练习,800m、1500m从未走出体育课堂。据时事新闻报道,体育课上猝死事件频有发生,如南京1名14岁初中女生生理期坚持跑步结果猝死在跑道上。原本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现如今逐渐成为学生提及生畏的课程,并非因为教师严厉,而是每节课程内容都是复制性大强度甚至是超强度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但就现状来看,体育课的健康指向走入偏途,拿到满分成了现在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这无疑忽视了《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扭曲了中学体育教育观念,势必会给体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拿到满分,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监督逼迫下早起晨练、不停的跑圈,大课间也要抽出10min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项目训练,已违背了学习之余劳逸结合、强身健体的初衷,让学生身心疲惫。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体质都适合大量运动、都有运动天赋,因此用统一高标准来要求每位学生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会使得某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从而排斥体育运动,与原本预设目的更加背道而驰。加之在社会发展带来的雾霾、空气质量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应以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为主,并非以分数为重而不惜学生身体承受力的强化训练。学校、教师应明辨新课改要求,明确素质教育真理念,转变体育教育指向,不被体育分数紧固教育思维,要真正落实体育教育以学生健康为目的而不是以提升分数为目的,让学生对体育教育有兴趣而非惧怕紧张,调整体育教育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应组织教师研读《体育课程标准》,并进行科学解读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科学解读,定准体育教育目的,指向增进中小学生健康,少年强则国强,体育教育落实到位,有助于增强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促进骨骼等各个身体机能的生长。体育教育应围绕如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展开,而非一味的看分数,要科学解读课改要求。新课改提升分值是想让国民关注健康,增强体质,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而不是充实中考招生。2教师应注意体育教育强度某些学校存在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盲目高强度训练的做法,跑步、跳绳等项目都是以学生极限为标准,反复加大锻炼程度,一节课下来,学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心脏频率非常快,反而对学生身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训练强度,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留心观察不同学生身体素质,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结合不同学生适当调整训练量和强度,通过多种形式锻炼技能。例如,跑步弱的学生,可结合其身体素质适当增加跑步圈数,若结果仍无效,则不要反复强化,这样会使得学生厌烦惧怕体育课,也会增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容易引起不适。尤其是需要体育教师考虑男女生差异,在进行训练时,适当照顾女生的身体承受力,适量安排锻炼,还要重视女生特殊期的维护,某些症状严重的学生可考虑不进行运动或少进行运动。3调整教学内容新课改提升中考分值后,中学体育教学几乎都围绕中考项目实施,每节课都在反复地练习几个项目,常规练习、测试练习结合,学生渐渐便觉得体育课乏味,辛苦劳累,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得学生曲解体育课的教育目的,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中考得满分。因此,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考项目训练为主,某些趣味性体育比赛、活动等穿插其中,一是可以缓解学生备考的紧张状态;二是可以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体育重新焕发趣味性;三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有新鲜感。有句话叫物极必反,用在体育教育中便提醒体育教育教师,锻炼要有度,适当的非训练项目课的加入会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也便于让学生调整状态,更好的迎接中考项目锻炼课程。4学校增加体育设施,调整授课形式为保证教师能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学校应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辅助体育教师的教学,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便捷。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包括各方面机能的提升,因此如果仅凭简单的几个项目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是有局限的,不防增设体育设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项目,从而使身体各个机能都得到锻炼。另外,学校可尝试调整授课形式,将体育课按照学生兴趣分组,结合学生体育特长进行授课,使擅长跑步的学生的跑步技能进一步提升,使擅长篮球的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等,实现因材施教。但在以学生兴趣划分授课中,还需要加入其他项目,达到综合性训练。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选择,也使得体育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教学。每一项教育都应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事情,而非令学生排斥,体育教育要为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保驾护航,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适量合理的锻炼强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孙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国峰.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及教学对策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12).
[2]韩琦.素质教育下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J].内江科技,2011(6).
[3]李世英.浅谈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构思[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4]马轩.浅谈下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体育教育学生实训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