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分析
时间:2022-05-24 03:28:51
导语:美术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以美术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对体育锻炼行为参与的性别差异和锻炼阶段性差异,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使用《锻炼阶段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选取济南市某学院美术专业学生477人参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总量、强度、时间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阶段其锻炼总量、强度、时间和次数显著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关键词:美术专业大学生;性别差异;阶段差异;干预
体育锻炼行为对个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健身健心效益广为人知,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但是,人们对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参与仍不足够,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美术类的大学生由于作画和设计工作,其工作性质主要依赖于网络和电脑,就算不依赖于其他媒体,也是长期处于久坐状态搞创作,久坐少动或不动已经成为了美术类大学生的常态。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近年来的体质测试结果表明,美术类的大学生横向4年大学的体质测试成绩,呈现下降趋势,纵向4年的体质测试成绩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促进美术类大学生减少久坐时间,增加体育活动行为的参与非常重要。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是指为了健身的目的,参与一定时间、强度的体育运动,并且保持有规律的次数。一般认为,每周参与3次或以上,中等强度或以上,每次不低于30min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有关身体健康促进领域的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或锻炼的参与是分阶段的,从无行为到有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转化行为理论认为,该动态变化过程拥有五个阶段,分别是无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为阶段、保持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可以干预相关因素,是个体的行为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前进。阶段理论为体育工作提供了干预依据[2]。对于美术类大学生而言,男生女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和参与项目均有所差异[3],因此,探讨体育活动参与的性别差异,有利于体育工作者根据性别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根据男生女生对体育活动行为的参与差异,提出不同的干预策略。本研究探讨美术类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性别和阶段差异,并根据不同的性别和阶段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两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选取美术类大学生约500人为研究对象,自愿参与问卷测试,发放问卷500份,剔除错答、漏答、有偏作答的问卷23份,剩余有效问卷477份,有效率95.40%。研究材料:《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4],本量表选取梁德清研制的本土量表,该量表有3个题项,分别从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维度描述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的总量等于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的乘积。《锻炼阶段量表》,该量表选用我国学者王文清修订的本土量表,该量表共有5个维度,分别描述了个体锻炼的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数据的统计适用EXCEL2003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男生、女生在不同的阶段的体育锻炼总量均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对男生女生各阶段的均值进行线性趋势比较,见图1。图1显示,男生女生的锻炼总量均随着锻炼阶段的进展而提高,说明越接近锻炼的行为阶段,个体的锻炼行为越多。对阶段和性别的交互效应进行检验。性别和阶段的交互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8.791,P<0.05,偏η2=0.528),且具有较大的效果量;阶段的主效应也显著(F=42.193,P<0.05,偏η2=0.977),且具有极大的效果量。但是,性别和阶段的交互效应显著,结果说明不同性别的体育锻炼总量差异显著;不同阶段的体育锻炼总量差异显著。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PA参与强度、时间和总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总量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没有明显的性别的差异(P>0.05),说明女生与男生在体育锻炼参与的差距体现在参与次数上。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PA强度、时间、次数和总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不同阶段的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其参与的强度、时间、次数、总量均表现出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根据图1所示,随着阶段的进展,个体参与的总量表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3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针对美术类的大学生群体,探讨影响他们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和阶段性差异,以后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总量维度上,体现出了显著性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和总量上,体现出了显著性的阶段性差异,就总量而言,体现出了随着阶段升高,体育锻炼总量也随之增加的趋势。但是,性别和阶段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结果提示,干预时,可根据性别差异和阶段性分别进行干预。就性别而言,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时期,女生在大学里面的生源和男生平分秋色,美术类的学校甚至女生男生比达到了2∶1,而在社会工作中,女性承担重要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家庭,女性更是承担了比男性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从年轻时就打下基础,才能应付步入社会和家庭以后的繁重工作,推迟衰老的进程,而事实是女性比男性更缺乏体育锻炼。调查研究发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愿意在闲暇时参与体育锻炼,比如去健身房健身、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游泳等,而女生则更愿意在宿舍里待着上网、跟同学聊天,与健身有关的活动局限于跟同学出去游玩和逛街,出于健身的目的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女生较少。在美术类专业的大学里面,女生缺乏身体锻炼参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体育锻炼的积极认知,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还年轻,以促进健康的目的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接受度较低;缺少适合于女生进行系统练习的场地、器材和项目等,如,瑜伽,瑜伽项目很受女生的欢迎,但是,瑜伽项目受场地、器材甚至老师的影响较大,因此,喜欢程度也成为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之一;时间和环境因素,有些学校可能学习任务较重,学校环境没有响应的物理环境,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并不足够。因此,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在体育课堂灌输与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认知,让学生真正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所在;体育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在激发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兴趣,每一种体育项目都有它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提倡不久坐少动或久坐不少动的生活方式,最大化的利用闲暇时间[6,7]。行为的参与程度可能与个体所处的阶段有关,随着阶段的进展,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干预时,促进个体向下一个阶段前进是目标之一。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所处的阶段不同,影响其行为的因素不同。在前意向阶段,个体对坚持长期锻炼的效果不清楚,个体表现为在未来6个月内将不会火不可能改变旧的行为和参与新的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干预时应重点改变个体的认知和体育态度,使个体从前意向阶段向更高一层的阶段前进,使“我将不会”转变为“我打算”;在意向阶段,个体可图1男生女生各阶段锻炼总量趋势能已经认真考虑了改变行为的可能性,但是仍旧有所矛盾,有打算在未来的6个月内改变旧行为,实施体育锻炼的意图,表现为“我可能、我打算”,在准备阶段,个体的打算是“我将、我要”,在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干预,应该提高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效能,减少负面效应;在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个体已经开始了为期至少6个月的规律性运动,干预时应注重提醒个体自我管理好个人的时间、提高个体的自主性动机、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及给个体必要的刺激,使个体维持规律性的运动[8-10]。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深入探讨每个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细微差异和为深入探讨影响不同性别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后续研究应对此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以便干预时做到精准干预。
4结语
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总量、强度、时间维度上,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美术类大学生在不同的锻炼阶段其体育锻炼总量、强度、时间和次数都明显不同,且随着阶段的递进,体育锻炼总量有上升的趋势。干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海彬,周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8):114-117.
[2]司琦,金秋艳.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干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3):67-74.
[3]祝大鹏,李爱玲.社会支持对业余马拉松跑者锻炼坚持性的影响——锻炼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4):14-20.
[4]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5-6.
[5]王文清.基于TTM的新疆高校硕士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6]秦明昆.大学生体育行为与部分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7]司琦,汪霖之,朱美丽,等.促进青少年参与校内课外身体活动的干预有效性和持续性检验——基于社会生态模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5):382-389.
[8]解缤,刘明静.跨理论模型用于国内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述评[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5):15-16,18.
[9]解缤,张敏杰,刘明静.跨理论模型用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4,43(2):251-255.
[10]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张蓉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上一篇:日韩司法对我国法学借鉴意义
- 下一篇: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