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分析论文5篇
时间:2022-05-17 10:51:44
导语:大学体育教育分析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体育教学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和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实际情况着眼,深刻分析了目前大学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找到一条可实施性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体育教育;危机改革
1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的危机
1.1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较差
导致这个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现今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学习紧张、作业任务繁重,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大多数高中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常常让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甚至取消体育课,以让学生专心学习文化课知识。学生为了拥有优秀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后过上美好的生活,自身也会倾向于花更多时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对身体的锻炼。所以,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普遍身体较差,甚至丧失了一些体育技能(比如一些学生对于最基本的打篮球规则都不了解)。以上种种造成大学体育教学得从基本的开始教学,加上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目的和重要性,这就加大了大学教师的教学难度。
1.2教学目标定位单一
现在大部分大学里的体育课目标定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活动,没有过多的技能训练,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实现不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所以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不合理的。教学目标简单、太过于单一、没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技能没有实用性,无法达到体育学习的真正作用。
1.3教学内容包含范围过于广泛
一方面,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设定教育教学的时候内容太过于宽泛,看似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都不是精通的,只是泛泛了解。另一方面,如果学习内容过于广泛,学生会感觉课程太过于繁重,也容易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最终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情绪,不爱进行体育训练,进而逃避锻炼身体。
1.4无法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很多大学生表示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得学分应付学校的考试。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得不积极,甚至有些同学一上体育课就请假拒绝活动,有的甚至逃课。造成这种现象,当然有体育教学者的原因,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当,导致教学课程过于单一和乏味,所以,导致课堂上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建议
(1)在教学任务上突出体育这项学科的重点和特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本学科教学综合特点以及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合理地设置和改进课程内容。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愉悦身心、强身健体,进而学到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一定要区别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目的。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关心的是学生体育基础的教学,体育从娃娃抓起。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体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和风采。(2)体育课程目标应该摆脱原来狭隘的目标定位。现今的体育课程应重新着眼于改善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体育课教学的发展。如果能让大学体育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必须加快对之前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适当建立综合性体系,目标不再拘泥于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是从更远大的视野来建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目标体制。(3)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尝试进行专项的、有深度的学习方法,在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上,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教学只是追求面面俱到,这样最后学习到的都是很浅显的理论知识。贪多嚼不烂,当真正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时候就会发现根本无法派上用场,纸上谈兵罢了。现今,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负担过重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普遍低下、体育技能水平普遍较差,所以需要在大学重新开始,一步一步来进行体育锻炼。虽然这样做可以让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学内容会和中学大同小异,使学生没有新颖感,不重视,并且大学的体育教学也会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想让体育教学有新的发展和进步,亟需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4)教学形式应该是老师固定,学生不固定,现今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就是保姆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渐渐没有了自主性。老师什么都要教,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不能有效地发现人才,也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感。所以,合理的体育教学形式上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更具针对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本文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以及如何改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借此希望对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能有所帮助,最终让大学体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作者:李孟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体育教研部
参考文献:
[1]许钊,张丽丽.浅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阻滞现象[J].山西青年,2017(1):38.
[2]张曙林.科学健身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43~44.
第二篇:体验式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描述性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简要地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深入地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师地位、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以期为大学体育教师提供体验式教学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大学体育教育;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适应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创新性改革的重要表现。如何正确认识体验式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各个大学体育教师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拓展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指的是通过在学校进行日常教学来争取完成的一个教学任务或努力达到的一种教学境地,与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基本相似。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这两种类型。而教学模式正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应运而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出发点和完成的落脚点都是实现和落实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最优化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水平而提出的。体验式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对知识技能的教授和训练,而在于对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角色定位、学习动机、团队协作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就突破了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目标范畴,扩大填充了许多全新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也从描述性的知识技能教授转变为程序式的知识技能体验和感悟。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转移到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程序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发现和处理解决问题,在认识发展方面提倡将隐性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显性的教学目标。这就给予中国各大高校极大的启示,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直接放置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最前端,而不再只是依附于各类体育项目动作技术教学背后,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2促进体育教学策略的变革
就中国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策略来看,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3种教学策略分别是“体育技能”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和“反馈式”教学策略。“体育技能”教学策略也称“三基型”教学策略,指的是一种由体育教师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和分解法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完成“建立动作感念—体验运动项目—完整教授知识技术—复习巩固技能”这样一个完整教学程序的教学策略。“发现法”教学策略指的是一种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思考规律而提出的“了解课题—制定假设—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总结规律和发展规律”这样一个教学程序的教学策略。“反馈式”教学策略则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尝试来完成发展变式、归纳总结、反馈调节等短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体验式教学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策略是以体验式为学习圈的一种全面体验式学习模型,按照设计布课—体验分享—总结提升—实践应用的步骤程序实施循环教学。大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的督促控制,从而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效率。以大学体育体验式教学的“电网逃生”这一课程为例,体育教师领导和组织学生在30min之内保证全员身体不触及电网的情况下穿越电网。
3重识体育教师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中是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指导者,是挖掘学生智能和启发学生潜能的引导者,而不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或只给出答案的领导者。这是大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双重改革大背景之下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要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就要从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彻底的转变。单从思想观念上来说,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自发地去探索发现、感悟总结和学习创新。而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来说,体验式教学为大学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体育教师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导学者,而不是体育技能的直接传播者,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但不是体育知识的裁断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者和监督者。简而言之,体育教师是一个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者。体验式教学是当下中国大学教育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4加快体育教学条件的变化
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师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教学设施和设备等教学条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真实的作用和影响。在满足了大学体育教学室内外环境要求之后,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中的演示法、游戏法、试听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多数时候,这些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都不会被单个应用,而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体育的体验式教学课堂。这就对大学体育教学室内外的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5推进教学评价手段的发展
中国大学体育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把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前文提到过的“三基”教学策略就是凯洛夫理论最典型的一种具象体现。自200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着5个领域的教学新目标,即扎实稳固的知识技能、积极主动的运动参与、和谐统一的身体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发展和灵活丰富的社会适应。
6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大学体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其一,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课堂上引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仅将体验式的培训理念和教育模式照搬到大学体育的课堂上去,而是要根据各个大学的实际情况,在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起一种适合该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方式。其二,体验式教学的引入是为各大高校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拓展思路,并不是完全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对其进行补充、改进、更新和创造。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能够更加适合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三,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较为坚实,在院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是制约着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最大的阻力,也是最关键的首要因素。其四,体验式教学影响之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对实施体育教育的训练场地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7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有拓展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学策略的变革,重识体育教师地位和作用,加快体育教学条件的变化,推进教学评价手段的发展等。
作者:王安大川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锦辉.大学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9):87,89.
[2]周蕤.论“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时代教育,2015(17):246.
[3]常波,刘海英.论大学体育体验式教学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191-192.
第三篇:生命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贯穿生命教育是完善生命激励评价机制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体验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在于运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与天赋,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本文将举例略谈生命教育贯穿大学体育教育始终的必要性,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生命教育;贯穿;大学体育教育;必要性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彰显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刻认知生命,全面发展体育技能。本文将简析生命教育的意义,论述举例略谈生命教育贯穿大学体育教育始终的必要性,并从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贯穿生命教育因素;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和生命保健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运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等三个方面来探索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措施。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理解教育而重在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教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1]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由“育身”和“育心”统一组成,不仅需要通过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注意融合生命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认知生命的珍贵意义,体验生命的快乐,张扬生命的活力。
二、生命教育贯穿大学体育教育始终的必要性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大学体育教育活动内容,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从文化理念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的美丽与内涵,促使学生自主投入体育运动训练中,从而体验生命的活力,学习生命保健知识,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强化体育技能,在体育运动中彰显生命的活力,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其次,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感悟生命的热情与兴趣,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促进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双向发展。另一方面,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人类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以及个体生命与社会群体生命的关系,升华生命的认知高度,在合作性体育运动中营造和谐的关系,唤醒生命的活化意识,发挥生命的光彩和生命的智慧。而且,生命教育理念对于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有着很强的适应性,通过深入贯彻生命体育,可以让学生养成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得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升大学的生命与活力。
三、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贯穿生命教育因素
将生命教育成功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首先要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生命教育因素,推动体育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和开放性,同时对于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在整个的教学环节,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让学生深刻领悟“生命在于运动”,不再由教师做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环节只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使学生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强。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在体育视频中融合生命教育因素,例如在让学生鉴赏健美操的视频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生命形式,如翩跹的蝴蝶,五彩缤纷的金鱼,美丽的鲜花和焕发青春活力的美少女等,接着,让学生欣赏凝聚着生命内涵的健美操,引导学生领悟健美操精彩的动作时而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时而仿佛欢快的金鱼、时而好像含苞绽放的花朵,使学生认知到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生命因素,体会体育的艺术美和生命的美丽。[2]而且,教师在体育实践课中增加教学的方式,如采用游戏法、合作练习法、自由活动教学法等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机制,渗透生命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人类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以及个体生命与社会群体生命的关系,升华生命的认知高度,在体育游戏运动中学会与人合作,认知自然界中的生命,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和生命保健的正确认知
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和生命保健的正确认知,耐心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熟悉生命教育和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热爱生命的信念。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运球、传球、接球、投篮等多种技巧,让学生鉴赏篮球比赛视频,然后,融合生命教育理念,告诉学生在参加篮球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时,不仅要大胆、勇敢地发挥自身最佳水平,也要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和意外运动事故发生,练习完篮球运动以后,理应平心静气,喝一杯盐水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导学生练习体育技能和接受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从而维护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强化学生的生命保健意识,教导学生呵护生命、珍爱生命。[3]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练处理较轻的损伤,告诉学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冲洗法、冷敷法和照射法。冲洗法是将身体受伤的地方放到活水下,进行压力均衡处理,使得皮质下的血液能够正常的流动,避免在伤口处的淤积,造成出血状况的发生;冷敷法是取一些低于身体温度的东西,如冰块、制冷类药物等,用它们来接触受伤皮肤,从而达到减缓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伤口面积的扩大;照射法是将损伤的部位暴露在较强的光线下,使得该部位的神经、代谢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同时,这样做还能减轻患者本身的痛苦,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损伤有骨头错位、肌肉损伤和骨头重度损伤伴随大量出血。教师应告知学生骨头错位是由于锻炼时动作的不娴熟,使身体碰撞到较为坚硬的器材上,造成骨头的错位,这时先不要进行损伤者位置的移动,而是应该让损伤者自身选择较为舒服的姿势,然后再在损伤者身体下面垫一些有利于固定的东西,如海绵、木板、枕头等,然后等待专业的医疗人员的处理。肌肉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损伤者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前,没有进行适当的肌肉拉伸,出现腿部、胳膊等由于用力过猛造成的损伤,处理此类情况时以冷敷,减缓血液的流动速度,较少出血,避免血液淤积在伤口处为主。骨头重度损伤伴随大量出血是损伤中最为严重的,处理此类情况时要特别注意,以止血为主,骨头复原为次。先想办法止住损伤处的流血,以包扎、冷敷、冲洗结合的方式,尽快使损伤处的血流降到最低,同时注意消毒卫生,防止伤口发炎状况的出现。
(三)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运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教师应注意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运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体育训练,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和生命健康意识,体验生命的活力和意义,感知生命的珍贵。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学生热爱祖国,维护集体利益,遵纪守法,积极向上,顽强、勇敢、乐观、自信,努力进取、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勇于拼搏、不畏强手、遵守体育规则的优良作风,逐步克服懒散、胆怯、懈怠和病态竞争等不良心态。[4]例如在进行大学标枪教学时,通过方位转法、慢跑、队列练习和有趣的体育游戏来带动学生体验生命的活力,指导学生明确标枪技术教学的内容、任务和技能要求,振奋精神,积极、愉悦地参与投掷标枪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标枪传统技法”“现代技法”“纵轴用力技术”和“满弓技术”等不同的投掷策略。在开展足球教学时,指导学生在尊重自己的队友和对方球员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足球技能和生命的活力,遵守足球比赛规则,正确处理足球运动中的损伤,告诉学生在比赛中不能急于求胜、伤害对方球员或者因为害怕受伤而消极运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生命教育和大学体育教育的融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生命保健知识掌握能力和主体意识,全面实施考核评分制度,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体育实践课的表现等综合各方面纳入考试评价标准中。这种多元化的评定方式可以由学生互相评判,通过班级学生的自主评定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增加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生命,感知生命的快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由“育身”和“育心”统一组成,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注意融合生命教育,教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认知生命的珍贵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大学体育教育活动内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全面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的美丽真谛与内涵,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运动训练中,不断升华生命的活力。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理应大力创新体育教育机制,积极融合生命教育因素;加强学生对体能训练和生命保健的正确认知,耐心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熟悉生命教育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运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与快乐。
作者:韦洪雷 单位:广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俞小珍.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来自江西省上饶市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22):1.
[2]张兰香.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29):2.
[3]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田径训练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9):3.
[4]付慧宇,张景华,刘浩.从体育教学视角浅谈大学生命教育[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1):4.
第四篇: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实践训练中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影响,但客观来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较为盲目、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等,严重阻碍了体育训练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该文主要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存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属于体育学科,是体育下属的二级学科,主要是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身心健康。当前体育教育学科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运动人才的重任,同时还对体育教育学科改革、提升体育教育训练的科学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就要加强训练学科本身的创新与突破,进而推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实现可持续发展。
1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存在的实质问题
1.1体育教育学科存在盲目建设问题
当前各大体育院系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纷纷盲目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专业建设的大潮中去,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专门培养专业技能的体育教育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专业体育院校和师范类体育院系而言,在体育教育学科的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一些理工、法政为主要办学特色的学校为了扩充自身专业体系,也相应盲目建设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并且其建设的速度十分迅猛,这势必会使这一学科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出现体育人才过剩的局面发生。
1.2体育教学学科发展参差不齐
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发展近况来看,其发展参差不齐是一大主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断的推行扩招政策,很多院校不顾实际的教学水平与实际办学条件,不结合实际来对其专业进行大量扩充,并且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成效。这种只是单纯的以人数扩充、没有考虑实际教学内涵的形式,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当前这种以快速形成的体育教育训练专业难以适应未来体育教育训练发展的趋势。
1.3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设千篇一律,缺乏亮点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专业内容整体上过于千篇一律,缺乏新颖的创意与专业特点。各个高校在专业比例设置上,较为常见的运动项目占据多数,例如:网球、排球、体操、田径以及足球、篮球等,这些都是作为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的建设内容,尤其在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上没有形成较为集中且独具创新的训练内容。这种缺乏特色的专业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们未来的就业率,长此下去容易将这一专业推向消亡。
2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2.1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一门专业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并且学科内容需要紧跟体育运动发展走向以及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如果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想要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将其与体育学其他科目进行内部综合。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精神文化活动也更具多样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休闲体育逐渐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得到广泛普及。休闲体育不同于专业的竞技体育运动,休闲体育出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人们工作上的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等,如:当下的高尔夫、瑜伽以及网球等休闲体育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盛行起来。由此可见上述的各类休闲体育必将会成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在实际训练学科中应结合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向,积极融入多样化的休闲体育元素,将休闲体育归纳到训练学科体系当中。这一举措不但可以为休闲体育的发展融入更多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休闲体育人才。
2.2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外部综合
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综合了医学、心理学、生物学、法学以及教育学等多项学科,因而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并且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广泛,主要在于训练学科不断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交融,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当今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越来越深。例如:心理学的部分内容会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工程力学相关学科内容对于帮助残障运动员的辅助器材支撑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教育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体育教学训练的改革步伐;生物学与医学则为体育事业反兴奋剂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学可以作为保障竞技比赛的公正、公平、公开以及维护运动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社会学则可以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环境等。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跟进时代变迁的步伐,凸显出人文主义理念,必须要广泛汲取其他学科优秀的文化元素,进而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综合能力。
2.3开创独立的发展模式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所决定的,从上述存在的问题现状可以得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将内、外部学科进行统一综合,从而优化自身的体系结构。但在综合化发展当中,也要创造一定的独立性,因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建设内容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发展经验来进行。基于此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发展道路上如不能体现出自身训练学科的独立性特点,那么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被其他专业所取代,甚至出现被淘汰的下场。若想将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从该专业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上着手,大力创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将以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为主要发展目标,以其他外部学科来作为主体的补充,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认识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为体育服务,不能将其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2.4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要向竞技体育提供科技支撑方向发展
自从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可以说我国已经跻身于体育大国的行列当中来。在2008年我国作为东道主承办的北京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共包揽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铜牌,总计100枚奖牌。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后,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和体育教育成为了国家切实重视的问题,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方针。体育强国战略性建设核心是以改变运动员的培养机制以及培养方式为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用高校来培育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从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各高校要制定一些学科和相应的专业来作为我国竞技运动员培养模式上的改革,而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就是其中一项最具重要的学科之一。各高校通过建立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体育教育训练出的成果转化为在校体育生的实际成绩,从而为竞技体育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发展中,要充分结合我国体育战略与时展的需求,并在实践教学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来进行实际的学科任务和内容的扩充与改进,不断优化自身的学科体系,促使其学科内部与外部紧密相容。与此同时要严格把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特征,并将其特殊性贯穿至学科具体项目中,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运动员们的专业运动技能,实现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作者:郑敏 张之扬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东.未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发展趋势分析[J].青年时代,2015(19):167.
[2]谢晓飞.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27):179.
[3]李彦乐.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2).
[4]龚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资讯,2014(2):145.
[5]马腾.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趋势[J].体育时空,2013(15).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优化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及创新创业理念的背景下,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找出与转型及双创理念相悖之处,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优化
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单位出现用人荒,以前大学生人人羡慕,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今许多大学生成了人们口中的“啃老族”,于是社会中出现一种声音,即“读书无用”,这些声音对传统的高校教育产生冲击,这对矛盾推动教育改革,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层面倡导高校人才培养向应用转型及创新创业方向发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已经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被贵州省教育厅列为贵州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教育部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中,体育教育专业名列其中,那么,体育教育专业如何跟上时代步伐,传统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设置局限于师资培养,专家调查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需求量大大减少,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业余休闲、群众体育健身等有关的专业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促使幼儿体育需求也会增大,且国家存在大量身残人士,所以特殊体育等也需要受到更多关注,那么,笔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市场需要求,以及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该文就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内容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及贵州省数字图书馆查阅收集40多篇文献,其中博士论文2篇,研究生论文22篇,其他16篇,了解一些该研究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
该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遵循社会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原理和要求,初步制定、设计问卷,并请相关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论证并进行必要的讨论、补充和完善,最后定稿,问卷采用封闭型和开放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教师及学生问卷。
1.2.3对比分析
该文对09版、13版、15版3个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该研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对所得数据与相关材料进行归纳。
2相关概念界定
2.1课程概念
目前,关于课程的定义繁多,综合各相关材料对课程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是较全面的。广义的课程既包括学校所设置的正式课程,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狭义的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以及目标、内容、进程等的总和,具体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中。[1]
2.2课程设置概念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依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确定的。宏观来讲,把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如何安排各科的教学时数总称为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是把为达到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教学科目及内容进度、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体现出来;微观上,课程设置是指依据为学生建立的完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一门学科课程进行的总体设计或规划[2]。教育学理论认为,课程设置的实质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形式对课程的各种要素或成分进行组织安排,进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其内涵包括:(1)课程设置就是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要素进行选择和优化组合;(2)课程设置就是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确定;(3)课程设置就是在建构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4)课程设置就是形成课程设计结果——课程方案[3]。
3结果与分析
3.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3.1.1课程培养目标与规格分析
人才的培养取决于课程,课程的设置需要依托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需要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表1对黔南师院09、12、15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3套方案都力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前面两套方案注重学校体育管理及民族文化传承,15方案则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的结合。培养规格对于体育教育培养什么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思想政治素质层面提高这一模块,开设马列、毛概、大学生修养等课程;针对专业素质层面,开设大量专业理论课及技术科;通过查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可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导向很明确,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批判性思维等重要素质均未提及。
3.1.2课程类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课程类型中,09版及13版结构类似,有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教师教育课、实践教育课;15版方案有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创新性实践;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类型有较大变化。查看09版、13版、15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类型包含的课程。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贵州省情,大学英语Ⅰ、Ⅱ、Ⅲ、Ⅳ,大学语文。专业课划分为羽毛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学校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训练、体育绘图、体育场地设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教学技能方向: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篮球。专业核心课程:排球、体操、武术、足球、健美操;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师礼仪,三笔字,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专业课方向:田径专选、篮球专选、排球专选、足球专选、健美操专选、羽毛球专选、武术专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训练专选。还有方向课程选修课,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休闲体育方向等,最后实践类课程,课程种类繁多,每学期都安排大量课程。
3.1.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授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解,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主要采用授受式教学法,也就是传统教学法,而较少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学生所学知识忘记快,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无法指导实践。
3.1.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也就是采用什么手段来考察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分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基础性理论课课程采用考试的方式考核,其他课程不采用统一的试卷考核,技术考核当中,主要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技术当中的理论知识不再进行考试。
3.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课程设置优化思考
3.2.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对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的目标是集中培养体育教师,保守估计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不到40%,一般市区县城一年就招几个,往往是几十个人竞争,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学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质量越来越高;其次,市场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有限,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需拓展市场需求点,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基于此,笔者依据现实社会需求,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思考,第一,思想政治层面,国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要求,能够运用马克思、思想、大学生修养等哲学层面指引人生道路,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专业知识层面,掌握扎实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科研与管理工作;第三,专业拓展层面,地方高校的使命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经济培养所需人才,所以,体育教育培养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针对幼儿体育教师大量空缺,培养部分准备从事幼儿体育职业的学生;针对市场对休闲体育、健康、体育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需求,培养学生此模块的技能;针对特殊体育需求,现在社会当中残疾人士众多,应培养残疾体育教学人才;针对体育创业,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精神层面,给体育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这方面人才也是市场急需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寻找市场痛点,拓宽学生就业面,培养更多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
3.2.2优选课程内容
通过对黔南师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分析发现,必修课所占比重为85%以上,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小,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比重相当。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依托课程内容开展实施,多元的市场需求表明,固守体育教育面向中小学并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设置课程显然不合时宜,应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以培养目标与规格为导向,设置多个方向供学生选择,主要分为中小体育教师方向,幼师方向、休闲体育健康养身方向、特殊体育教育方向、创新教育方向;对于上述方面,可以设置相应模板的选修课,学生依据兴趣选择方向。其次,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尤其技术课门数多,运动技能形成要花大量时间练习,过多的运动项目只能是轻轻点水,因此,有必要精选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学会几项技能。至于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比重如何来权衡,国内很多学者谈到专业理论过多,压缩专业技术课的学时;同样,一些学者研究发达国家体育谈到技术课占的比重很少,不到理论课的10%,到底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科所占比重多少比较科学,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学校的场地情况,比如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情况等。
3.2.3探索科学课程教学方法
周登嵩教授在《学校体育学》一书中提出,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过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所以,正确理解、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对于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师院体育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发现,教师主要采用授受式教学方法,技能课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方法。理论课大部分教师满堂灌输,当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有效率地传授知识,但学生个性、研究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研究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理论及理论的适用范围,理解教法怎么应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自主式教学,问题讨论式等。
3.2.4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对师院课程评价的调查发现,技术课主要为技能考核,理论课基础性学科采用考试的方式,其他课程采用考查的方式;在技术课评价中,70%是期末技术动作考核,30%由平时考核组成,这种考核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任课教师很难客观评定学生的努力程度,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学习动作较快,而有的学生尽管很努力,还是掌握不好动作;第二,任课教师单独考核,学生水平高低教师心里有数,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关于评判学生,针对技术课考核出现的问题,如下对策可以作为参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具体可以如此操作,每门学期成立小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终结性评价由小组中其他成员负责。对于专业理论课,评价可以多样化,国内青年学者栾著在《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现》一文中谈到,上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是目前大学理论课考核的现状,的确如此;针对理论课考试评价出现的问题,该文提供如下思路,让学生结合该课程完成研究性的小论文,应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4结语
该文首先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课程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类型,必修与选修学时比例,开设顺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探索科学课程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建议。
作者:温宇 王兴 吴凡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龚坚.现代体育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鲁成.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1.
[3]韩雪军,谢兰荣.课程论学科中若干理论术语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72-74.
[4]田象迎.对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5]张丽娟.上海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6]崔东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29(2):101-103.
[7]樊妹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D].郑川大学,2010.
[8]黄波,刘冬梅.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体育学刊,2010,17(6):68-72.
- 上一篇:青年信仰重建与学校体育实践研究
- 下一篇:陈独秀青少年体育教育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