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10-17 10:01:32

导语: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与对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新时代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探究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公民体育权利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机遇期,应当完善公民体育权利立法,落实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政策,提供均衡的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健全政府宏观监管机制,为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全民健身,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功能;同时,强化宣传,提高公民自身体育权利意识,不断加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真正为实现公民体育权利服务。

关键词: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体育权利;新时代

公民体育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护,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公民体育权利的内在要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的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公民的体育诉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但现实生活中体育事业的发展仍存在全民健身供给侧矛盾日益凸显,不平衡、不充分的要素分配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与健康需求等的困境。为此,政府应不断完善群众体育相关法制,完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宏观监控和治理,加大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此为契机,才能进一步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有效实现。

1全民健身战略背景及对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促进作用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相关的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这标志着全民健身开始。随后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发展,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2014年,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此战略下,全民健身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群众体育事业中也体现出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体育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群众体育事业总体发展还不充分,区域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发展不平衡现状十分突出,公民体育权利的自由性、完整性和正当性得不到充分保障[1]。为使公民平等的享有体育权利,新时代对公民体育权利提出了均衡、充分发展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势在必行。全民健身战略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政策、法律、资金等多方面的保障,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和体育氛围,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推出,为全民健身事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使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体育权利的实现。

2新时代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困境

新时代对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提出更高要求,但由于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仍面临诸多困境。为使公民体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厘清其实现的困境十分必要。2.1法律体系与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又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存在法律层阶不高、专门的法律较少、相关规定缺失等问题。作为体育领域权威性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公民体育权利的概念,并且相关内容概括程度较高,缺乏细则。虽然体育权利由系列权利组合而成,可以通过各种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完善等途径加以实现[2],但是很多地方的法律法规中内容还不够充实,部分侵害公民体育权利的行为还没有明确的侵权责任规定。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以2017年“广场舞大妈霸占篮球场”事件为例[3],广场舞大叔大妈霸占篮球场,严重侵害了篮球少年的体育权利,这些侵害他人体育权利的行为,由于缺少相关法规的监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此外,我国仍未建立相关的体育权利救济制度,公民体育权利受到侵害后也普遍存在维权困难现象。2.2政府监管措施与配套机制不够健全。为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仅仅制定相关政策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完善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政策是政府的工作标准和目标,但仍存在政策不健全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保障体育事业平衡充分发展、防范和解决体育纠纷等一些政策细则还有待建立,同时,缺少相关规定使政府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拿捏不准,在执行和监督工作上产生偏差。此外,由于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有些政策和措施无法落实,致使体育权利缺乏监管,从而导致侵权现象频发。在政府工作中,由于政府缺乏合理有效的体育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致使部分问题无法及时的进行解决,难以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例如,“共享健身”,它秉持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利用“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符合国家全民健身发展战略需求,并且其产业发展迅速,对此政府应积极扶持和监管。但由于其自身没有准确的定位,未能解决卫生服务、安全、以及经济收益等问题,迅速遇冷,对此政府却没有采取有效的相关解决措施。此外,近年来,政府虽不断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但由于缺乏后期监管和维护,场地利用率低、器械损坏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公民的体育权利仍很难得到切实保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的自我监管不够,也使得公共体育事业工作出现疏漏或效率低下。2.3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需求存在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对体育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加,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均衡、不充分会造成使用过程中的拥挤问题,从而引发使用冲突[4]。并且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运动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企业方面,很多企业还未有效改善场地环境和服务质量,部分场地器械老旧损坏,不注重服务质量,这使得群众运动体验较差。在设施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类别设施功能差异、开放程度、人群需求差异以及管理制度等都影响公民体育权利实现[5]。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也存在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区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拥挤,现有的场地设施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等问题。理论上公民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利,但实际生活中因缺乏场地设施等现实条件、公民自身体育意识等因素,限制了公民自由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2.4全民健身建设中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有限。目前全民健身事业面临着社会力量参与少,社会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等困境。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政策都不同程度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提倡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或参与全民健身事业,确实具有实际意义和促进作用,但在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难于落实到位,政策阻滞现象严重,只是停留在口头提倡和鼓励阶段[6]。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都是参与全民健身建设的重要力量,但这些组织和个人参与程度都有待提高。近年来虽然我国已有一些规范的体育社会组织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事业治理当中,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合作治理也在逐步推进,但在体育事业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7]。归根到底,其原因在于体育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问题。很多体育社会组织是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的,没有去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致使组织类型单一,构架不清晰,运营发展不规范,从而无法有效的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以及社区服务工作。并且,国家早年就提倡开放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社会场地设施,但因管理等问题,至今部分地方依然没有落实,这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场地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从而有碍于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2.5社会体育文化氛围相对欠缺。公民的体育认知水平与公民体育权利和维权意识淡薄,文化、制度规训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影响了公民体育意识[8]。公民自身体育意识薄弱,是导致社会体育文化氛围欠缺的根本原因。近年来,虽然各个方面都开始重视体育,体育得到了发展,公民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但部分群众依旧缺乏体育知识,体育观念还比较陈旧,体育意识较为淡薄,这与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我国现代体育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只重视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直到近年才逐渐加大对大众体育的发展力度。此外,在社会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活动虽开展的越来越多,由于活动的形式、公民体质差异等原因,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并不多,这使得体育活动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运动需求。如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有针对特定人群校园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它们只其针学生和企事业职工,有只适合部分人群的马拉松赛事等。除活动的开展,虽然政府逐渐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举办体育文化活动,但是由于社会媒体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较少,致使公民对体育关注少,从而影响了公民对体育的认识及体育锻炼的意识。此外,体育的相关政策、体育权利的宣传缺失现象也普遍存在,公民无法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也无法意识到体育是自己的权利,这些也影响了公民体育意识及其体育运动的参与。

3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体育权利实现的对策

在当前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才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群众体育素养,培养群众体育权利意识,才能有效的让公民体育权利充分、均衡的实现。在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要实现体育权利,就要将实现体育权利的思想与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相融合,将其融入到全民健身各项具体工作中,融入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3.1健全公民体育权力实现的法律体系保障。为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实现,首先国家要在立法方面作出努力,应加强对体育权利相关的法律的制定,提高体育权利的法律地位,与此同时,还应与其他相关法律共建体育权利保障法律体系,为维护体育权利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依据。其次,就我国公民体育权利本身而言,其尚属推定性权利,在全民健身的推动下,国家应加快推进《体育法》的完善和修改,以明确体育权利,从而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提高体育权利的法律地位。在为体育权利提供相关法律依据的同时,也要将保护体育权利的细则在法律中尽可能详尽的列出,从而更加全方位地保护公民各项体育权利。此外,保障公民体育权利还要建立体育权利补救制度,明确规定侵犯公民合法体育权利的行为所需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确保公民的体育权益。将体育权利保障纳入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中,并将其与其它相关政策法律结合,从司法层面开始重视体育权利,并向其它方面延伸,从而为保障体育权利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显得十分重要。3.2构建完善的政府绩效监管机制。体育权利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监管。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对体育事业进行监管,政府部门必须要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要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的划分,将工作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政府部门也要制定监管工作细则,完善体育事务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条件,精简审批程序;定期对经营者相关资质及证件进行审查;明确处罚办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进行处罚,规范市场秩序。此外,其还要依据社会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社会体育现状,再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修整我国体育的管理规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只有健全协调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组织协同,才能更好地对体育事业进行监管。只有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评价体系,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评价反馈,完善公共服务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做好管理部门自我监管的工作,才能够对体育事业进行有效监管。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定—实施—监查—反馈的监管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权利的实现。3.3保障公共体育服务要素供给平衡。体育权利的实现离不开资金和物质的保障,因此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器械配备,增加人员薪酬、体育活动经费等,这样才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首先,要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改善运动环境,提高运动的舒适性,从而给人带来运动的愉悦感,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其次,政府还需要统筹体育公共场地设施建设,尽可能的辐射更多的群众,让群众就近健身,方便健身,享受自己的体育权利。再次,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也是十分有效的保障体育权利的方式,应尽快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等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公众开放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要注重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的条件。最后,要加强对体育用品市场价格的管控,鼓励社会运动场所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减轻公民消费压力,从而促进公民参与体育运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共体育要素供给平衡。3.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建设。要走出体育权利实现困境,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体育社会组织等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首先,政府和社会应当支持引导体育协会、俱乐部、培训机构等组织的建设,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的管理,严格审查其条件资格,从而使社会体育组织更加规范,从而更好的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建设,服务于社会。同时,要鼓励其它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身事业的建设中,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全民健身事业。其次,体育社会组织及其它社会力量应配合政府工作,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各项事业中。其要深入社会基层,加强体育的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此外,体育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要积极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时,还要组织公益体育培训和训练,帮助群众提高体育意识和技能水平,提高群众运动积极性,为给公民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体育权利。与此同时,要鼓励社会体育组织及其它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动场地设施。只有充分调动并发挥社会力量和资源的作用,才能够有效促进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3.5加强社会体育文化建设。为促进公民体育权利实现,首先要将体育宣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媒体宣传,提高群众体育意识、体育权利意识,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共同营造良好社会体育氛围。其次,要提高媒体对体育宣传的专业度,为此,新闻媒体应纳入体育专业人才,宣传报道更丰富的专业体育知识,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和舆论,让群众了解更多、更专业的体育知识。再次,要加强运动技能的宣传教育,从而让群众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通过运动技能的宣传教育,也能够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知识,促进民众用科学的方式健身,促进身体健康。第四,加强体育运动的益处宣传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提升群众体育意识,改变群众的健身观念,提高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激发全民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的运动爱好,使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此外,还要加强体育活动信息和体育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获悉体育活动的信息,了解相关政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只有做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宣传,才能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促进公民体育权利实现。体育权利的实现主要路径是参与体育活动。在全民健身建设中,首先,应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协同承办体育活动。其次,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依据地方风俗习惯,符合当地居民喜好,发展适宜当地的传统运动项目和特色项目。另外,要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种类,开展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并使这些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性。第三,活动开展之前,要对活动进行大规模宣传,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为了确保群众更加科学、更加健康地从事体育活动,科研单位需加强运动项目的研究,对运动过程进行科学安全的监控。在活动中要维持好活动秩序,避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同时也要做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只有不断开展科学、健康、安全的体育活动,才可以确保公民体育权利正常行使,提高体育权利行使的质量,提高公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运动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4结语

要在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更好促进公民体育权利实现,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另外,还建立完善的体育权利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和社会体育氛围,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从而才能带动公民体育权利均衡充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宋亨国,周爱光.体育权利的内涵及形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1):11-17.

[2]庹继光.公民体育权利实现跨越《体育法》修订—以实然权利保障为分析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1):49-53.

[3]篮球场被广场舞霸占!篮球少年竟被大爷大妈围殴[EB/OL].news.ifeng.com/a/20170602/51192289_0.shtml.

[4][5]赵修涵.权利冲突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冲突与解决[J].体育与科学,2018,38(1):27-33.

[6]童志坚,袁古洁.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社会化治理的现状、挑战及其完善[J].体育与科学,2016,36(10):87.

[7]孟祥武.影响公民体育权利平等因素的质性—以H市Q社区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5,36(1):71-75,85.

[8]张瑞林,王晓芳,王先亮.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执行阻滞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3,37(4):1-5.

作者:朱孔洋 高升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