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武术课程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31 11:02:17

导语:社会体育武术课程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体育武术课程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百色学院在武术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能力、运动技术水平与武术课程纲要实际情况要求的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相比却相差甚远,不过这是因为受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从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的开展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从而促进武术在体育教育专业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百色学院;武术;社会体育;课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凭着竞技运动、健身、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养生保健功能的神奇魔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参与,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运动。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部门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等文件的时候就有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武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成可以胜任教育类的工作,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可以从事学校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教育能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在2004年颁布的时候也有明确的规定:技击,作为武术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必需依照划定的教学打算和设置专业培训打算,为技击成为武术课程科目政策奠基了根本。为了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已经扩大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辐射和其他体育相关专业。因此,武术课程重要任务是要社会适应能力,融合时代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开展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百色学院在不同水平上对武术专项课程纲要做了一定的修改,根据当前对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整理分析得出,新纲要的前提是以武术类课程为指导纲要,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课程的指导思想,如内容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课程在开设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规定的纲要内容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在上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套路为主,与中小学的体育武术课程内容难以衔接,然近几年增设了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也改革了武术课程,可是改革的力度就像是把力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这样还是很难达到新课改的形式。1.1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指导思想。“竞技运动”的影响对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强调技能动作的传授和技术运动水平的提升;思想上的灌输却没有: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等意识;这样并不利于知情意行的方面能力的发展。喜欢武术的学生比喜欢武术课的学生多,从这种情况看得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到位,对于武术的认知的建立也不是很乐观,消耗了学生对于武术健身的高涨情绪和武术专长的成型。1.2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目标。学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武术这一门学科领域里面,学校要达到教育的课程目标,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教育者通过武术这一教育形式,方能奏效。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整合符合实际情况的依据,制定出对应的课程目标。据了解,目前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武术专业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正确的示范动作,按程序教学,会写教学计划,可以自主创编套路动作和组织竞赛或者担任裁判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目标还未能体现出来。1.3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核心,只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通过三个学期学习,可以熟练掌握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项教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争取在技术上达到二级武士的标准,具备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的能力。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组织中小学教学课、课余训练以及组织中、小型比赛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课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工作。

2存在问题与分析

2.1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够完善。由于课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改革,包括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需要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这比注重运动技术要好得多;目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着力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意识和基本的运动能力,以前教学却只强调竞技体育思想,难免有些枯燥。随着课程的改革,指导思想虽然有进一步的完善,但是,据调查了解,当前武术教学仍然缺乏科学和现代武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思想培训;重点放在对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上,没有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上课模式。所以,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指导思想无法贯彻落实。2.2教学培养目标不够具体。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了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上是由武术任教老师自定或部门武术教师集体交流讨论定的,因为老师之间的个人综合素质,对武术的理解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加上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和讨论,所以,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实际教学中,武术专项课程目标实现有较大的差异,武术专业的学生也千差万别,培养目标的实现相对较难。在从武术课程纲要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即使达到的课程纲要的要领,可是事实上,作为师范性的具体体现,教育知识与能力在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要求。资料显示,竟然有高达52.9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目的和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的能力就很容易被忽视了。能够在一年之后完全既得所学课程内容并熟练的只有11.7%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只能完成个别动作,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示范动作,攻防含义也不懂,纠错更不会,这样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工作之后不懂怎么去教武术,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自卫防身术,不知道养生保健知识和当代体育健身的知识之间的区别。可是这些知识都是中小学课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培养目标,缺少了这方面的能力,将会很难胜任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师范性的目标也很难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武术课程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对于武术课程改革的建议,有64.7%的学生希望加强进攻和防御战斗这样的实际行动,可见学生还是倾向于实用性的内容,强烈的对抗,但是现在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强调操作的标准化,突出拳种的风格特征并没有错,但进攻和防御战斗教的内涵,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和设备限制,所以被忽视了。2.3教学内容忽略了本质特征。在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的学生中,大多数是从高校才开始接触武术,所以基本功比较差,需要加强基本功和简单套路的练习,而教学大纲的安排为长拳和南拳类,由于长拳和南拳是国际规定套路,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强,还有一些腾空动作,所以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非常困难。武术的本质特征为技击性,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武术的本质特征开设,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因学不会而厌倦武术,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学生当前练习的武术套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更好的推广武术奠定基础。

3发展对策

3.1强调创新的理念,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素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长期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崭新的教育价值。现在的武术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这种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受了很多限制,武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刚好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强化运动技能且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谨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2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教育知识与能力。武术课程教学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是也更应该提高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武术道德素养。一是规范理论课程,关注武术理论知识。首先,遵循教学纲要。教学纲要的时间进度通常会安排得比较合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尽量达到要求。为了让学生的学到更多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课,其次,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增添科研方式的内容。最后,加强理论指导,打破常规。二是强调武术素养,加强武术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善恶分明、积极进取、匡扶正义,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重情重义,还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3.3简化教学内容,强调武术的技击性。武术的特征为技击,所以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减一些复杂的套路,在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然后穿插一些技击,比如某一个动作的实战用法,这样学生在学起来不仅不会太枯燥,反而越学越感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喜欢武术,而更是喜欢上武术课。当前许多高校武术发展脱离了技击,使得学生不太喜欢武术,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武术,是当前武术研究者需要用心去探索的方向。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保护和发展武术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努力,作为一个武术研究者,应努力通过高校这个平台,让武术的发展日益兴盛。

参考文献:

[l]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翟少红,蔡仲林.初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内容的构建.新世纪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田洪涛 李胜恒 张路 单位:百色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