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时间:2022-12-18 03:30:16
导语: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地区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动机、兴趣、态度和行为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特点,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改善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高她们的体质健康水平。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认知存在偏差;体育锻炼内在动机不足;体育锻炼兴趣差异明显;体育锻炼态度有待转变;体育锻炼行为有待加强。
关键词:江苏地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世界青少年健康报告》指出,全球达到推荐的体育锻炼标准的青少年还不到四分之一。我国近年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且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和女生低体重率持续增高等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问题已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江苏的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6所普通本科院校抽取每个学校每年级15名女生。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所需的各类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与体育锻炼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1.2.2问卷调查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采用纸质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60份,有效问卷339份,有效回收率94%。1.2.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锻炼认知表。1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范围较广,一是集中于体育运动类知识,即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技能、原理、方法等知识,二是有关健身类知识,即与女大学生自我锻炼相关的知识。近些年来,在国家推行的大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关于体育锻炼知识的教学,大学生在体育课上习得了各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技能和基本知识,对体育运动类知识的了解较多。已有研究显示当今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达标的前提下更加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所以在五类体育锻炼知识类型中,对于健身健美类的知识了解较多,而对于体育竞赛类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大部分女生主要通过学校内体育课来获取知识,与一、二年级相比,三、四年级选择体育课的比例有小幅下降。学校体育教育之外,女大学生获取体育锻炼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多媒体途径,报刊、书籍等纸质途径所占比重较小。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在与同学、家庭成员的交流中也能获取相关体育锻炼知识,说明人际关系在知识的获取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2.2体育锻炼动机。表2表明,在所有动机中,女大学生选择强身健体的比例最高,说明在体育课的熏陶和国家、学校对体育锻炼的大力宣传下,已经有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选择娱乐生活、缓解压力的比例也较高,说明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正确,逐渐了解了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价值。但仍有41.0%的女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功利性较强,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成绩。不仅如此,从本研究针对的女生的生理特征来分析,女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带着控制体重、塑造形体的动机。通过对四个年级的动机选择对比笔者还发现:大三年级选择缓解压力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说明大三的女生目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学校内的学业压力,还有即将要进入实习阶段,将要步入社会的校外压力。表3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比较感兴趣态度的人数最多,占到46.3%,不太感兴趣的132人,占38.9%,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占1.5%。女大学生整体对于体育锻炼感兴趣程度较高。不同年级间对于体育课的感兴趣程度存在差异,大一、大二年级女生的喜爱程度高于大三、大四。2.4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人对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对人的体育锻炼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通过表4可以发现,女大学生中四个年级中有时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最高,在大一、大二年级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占比排列第二,其次是积极参与的比例。而在大三、大四年级女生中,各年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相同,大三年级为18.8%,比大四年级高1.7的百分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足,过半数女生不能做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2.5体育锻炼行为。在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和强度方面,目前女大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进行早锻炼、午锻炼、晚间锻炼的次数主要为1-2次,持续时间主要在30分钟以下且主要以中、小强度的体育锻炼为主,大部分女生未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女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以个人和结伴的方式为主,且在身体活动的校内劳动和交通出行方面,女大学生参与校内劳动程度较低,主要为有时进行劳动,经常参加劳动的比例仅为33.9%;校内出行主要以步行为主,而校外出行主要以公共交通(公交或地铁)为主,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江苏地区本科高校女生体育锻炼认知存在偏差。90.3%的高校女生主要偏向体育运动类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体育竞赛等其他方面知识的拓展性学习不足,不同年级间女生认知情况无明显差异。3.1.2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内在动机不足,体育锻炼兴趣差异明显,体育锻炼态度有待转变。由于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变化,追求以“白”、“瘦”为美成为一种时尚,是导致部分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内在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一年级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占59.6%,不感兴趣占40.4%,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足,其中60.1%的女生不能做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不强,参与体育锻炼态度有待转变。3.1.3高校女生体育锻炼行为有待加强。调查显示,高校女生每周体育锻炼频次少(每周仅1次)、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不足20分钟)、强度小(以小强度为主),同时女大学生在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计划性,导致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养成率低。3.2建议。3.2.1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体育课上的多媒体教学,在强化体育锻炼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加女大学生的体育欣赏。利用学校已有的广播、有线电视等形式,使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普及各类体育锻炼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女大学生健康理念的强化,提高其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认知转化率,争取做到知行合一。3.2.2强化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注重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正确引导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在体育教育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生动性和多样化,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安排体育锻炼课程,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帮助女大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运动技巧。同时督促女大学生进行自我督促、自我鼓励,利用自身优势和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培养其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端正体育锻炼态度。3.2.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改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增加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尤其是针对不接受体育课程教育的大三、大四年级女生,学校应考虑校园特殊的环境,改善体育场馆条件,尽可能多的提供相应的体育锻炼器材,在体育课外时间适当开放体育场馆,安排专人进行技术指导,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9.
[2]旭威.宜兴市高中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及行为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2):20-22.
[4]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37(1):28-31.
[5]高立庆,李丹.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44-48.
[6]赵梅.影响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发展的成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0(4):73-75.
[7]陈嵘.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6(2):71-73.
[8]魏秋珍.大学女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76-78.
作者:张樱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研究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
- 下一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