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2-08-21 03:04:11
导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低下
当前,伴随着国家政府的出台政策及重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但目前学校体育并未真正地得到足够重视。我国部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全局中“短板”问题日益突出,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学模式落后,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实践体育课程活动当中,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往往只单单重视学生技术和技能是否已达标,而在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面非常欠缺,导致学生往往带着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进行体育练习,这完全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应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提升体育质量的核心内容,然而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课堂教学方面仍然无法一时改变传统的教学陋习,填鸭式教学现象认为普遍,往往注重技术动作要领的强化培训,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养及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至此,如何切实可行的推翻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成为我们一线体育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2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校本教研是推进和实施体育教改新课程的有力途径,是提高教学工作者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然而在体育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中,我国小学体育在教研管理体系方面仍然有失,校本教导监督不严、教研组管理部协调不合理、各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例行的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等等都导致在实践的体育教改方面面临着“碰壁”的情况,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致使在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方面也出现了或重或轻的问题。在教师区域性缺编问题上有待及时更新和改进。体育教师总体的缺编、体育艺术教师结构性缺额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体育锻炼观念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小学生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对于体育锻炼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劳动干活、走走路、做做事就行”的阶段。而学校受制于教育评价的影响,因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也就自然地忽视了体育教学,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文字课上。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中小学,几乎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稍微爱好运动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改行教师,或者是一些部队转业安置的教师,甚至更多的还是采取语数老师兼任的方式。而这些体育教师大多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常识,更别说知道多少体育医学、体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性知识了。何况,从事体育教学还存在评价、晋级的短板,更是难以吸引年轻教师向体育专职教师转型。
2合理设置课程门类,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早在2001年教育部所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是说学校有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千差万别的,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上,开始单一门类的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所以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就必须合理的设置不同门类的课程,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方面学校应将校本课程设计成两种形式,一是自选式校本课程,学生根据学校开设体育校园活动,自主选择哪一项体育课程,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增开新的校本课程,自选式校本课程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样特长。它主要满足了不同学生需求。二是嵌入式课程,一年级开设健美操,文明礼仪;二年级开设花样皮筋和编唱童谣;三年级开设跆拳道和武术;四五年级开设花样跳绳;六年级是科技制作和劳动实践。嵌入式校本课程就是要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通过嵌入式校本课程浸润学生的灵气、朝气、正气。
3挖掘教师的资源,按需配备师资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只有配备合理,才能让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的编排教材、组织教学,学生才能学友所长,以此提高体育、艺术教师配备水平。在配备兼任教师时必须做到:课时相对集中,确保每位教师每周兼任课时大于8节;跨年段兼任体、音、美课时;参与体、音、美学科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没有特殊情况,体、音、美专业毕业的教师原则上不得转岗或兼任其他学科,已经转岗的应转回原学科任教。加强体育、艺术教师培训培养。体育、艺术“人人”工程。重点推进三项“人人”工程。一是通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学习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通过竞技与群体结合,以“3球、3跑、1操、1器(3球指篮球、足球、乒乓球三大联赛;3跑指田径、定向比赛和冬季长跑;1操指健美操比赛;1器指器乐为重点),举办市、镇(街道)、校三级联动的学生体育、艺术赛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体育、艺术活动中来;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艺术特色项目,让每位学生每年完成一次体育达标和艺术素质测评。总之,我们经过多种途径的筹措,所涉及的每一个科目都有教师任教,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4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很多孩子是凭一时兴趣而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三天热闹没兴趣,就不再愿意学习了。学生是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赏的,体育教师可通过展示—激励—进步—再激励—再进步以此来体现孩子成长的基本心态。为此,体育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各种体育形式展示的平台,首先我们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根据体育学科中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设置主题展示月活动,构建体育艺术特色人才基地建设工程,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学生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依托现有普通中小学,努力建成3所学生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建立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以及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除此之外,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证体艺课时。强化日常体育艺术教学,巩固教学基本建设成果。创新教学模式和活动载体,尝试用学生自愿申报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的方式,打破班级授课制,以年级段为单位,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开展分项教学。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育、艺术活动。完善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制度,科学设计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强化日常体育锻炼。
5以体育文化节为介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体育文化节是广大青年喜爱的娱乐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同时享受到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每年举办全市学生运动会和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中小学生艺术节。校本课程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它延伸了国家课程内容,拓宽了育人渠道,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多样化,师资来源多样化,施教地点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多样化,尖端化。因此有人说学生成长在课堂,成才在课外。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每天锻炼1h、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使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建立全市中小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制度和以生源初中和生源小学为单位的学生体质监测公告制度,每年对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进行通报。开展中小学生运动处方试点工作,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适应的运动锻炼方法。
6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以及“阳光体育”教育新理念的倡导,及时创新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理性思考是学生及时掌握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策略,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完成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体育教育作为培养自身创新意识、获得知识信息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修养的重要发展标准。据此,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完善和加强教学素质,及时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构建体育教育基础理论学习体系,树立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严谨务实,亲力亲为,及时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建立体育教育基础理论学习体制,树立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严谨求实,以质量求发展,牢固树立体育质量水平就是生命的责任感,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及时掌握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真正地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周柏玉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为民务实清廉演讲稿
- 下一篇: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