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

时间:2022-07-26 11:24:39

导语: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

卢元稹和吕树庭[1]在《体育社会学教程》第一次在体育中运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指的是人们在活动(体育)中自然形成的,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利益、情感的基础上成立的。刘一民[2]在《关于创建体育行为学的构想》中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描述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群体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稳定和明确的组织形式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在国际大环境推动的热潮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已成为“群众性”的休闲娱乐健身的主要群体布局,尤其是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中。张铁明[3]阐述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党准确的领导和安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决定着非正式结构社团的成长,主要体现在群体规模小,单一的人际环境,日常活动场地的匮乏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刘明生[4]在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增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开设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倡导政府为构建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机制保障。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对体育社团有很大的研究意义,而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锻炼人数规模分析展现了群众参与健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了解人数规模对社团发展的影响,了解各影响因素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和特征,进而为正确认识非正式结构社团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市洪山区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成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洪山区随机抽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200名,都来自洪山广场、公园以及各个社区等运动场所。这些对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近几年在体育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特别是关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等相关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问卷的设计是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经过效度和信度的检验设计了人数规模分析调查表,并随机发放给武汉市洪山区非正式结构体育成员200名,共回收有效问卷为190份,回收率为95%。对回收的19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根据数据统计出样本中人数规模大致为0~10人、11~20人、21~50人和50人以上这四个等级,再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表1。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8.0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从不同变量因素对人数规模的影响进行统计描述,最后用Excel软件绘制表格。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锻炼项目的相关分析

由表1中的相关分析可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项目的相关系数为0.710。当相关系数r接近0.8,说明二者的相关性很高。由表4可以得出广场舞和羽毛球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最受欢迎的两个项目,共133人占样本总数的70%。其中在0~10人的人数规模、11~20的人数规模和21~50的人数规模中,广场舞和羽毛球是人数最多的两个项目。

2.2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空间距离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空间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885。当相关系数r已经超过0.8,说明二者有很强的相关性。空间距离主要指的锻炼者锻炼的地点和家的距离。由表3可以看出人数规模在0~10人中空间距离主要1000m之内,其中离家500m占该规模人数的73.7%.在11~20人的规模中距离超过2000m的为0人,21~50人的人数规模中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数减少。

2.3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年龄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规模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650。当相关系数r接近0.8,说明二者的相关性比较高。该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在30~50岁之间人数最多。其中,在人数规模在0~10人的团体中年龄在30~50岁最多(76.8%)。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表明,当团体的规模在增加的时候其内部的人数就越少,呈现“倒U”形式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上述分析可得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的人数规模与运动项目、年龄、空间距离有很大的相关性。

3.1.1运动项目对人数规模的的特征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运动项目中主要以广场舞和羽毛球为主,这突出了运动项目的的单一化。具体体现在:场地设施,技术的缺陷和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等因素。

3.1.2不同年龄对人数规模的特征

从调查数据上得出在非正式结构社团中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体现了其年龄的中年化。在群体中,人们主要选择小团体,年龄和自己相近的人参与一起锻炼,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的发展。

3.1.3空间距离对人数规模的特征

根据规模人数与空间距离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小规模的群体会随着空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体现其空间距离化。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选择在离家近的小区,广场和附近的学校。

3.2建议

3.2.1加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引导,促进社团多样性发展

加强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正确引导,加强社团的技术指导,让成员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锻炼,同时加强活动项目的趣味性。体现出运动的“新颖性”和“针对性”,做到运动项目的普及化。

3.2.2增强人们的体育观念

增强人们的体育观念,不仅仅需要在运动项目上创新,同时也要打破传统的年龄的界限,提倡全民运动。促进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心理孤独感这不仅可以使社团规模得到发展,还能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如:交流能力、接触不同年龄段的知识等。

3.2.3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首先满足人们有地方锻炼,再考虑其人数规模的发展。公共服务的建设是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政府需要转变其思想观念,需要与当地社区相结合,转变单一发展的模式,应充分发挥城市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公共服务的建设能使全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李先雄 成铁桥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卢元稹,吕树庭.体育社会学[J].福建体育科技,1996.

[2]刘一民.关于创建体育行为社会学的构想[J].体育科学,1990(2):82-83,81,96.

[3]张铁明,谭延敏,刘志红,等.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1):23-40.

[4]刘明生,李建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53-56.

[5]谭延敏,张铁明,胡庆山,等.农村自发性体育活动群体组织识别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9(1):14-24.

[6]谭延敏,等.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锻炼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武汉市城市居民为例[J].体育研究和教育,2015(S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