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情绪关系研究
时间:2022-01-21 09:51:42
导语: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情绪关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对方方式、抑郁情绪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3)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4)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应对方式;抑郁情绪;中介作用
1前言
抑郁症是心理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是由于个体不能正确应付生活应激事件,导致心理失衡造成,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行动迟缓等症状,对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是指个体在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中,为了解决因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而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而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方法或策略活动。国内外关于应对的大量研究也证实,应对是影响身体康复和协调应激以及与应激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心理应激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身体锻炼与应激的关系。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使处于忧虑情景的个体变得放松,注意力得到转移或心境得以改善,身体锻炼为应对应激提供了一种情绪调节或生理对抗,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国内的多数研究结果也支持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例如,骆积强对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对方式的调查、崔冬雪对体育锻炼与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刘彬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应对方式的研究等。但是也有类似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刑建辉的研究发现,体育院系大学生在应对应激时更趋向于采用进攻的方式,这种缺乏区分应激源性质的应激应对是一种错误的应对策略。由此可见,上述研究尽管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绝大多数研究还是支持体育锻炼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但两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尚未形成共识,二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作用的路径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应激角度(心理生物过程)探讨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抑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五所大学的本科生1350人,回收有效问卷1223份,有效率为90.59%。其中,男生558人,女生665人。平均年龄在20.84±2.45岁。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⑴《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构成。其中积极应对分量表12个条目,消极应对分量表8个条目。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90,重测信度0.89。⑵体育锻炼等级量表。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修订,该量表从身体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三方面考察体育锻炼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⑶自评抑郁量表。该量表由William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共有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抑郁指数=各条目累积分与80的比值。指数范围在0.25~1.0之间,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应对方式、抑郁情绪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历史对两性角色定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从历史上看,男性比女性运动更多,尽管这种差异在近代已经明显缩小,但在锻炼行为模式上的性别差异仍旧存在。例如,加拿大男性(47%)比女性(41%)更喜欢运动。类似的,美国女性比女性保持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的人数高出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男女的性格特点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喜爱参与各种高强度的锻炼或力量训练,而女性通常喜欢选择中小强度的锻炼项目。关于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例如,叶金辉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特困生中男生和女性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性别差异到达显著水平,男生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女性,女生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生;郭玉江对84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温岚[等人通过对广州地区在读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男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左茜颖等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却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抑郁的性别差异问题研究结果也模棱两可,大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女性抑郁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少数研究认为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更易发生抑郁。而本研究却得出,男女在抑郁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至于产生上述研究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所致。
3.2体育锻炼量、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相关分析
对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抑郁情绪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r=0.088(P<0.05),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r=-0.142(P<0.01);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400(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279(P<0.01)。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考察不同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根据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将大学生体育锻炼量情况分为三组,即大锻炼量(分值≥43分)、中等锻炼量(分值在20~42分之间)和小锻炼量(分值≤19分),对不同组别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进行考察。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为因变量,以不同组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组别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不同组别的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的差异状况进行事后比较,结果发现,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该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即进一步证实中等及以上的锻炼量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宜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绪,促进锻炼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3.3积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的假设是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变量作用。采用BaronandKenny提出的三步中介效应方法检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由于在前面的研究中积极应对与体育锻炼量相关显著,而消极应对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只考察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具体步骤:首先,以体育锻炼量为自变量,积极应对为因变量,考察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其次,以积极应对为自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考察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在加入积极应对后,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体育锻炼量是积极应对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088(P<0.05),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0.8%,说明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由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的方程2可知,积极应对是抑郁情绪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400(P<0.001),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6%,说明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由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的方程3结果可以看出,体育锻炼量是抑郁情绪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152(P<0.01),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2.3%;当同时考虑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时,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影响,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影响显著,但其β值减为-0.110(P<0.05),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7.1%,解释量增加了14.8%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中介作用。
3.4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消极应对和体育锻炼量的相关不显著,而与抑郁情绪有显著相关。所以采用多层回归分析考察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体育锻炼量和积极应对的作用后,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仍然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图1显示了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抑郁情绪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结合前面的研究结果,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显著,该影响由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加入而变小。这说明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影响既有直接作用,亦有间接作用,其间接作用是通过积极应对实现的。该研究结果说明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也进一步证实积极应对是体育锻炼影响抑郁情绪的机制之一。这提示我们,要更好地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抑郁水平,既要强调体育锻炼量,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另外,本研究显示,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验证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抑郁情绪中起的不同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4.2体育锻炼量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
4.3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
4.4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5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资源、应对策略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应对过程,降低抑郁反应,促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杨勇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瑛,郭文斌,王国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30-231.
[2]颜军,陈爱国.体育锻炼应对应激研究的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58-61.
[3]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91-393.
[4]崔冬雪,刘希佳.高师女大学生身体锻炼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抑郁倾向的相关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66-68.
[5]刘彬,王小垒.浅析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125-126.
[6]郭玉江.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22(3):142-144.
[7]温岚,黄时华,刘自强.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01-203.
[8]左茜颖,杨军,丹娟.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53-56.
[9]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等.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1-52.
[10]张录,赵静波,梁军林.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94-195.
- 上一篇: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
- 下一篇: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