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07 04:10:57

导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较晚,但是其在发展速度上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而这种形势也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带来了较大的社会需求。这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也使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如何培养一批兼具体育专业知识、市场营销管理等全面知识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成为了体育经济视野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体育经济影响下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体育经济;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经济在我国也开始蓬勃发展,并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尤其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周期里,我国相关的体育事业和产业以及体育经济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20%。在体育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关于专业体育人才需求也随之加大,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则需要改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基于体育经济视域能够明确看出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才的就业为出发点才是真正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被明确之后,才能在其指导下,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这种对市场倾向的迎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面比较广的社会体育人才,同时也必须要注重深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构建“T”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对某一专业学科深入研究,这样也就能够逐渐让学生知识从广度向深度方向发展,这样更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专业基础的研究性人才。其次,还必须要加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应用技能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是满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应用能力培养。一方面需要强化学生的健身知识应用训练,同时也需要加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及管理方式训练,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相关锻炼方式,以强化学生理论技能。并且还需要依照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能够提高体育人才培养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后,还要鼓励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根据相关的社会就业调查,大约有九成的社会企业是认可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这类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明能够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的初步筛选,也是人才能力综合能力的一种证明。所以在相关高校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这是在毕业生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时所必然做出的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很多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到这个人的理论知识怎样,而且更多地会偏重于此人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否达到岗位的要求,所以高校在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其职业素质的一种培养鼓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社会体育人才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也是职业素质中职业道德的主体部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就该着重解决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了,因为这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需要重视多层次课程的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主次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核心课程和相关的实践课程最为重点,然后围绕此开设多层次和多角度课程的学习,依此实现研究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学校也需要强化硬件设施成本投入,以能够为广大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和相关的中医医院进行合作,在推拿、针灸、按摩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时间的机会,以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化与扩展。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和相关的医院和康复组织建立相关的合作协议,将其作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为学生在场地和师资方面提供帮助,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观摩体验等活动,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校内和校外资源的双重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人才的培训,对学生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社会体育人才评价体系,不但对学生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关于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要注重以人为本,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提高对学生本人的重视,从而制定人性化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评价体系,那么在学生成绩评估中则不单纯依照成绩确定,还需要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应用技能考核,以有效改善之前以分数为尊的不合理评价机制。人性化评价机制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问题,重视对教学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创新的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有注重对因材施教思想的运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充分激发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体育经济发展下,对于教育部门及其工作者来讲,则需要深入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一方面需要和我国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另一方面则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社会体育人才专业发展刚刚十多年,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相信在未来,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将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陈唯心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森英.贵阳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严德一.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趋势与培养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35-38.

[3]彭飞.体育经济视阈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中国商贸,2012(33):229-230.

[4]刘雪.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5]周海云,李燕,许凤莲等.体育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6):100-101.

[6]夏会国,侯晋龙.我国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预期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3):68-70.