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口述脚本创作综述

时间:2022-12-30 09:16:15

导语:体育赛事口述脚本创作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赛事口述脚本创作综述

摘要:笔者基于国内无障碍体育解说现状及公益体育发展趋势,以无障碍经典体育赛事解说口述脚本创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无障碍影视解说、体育赛事解说和口述影像的二度创作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研究体育赛事口述脚本共性、口述脚本撰写原则规范、无障碍传播有效手段等内容,以期实现无障碍体育解说发展新突破,为视障人群打造体育新生活。

关键词:无障碍;体育赛事;口述脚本;脚本创作

无障碍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卞麦克逊首倡的“正常化原则”形成,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简单分为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两者各有其对应的用于实现影视内容可及性的无障碍翻译方式。口述脚本是在不干扰原有声音讯息的情况下,将影片中的内容要素通过文本形式呈现的描述解释,是将视觉画面转化为声音符号的重要中介和载体,是影片艺术价值信息传递的关键。文章主要论述视障人士无障碍翻译方式中关于实现内容的口述脚本创作研究。

一、中国无障碍口述影像脚本发展现状

在传播学的相关领域中,对视听语言的无障碍传播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影视内容的可及性问题,也就是实现内容的无障碍化。笔者对口述影像研究、体育赛事传播、广播体育解说、口述脚本研究等相关论文进行查阅,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研究和市场实践都处于空白状态。然后通过关于无障碍体育解说的调查问卷和小范围访谈视障人群,了解其对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看法,得出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研究存在空白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现阶段关于无障碍口述脚本缺乏系统性研究,主要在国内的无障碍电影相关论文中提及,未关注无障碍影视中介转化的质量关键是口述脚本的创作解说。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学者对无障碍经典影视的研究主要从无障碍事业的发展现状、口述电影影视脚本创作或口语翻译、广播体育解说特征三方面入手。归纳起来,这些文献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一是无障碍影视事业发展现状和对策。高晓虹(2020)、蔡雨(2020)、马波(2016)、吴宗艺(2015)、谢桢桢(2015)、袁丽华(2019)、潘祥辉(2019)、李东晓(2019)等学者对现阶段无障碍影视事业的发展及现状、概念界定作出分析;袁丽华对无障碍电影服务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总体而言,呈现出对无障碍影视事业特别是电影事业的宏观关注,缺乏对体育等其余节目科普影视的关注。二是口述电影影视脚本创作或口译研究。符艺(2014)阐述口述影像的需求性和现状不足;鄢秀、罗康特(2019)提出口述影像理论在各国的研究现状实践情况以及研究的可能路径;马波(2016)提出无障碍电影脚本的撰写原则,但宽泛无实践经验支撑;丁方舟译文(2014)具体提出视听翻译和无障碍传播的具体操作以及新发展案例。总体呈现出对口述影视现状、转换机制的分析,但缺乏对口述脚本内核撰写原则的分析。三是广播体育解说特征探析。武学军(2010)提出电视体育解说的文本构成分析,提出文本分析的策略,以常人视角进行审视;刘卓、王异(2013)浅议广播体育解说特点和技巧,从视听空间、语言节奏、话语容量方面进行探讨,总体呈现出以常人视角分析广播体育解说的概念,未考虑视障人士。国内研究无障碍传播内容较国外起步晚,主要以电影影视传播为载体,未充分考虑其视障人群的特殊性。转译研究逐步应用于外语翻译研究,其应用面逐渐拓宽。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对无障碍影视的内容不局限于电影,发展较早、比较全面[1]。在全球范围内,欧美国家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发展具有周期长、内容形式多样、体制完善的特点,提供主体多为残疾人服务机构,大多起源于20世纪。以美国为例,影视制作的主体多为广播电视公司,通过主要的卫星电视网络进行口述服务的播送,服务始于1989年美国波士顿公共电视台。英国对于无障碍的影视服务起源于1995年的残疾人歧视法案,通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其体制愈加规范,其中明确规定所有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中至少有10%的节目有无障碍影视,即加字幕、手语以及语音描述。欧美国家无障碍影视的服务内容不限于体育,涉及电影、电视、戏剧、综艺、纪录片等方面。

二、视障人群对无障碍经典体育赛事口述脚本的需求现状

笔者于2021年4月对无障碍体育解说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调查[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调查设置多选、单选、填空、问答等题型,发放问卷遍及多个年龄段和多种文化背景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以年龄16~25岁的女性受众居多。42.86%的受众表示从不收听体育类广播,53.57%表示偶尔收听,只有3.57%的受众经常收听体育类广播。原因是部分人本身对体育不感兴趣,而喜欢体育的受众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体育赛事。51.79%的受众通过电视了解体育比赛,26.79%的受众使用新媒体,14.29%的受众使用广播。调研中有55.36%的受众有兴趣收听体育赛事解说方面的广播。因此,体育类广播有一定的受众需求,但受众的关注度和喜爱度不高。受众中有73.21%的人没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无障碍体育解说。在收听体育赛事时,有64.29%的受众表示听不懂。98.22%的受众认为非常或者比较有必要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体育解说。因此,提供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具有必要性,也有很大的市场空缺,提高无障碍体育解说的专业性和吸引力是研究突破的重点。受众中有82.14%的人更倾向于听到活泼的解说语言,17.86%的人群倾向于听到端庄稳重或者其他语言风格的解说。因此,在口述脚本的创作中,应当注重语言文字的幽默感和活泼性,同时加强和观众的互动。在听体育解说时,超过69%以上的受众都更希望听到关于“比分”“运动员信息”和“战况”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关于运动员场上的细节信息和概念性的战况掌握是让受众清晰了解赛事的关键。82.14%的受众不希望在同一场比赛中听到固定不变的解说词。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固定的解说词是受众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录制解说和现场解说这两种形式应当随着场景变化,这要求解说员具有即兴创作的能力。

三、无障碍经典赛事口述脚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足球经典赛事2016—2017赛季西甲第33轮,皇马VS巴萨上半场的比赛进行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台本创作,以一男一女搭配的方式进行画面配音解说,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四点原则方法。

(一)充当合格把关人,满足受众“五感六觉”

口述脚本是视障人群和解说员之间的中介,但视障人群的生理特性导致其理解力低于常人,因此通过时间、站位、比分、同步性等要素提高其视障人群的理解力尤其重要。影像播放前,要向听众介绍赛事背景(赛程、对阵双方、现场情况、对阵历史、本场看点等)。撰写脚本时应充分发挥对现场的全方位感受,不仅满足视障人群的视觉、听觉需求,还要发挥其触觉、嗅觉、味觉、知觉(下意识)的作用,让受众仿佛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把关人的信息传递作用,让视障人士拥有尊重感、高贵感、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影像播放中,画面内容元素多样,在脚本创作中主要人物的具体方位、赛事进程时间、对阵双方异同、人物表情动作、战时比分等都需要解释清楚,但如何取舍需要撰写者进行考量。在介绍站位时,可将球场看成坐标系,通过东南西北几个方位让听众相对准确地确定球的位置。例如,【画面04:00】(裁判吹哨)解说:主裁判吹响了比赛上半场比赛的哨音,本场比赛皇家马德里身穿白色队服,而巴塞罗那身着的是红蓝相间的战袍。此次对决是齐达内和恩里克的第三次碰面,此前两次皇马主帅都彰显了玄学大师的本色,本赛季两队在伯纳乌的碰面,皇马在常规时间最后一分钟凭借拉莫斯的头球抢走了一分。而上赛季皇马更是最后时刻十人应战,但是C罗绝杀巴萨2-1取胜。现在球场左边的是身穿白色球衣的皇马战队,右边的是身穿红蓝色球衣的巴萨战队。双方将争取把球攻入对方半场的球门。现在左边皇马的站位是433,意思是从左到右,后卫四人、中场三人、前锋三人。而右半场的巴萨战队的站位也是433,则是从右到左,后卫四人、中场三人、前锋三人。在赛事进程关键节点介绍时间发展和展示比分,让听众了解时间和赛事的进度;赛事中人物的争执或突发情况,人物表情是最直接的体现,但要明确其表情的真实内涵客观分析。在影响播放后,总结本场赛事的输赢情况和本场赛事的精彩看点,期待未来的最新赛事和发展,引出体育赛事竞争的魅力和顽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视障人士的精神。

(二)增强受众愉悦感五要素

愉悦感的影像描述是由文本创作的忠实度、可信度、客观性、故事性以及通畅性共同决定的,这些要素构成了无障碍赛事解说特有的审美空间[3]。视障人群的心理诉求具有形象期待,通过影片中的主人公本身找到共鸣的故事点,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可以提高听众的忠实度,如选取残运会的体育赛事更能提高其关注度。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应保证脚本的逻辑清晰和分析客观,让听众听懂赛事、清楚赛事走向,如先天性盲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只能通过非视觉因素构建,应避免使用“红红的太阳照射在绿油油的草地”这类表达,增强听众黏性。在大部分的体育赛事中,难免有来回进攻的无聊画面,而重复的文本结构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因此在脚本创作中,要融入对阵双方的人物故事或情感纠葛,使之生动有趣,起到补充赛事信息的作用。传统的无障碍传播过度强调技术力量支撑的信息可及性,由于忽略了传播的社会环境中特定的人的因素,对信息传播的通畅性考虑较少,很难顾及视障人群的愉悦感,导致大部分受众无法听懂解说。

(三)“固定脚本+即兴发挥”

现阶段,国内无障碍影视具有现场讲解和录播两种模式,两者各有优劣,而录播模式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标准化,提高影片质量,批量生产便于推广[4]。具有操作性、共享性、指导性的口述脚本能够提高赛事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但在同一场比赛中,82.14%的受众都不希望听到固定不变的解说词。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固定的解说词是受众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录制解说和现场解说的两种形式应当随着场景不同,要求口述脚本创作具有“固定脚本+即兴”的空白发挥。体育赛事本身具有及时性,因此每个画面的快速捕捉和信息补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充分考虑现场的解说情况和受众的听感现状,根据固定脚本及时调整解说策略。要实现口述脚本内容的智能化、社会化,在固定脚本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录播脚本的优势,避免听众对固化表达感到乏味,在固定脚本中划分一定比例的互动环节和即兴的语言表达空间,实现变与不变、客观和主观的紧密结合。在即兴发挥的过程中,对于原始影像中的信息和原声要合理把控节奏,输出传播者的个人情感,将情感传播融入公益、影视传播中,在立足本土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体育的无障碍传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情和公益传播相结合。

(四)有一定的留白

口述脚本虽具有“眼睛”的作用,但过度用眼也会疲劳,在脚本创作中应删繁就简,突出主要人物以及赛场的关键节点信息,留有一定的空间弹性。同时视障人群针对速度进程较快的运动项目,无法加快反应球场变化、梳理进程和关注重点信息,因此口述脚本中学会把握主要信息尤其重要。过于细致地描述场景或动作会让脚本显得繁杂,不利于受众接收主要信息,因此要注重内容选择的问题。特别是在赛事开场高歌主题曲、观众鼓掌呼喊声、结束高唱国歌时应保持一定的留白,给现场足够的空间弹性和尊重。媒体文化学者海尔斯提出的“超级注意力”就适用于此,通过焦点迅速转移,在多任务间的跳转+信息多重性、刺激性、趣味性的内容设置,能提高视障人群对枯燥口述内容的耐性,防止“信息过载综合症”引发注意力危机。留白能够有效缓冲注意力危机,给信息的传者、受者双方提供喘息机会,从而取得更高质量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新时代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口述脚本需求大、市场空缺大、相关研究空白。无障碍口述脚本的创作是应对无障碍体育赛事版权问题、传播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能为新闻传播、特殊受众赛事传播的发展带来启发。该研究成果若得到广泛应用,将会成为体育公益营销的一大渠道,以体育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体育产业及社会生态,同时为体育解说和赛事传播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波.浅议无障碍电影[J].当代电视,2016(3):110-111.

[2]袁丽华.基于无障碍电影的残障人群服务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0):89-91.

[3]爱丽卢曼,丁方舟.从视听翻译到无障碍传播:实时字幕、口述影像与声音字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4):27-29.

[4]高晓虹,蔡雨.障碍与突破中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现状探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1):23-24.

作者:蒋澜俊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