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1-20 08:48:02

导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决定了社区体育的突出地位。调研发现,当前社区体育开展存在许多问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供需矛盾突出。社区体育对于社区群众锻炼的项目指导需求、活动组织需求、健康管理需求等都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时要依据社会需要、社区体育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拥有运动健康知识,具备体育活动与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能力、健身项目指导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运动康复指导能力等。

关键词:健康中国;社区体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1社区体育现状

研究前期对丹阳市各社区进行了体育健身需求的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丹阳市各社区共364人,其中男性占47.3%,女性占52.7%。年龄50-60岁占41.3%。文化程度中学、中专及以下占39.1%。

1.1社区体育指导人员需求情况

在进行社区社会体育人员配备情况的调查中,364人有292人选择了“没有”,占比约为80.3%,即超过八成被调查者所在的社区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见表1)。而在进行社会体育人员需求情况的调查中也发现,在所有调查者中,有338人选择了“需要”,即92.9%的被调查者表达了他们在社区体育活动中需要社会体育人员的指导(见表2)。而且,通过访谈,了解到社区居民希望能得到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这非常重要。现实中,他们得不到指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阻碍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参加健身锻炼的热情。

1.2社区体育项目需求情况

在丹阳市社区体育锻炼项目现状调查中(见表3)可以看出,占比最高的为徒步类项目,有173人参加,占比高达47.5%,接近一半,该项目主要包括走、跑以及爬山等徒步类内容。占比次多的为舞蹈类项目,有78人,占比21.4%,大多为城市社区广场舞群体人员。其余项目最多也只在10%左右,特别是一些对场地要求较高,或者是运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占比都比较少,这反映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完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缺乏以及社区群众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在丹阳市社区体育锻炼项目需求情况调查中(见表4),可以看出,占比最高的为舞蹈类项目,有114人,占比高达31.3%,接近三分之一,该项目选择人群大多为女性。占比次多的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77人,占比21.1%,男性居多。其余项目比较分散,器械健身占比为16.5%,球类占比为12.4%,徒步类项目降低为8.8%。对比丹阳市社区体育锻炼项目现状和需求的各项数据(见表5),可以发现,差别最大的是徒步类项目,有8.8%的人要选择该项目进行锻炼,但是现实中却有47.5%的人在进行该项目锻炼。这中间的巨大差距,反映出的是社区体育锻炼的无奈,也是社区体育的问题所在,更是国家相关体育部门应该关注和认真思考并解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为高校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指明了方向。

1.3社区体育活动形式需求情况

在对丹阳市社区体育健身需求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时,设置了“你想得到什么样帮助”的开放式问答,问卷调查表明:要求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填写频率较高,其次为健身锻炼指导,再次为健身和健康知识获得,还包括健康管理、运动处方、健康评估等很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社区群众希望在社区体育健身时希望有体育专业人员能给与这些方面的帮助,这些内容对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非常重要。所以,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地方。

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1培养目标分析

早在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性指导规范》中就明确指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社会体育专业细化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界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必须掌握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能胜任社会体育方面工作的人才。从国家对于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描述更加全面,更加贴近时代发展需要。各高等学校依据教育部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大众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在各类健身场所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健身技能指导、体质测评与科学健身咨询、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及产业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宣传报道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还包括许多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型大学都有类似的人才培养目标。综上所述,从以上高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都把社区体育、群体体育、大众健身明确地摆在了专业培养目标中。而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为高校在设定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培养方向,未来的社区体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如何更好地为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服务也是每一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所要思考的问题。

2.2基于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调查研究发现,新时代下社区体育需求呈现多样性,供需矛盾突出,作为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高校要根据社区体育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使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适应社区体育发展需求。从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可以看出国家规定的体育学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构成。所有课程的指向应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或者实践课程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服务对象进行设定。根据丹阳市社区体育健身需求调研,本研究认为在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该重点考虑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1)运动健康知识。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常识、人体生理知识、运动训练知识、运动营养知识、体育鉴赏知识等。作为社区体育指导人员,不仅仅要指导体育锻炼,还需要掌握体育相关知识。首先,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授。社区群众的体育方面的知识相对短缺,要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体育知识的普及是不可或缺的;其次,掌握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指导工作。掌握足够的体育理论知识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更正确地开展工作;第三,指导人员知识丰富,能从侧面提升参与者的兴趣,促使社区群众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然而,这些知识的获取,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给予保障。(2)体育活动与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进行调研和访谈时,许多社区群众表示希望能有组织地开展更多的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这不仅是社区体育的刚性需求,也是提升社区体育的魅力水平,提升社区体育群众参与度的有力抓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有了兴趣,主动性提升,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许多高校所欠缺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最主要的是高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时间,但是由于各种资源的不足,许多高校在这个方面还停留在理论课时充足,实践无法满足的困难境地。(3)健身项目指导能力。在进行调研和访谈时,重点对群众锻炼的项目内容进行了了解。从数据分析情况来看,群众希望从事的项目主要有舞蹈类项目、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器械健身类体育项目和球类项目等。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也包括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器械健身类体育项目主要是室外健身路径以及城市社区健身场所的体育活动。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许多项目内容,才能满足将来社区体育工作的需要。而在这些项目中有些项目许多高校没有开设,如健身类项目、民俗体育项目开设的高校就较少,而舞蹈类项目许多高校开设的也比较单一。这需要社会体育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培训、进修来不断完善。(4)健康评估能力。这里所说的健康评估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进行的健康评估,通过人体运动的能力来判断人体的健康水平,并给出运动解决方案,包括运动处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赖于广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提升。目前有些高校也将涉及健康的内容写进了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实施方面,直接用于提升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课程相对偏少,希望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能够促进高校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使体育为健康服务。(5)运动康复指导能力。随着大家认识水平的提升,运动康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总是可以听到这样的医嘱:要加强锻炼、要多运动。特别是对于许多慢性病和许多突发伤害,运动康复和运动治疗不可或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六章中提出了“体医结合”的理念。体医如何结合,人在遇到一些伤病时如何进行运动康复,这是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时要认真考虑的命题,而“体医结合”和运动康复在社区体育工作中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3结语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扣需求,要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服务,要结合社区体育工作的需求,准确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认真梳理课程设置,重点培养社区体育工作中需要知识、能力,推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1998.

[3]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指导性专业规范[Z].2009.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2012.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Z].2018.

[6]郭亦农,马艳红,邹本旭.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20-22.

[7]王宏坤,赵文艳,于滢.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内涵与意义[J].林区教学,2021(1):94-97.

[8]周加兵.应用型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3):101-103.

作者:李丹 高立庆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中北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