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及体育金融如何实现跨界融合
时间:2022-11-01 09:31:40
导语:体育赛事及体育金融如何实现跨界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势头,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起步点低,但受到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而迅速崛起。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增长至2.94万亿元,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在体育总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体育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比以往更加愿意去了解和参与到体育中来,央视以及各大媒体直播、录播、重播体育赛事的累计收视率不断创新高。同时,体育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2020年我国约有18万块足球场(包括十一人制、七人制、五人制和沙滩足球场地),校园足球场占八成,而预计这一数量在2021年将达到27万块。体育产业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例如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和设施利用效率低以及球员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也迅速暴露出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力助推和资本的不断参与。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为建设体育强国不断努力。而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探索新业态的创新,推动业务范围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是经济的重要命脉,对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并创造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各产业与金融的紧密融合可以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其化解各个发展阶段中诸多矛盾的实力。借鉴欧美发达体育国家中体育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成功案例,我们更加相信两者的跨界融合将使得体育产业在资金利用、资源整合和资产增值等方面产生良性的催化作用。
体育金融的含义及融合发展的渠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产业也在经历从快速构建到快速成长的过程。而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不仅会帮助产业提高其增长速度、推动其产业发展的高度,同时更加促进了产业资金的周转和调动的效率。体育金融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金融与体育深度融合的行业,是指以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内容为主要载体,以搞好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而进行资金的筹措,拓宽主办方的融资途径,通过发行面向社会大众的债券、基金、彩票等方式,以吸收社会资金和行业外投资的体育性质的金融行业。体育产业具有空间依存度大、消费层次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作用性强等特点。而金融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发展趋势推动形成的,更是推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动力。体育金融的主要渠道包括:第一,银行信贷对融资主体进行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使得融资双方能够实现利益和风险的平衡,同时定价市场化等优势也得以发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比例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银行信贷融资的加入使得体育产业的发展起步点提高,不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发展,让每一个体育产业创业者拥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多的资源,初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可结合体育产业的特点,开发不同期限、还款方式的贷款进行投放。第二,证券市场融资。通过证券市场平台,在标的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向其他财务盈余单位或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发售有价证券。通过融资筹得资金,实现持续运营,让企业发展多一份弹性,多一份保障,而盈余单位也能从中获利。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产业发展更加持久,也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新兴领域或直接投入未上市的公司,一旦被投标的发展符合预期或者成功上市,投资成功避开风险,其资金投入将会获得高资本收益的回报。体育产业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将产业的资金合理利用,加快产业发展。第四,发行体育彩票。在我国,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设立体育彩票发行机构,分别负责全国的体育彩票发行和组织销售工作。中国体育彩票收益金由各级体育彩票管理机构的财务部门设立专项账号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发行体育彩票的目的是加快产业发展,带动体育产业的经济领先,使体育彩票的公平、公正、公开三大原则更加突出。而体育彩票的种类也较为多样,发行体育彩票让全民参与,一方面能让赛事更加受到关注,加强观众与参赛者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将发行体育彩票筹得的资金用于举办各大赛事,加快产业发展和促进全民参与,全面落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第五,体育基金。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可通过相关体育产业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设立关于体育特定用途的基金。通过对体育基金的管理,在基金机构的筹集和运作下,筹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和力量,为体育产业提供后备资源支持,用于公益赛事的创办顺利进行,并使得体育产业的推广和普及等多方面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欧美体育金融的成功经验
作为全球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欧美在体育金融产业方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涵盖的完整度上都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从前端的债务融资结构设计,到中端的专业投资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融资,再到后端的保险设计,都是非常完善的。例如美国的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B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几大联赛以及美国纳斯卡车赛(NASCAR)每年的金融产业链都是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规模。这当中从球员转会的财务服务到球队的工资信贷结构贷款,从球队场馆的建设融资到场馆的赛事直播版权和商业冠名开发,从球员的经纪委托到球员的健康保险保障计划,都涵盖了核心赛事商业开发的关键板块,并不断地为服务赛事而创造核心价值。而欧洲足球在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中,主流足球联赛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球队的收入也在不断攀升,但诸如球员的转会费、薪资以及场馆修缮费用也都在水涨船高,成本的不断上升为球队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债务融资业务便蓬勃发展了起来。欧洲很多的私人银行及投资人会主动帮助球队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利用球队未来的门票收入、转播收入、赞助收入和球员交易收入作为抵押品来换取当前的现金流用于球队的经营。我们耳熟能详的欧洲球队,包括皇马、巴萨、曼联、曼城、利物浦、巴黎圣日耳曼等欧洲豪门,均不同程度地涉及类似的金融业务,从而帮助球队长时间地屹立于世界豪门俱乐部当中。
体育金融的发展趋势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如场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体育器材的更新、体育赛事的举办等,这些都是组成体育产业必不可少的因素。幸运的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培养了一个巨大的体育需求市场。通过“体育+金融”的深度融合,为体育产业提供大量资金渠道来源和财富收益的同时,也为金融产业开拓了潜力巨大、成长性强、需求持续上涨的市场,并拓展了大量关于体育产业的新业务。例如举办一届奥运会体育赛事,通过金融手段筹得资金,既拓展了融资业务,将赛事的资金缺口弥补,从而使得奥运会得以顺利举办;同时,奥运会体育赛事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将推动市场的发展,拉动该区域经济的增长,并为以后体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对早期举办奥运会经历的研究发现,体育与金融早已在各届奥运会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1900年的巴黎、1904年的圣路易、1908年的伦敦连续三届奥运会的开支都来自同时召开的世界博览会;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组委会签署了400多项国内外的商业性合同来保障奥运会顺利举办;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获取收益高达数亿美元。而通过赞助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一个季度就获利数亿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了相关的赛事,其播放量高达85亿次,商业广告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赞助费用也创历史新高。现如今,利用体育金融相结合的方式已成为众多赛事的创办模式和各大比赛城市带动经济发展的不二之选。国内近几年的金融机构处于高速发展建设阶段,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等多项技术应用于金融场景,并进行不断的探索。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数据整理、快速响应和精准反馈,加快了市场化改革。“体育+金融”的融合模式,将会把我国体育市场独特的优势持续放大。第一,“体育+金融”的融合模式加快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参与体育事业建设的过程,使得体育产业带动经济迅速增长,实现体育强国的伟业。第二,“体育+金融”的融合模式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产业发展环境得以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将会进入良性循环。第三,体育产业的发展内在动力核心在于体育赛事的开发,而通过利用金融反哺体育赛事开发的方式,不但可以使优质的体育IP(知识产权)可持续地健康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体育上下游产业共同受益,从而起到带头兵的作用,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我国未来体育金融发展应如何借鉴体育金融国际化
我国体育金融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期建设阶段,现阶段正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参考一些发达国家体育金融产业的现状,我国与它们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同时也是我国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总体而言,我国体育金融产业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体育金融产业在市场规模、市场开发、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而正是由于我国体育金融的产业结构布局正在构建,缺乏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系统基础,所以体育产业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二者融合的质量不高且效果未发挥出来。因此,我国体育金融走向国际化的步伐还没有迈出。参考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其体制限制性在目前的市场上已渐渐不复存在,随时展也使得二者业务融合日渐加深。在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日益进步的大背景下,工业发达或新兴工业化的国家日趋走向国际化的体育金融市场,且正通过国际化来带动国内体育金融产业的发展。体育金融国际化战略可分为两部分:走进来和走出去。走进来可依托篮协、足协等的强大外援,并基于机构或运动员的实力和IP内容等积累,以明星效应促进体育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例如,由华裔球星林书豪以及中国篮球名宿李群联合创办的豪群天下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林书豪-李群篮球联盟”)获得了由中国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人民币债权融资,为其在中国的体育融资保驾护航。走出去,如助力国际体育赛事的推广和举办,携手支付产业推动主办城市的数字支付发展及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保险、汇率结算等优惠服务,并打造稳定、生命周期长、有独特辨识度、有文化属性的体育赛事IP,形成网聚效应和口碑效应,进而转化为商业价值。金融工具与体育商品创新化金融工具与体育商品创新化是一些国家在“体育+金融”深度融合及应用场景内容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经济发展下,二者的不断创新是在未来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之前来看,国外的金融市场单从传统金融业务的状态来看已大有改观。国外推动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浮动利率债券、无息债券、无面值股票等,从这些例子不难发现,金融工具与商品的创新也使得金融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体育产业商品与金融工具的创新正是国内所缺乏的。国务院在2018年发文鼓励金融机构研发体育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可通过商业银行和体育产业的合作,创新相关信贷模式和信贷产品,例如广东省体育局联手广东中行,针对体育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亦可充分开发灵活的资金来源。金融工具与商品的创新化,可加快国内外体育金融市场货币资金的融集和流通,在更大的范围内积累储蓄,更高效率地引导投资,按照体育金融场景应用内容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配置资金资源,从而优化资金的流动,提高体育产业化速度,增加资源利用率,以更好地解决我国体育市场面临的多种问题,如体育资产交易困难、体育企业融资难、体育保险发展滞后、可用金融工具有限等。体育金融的制度完善在“体育+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国在相关政策制定和配套制度上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目前,我国正针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长期发展、政策的建设打好基础,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各类政策文件,针对如何促进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内容和资金来源等多项问题进行明确说明,例如2016年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的《全民健身指南》以及2018年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比较国内外金融法律制度,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工具进行认证。体育金融必定需要更为完善的管制,体育与金融二者之间的政策扶持、政策执行和行业管制必定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观察与探究,而对于以后的发展策略要注重完善体育金融的管制,加强体育与金融二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体育金融资源流动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体育金融多方面的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在与当前金融监管体系不冲突的情况下,筛选可借鉴的世界体育经济发展特点,创新推动体育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体育金融相关的融资提供相对优惠的政策环境(如利率设定、灵活性、类型认定等),体育企业可以依靠体育版权、经营权、办赛权等作为抵押来获取小量贷款,破解临时性的融资难题。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建立健全体育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作者:陶冶
- 上一篇:体育赛事节目著作权法保护研究
- 下一篇:群众体育赛事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